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公路标识站选址模型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施其洲 《公路交通科技》2008,25(1):139-141,145
以路网拓扑结构为基础,采用图论中的支撑树理论来研究高速公路标识站数量及选址问题。基于支撑树任意两点之间恰有一条路径的性质,定义了余边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识站确定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标识站最优数量,并将破圈法与展开树法有机结合,提出了适合大型路网的标识站选址算法。标识站数量确定理论和展开树算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路网收费中二义性路径的标识问题,可以直接用于高速公路及城市轨道的标识站设计与建设中,能够确定所有标识站选址方案。给出了一个试验实例以证明该理论与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崔优凯  伍丽华  耿驰远 《公路》2011,(8):187-193
通过分析浙江省高速公路路网现状、各种二义性路径识别方法,提出适合浙江的二义性路径识别方法、系统运营管理体系、系统构成、核心设备技术要求、建设规模及实施、试运行方案,该系统在路网全面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高速公路交通网,2点之间有多条行驶路径可选,如何公平拆分帐是各条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业内就路径识别问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分析,解决路径识别问题有最短路径法和精确识别法两种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力发展,网状道路快速形成。在各省联网收费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路径确认成为联网收费的关键和难题。文章利用高速公路网运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客观数据帮助解决环状路网二义性路径问题,克服了以往方法对路况时变性考虑不足、确定参数客观性不强的弱点,从新的角度解决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机交通分配中有效路径的定向树搜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路网中有效路径的确定方法是进行各类随机交通流量分配的关键技术.文章将交通路网中节点位置的确定性与交通出行中路径选取的有向性相结合,模拟树的生长,提出了一种有效路径的定向树搜索算法.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将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环网视作一个封闭回路,以节点法或网孔法求得各支路电流作为网络通行概率流。以确定的概率差为截断壁垒,调整网络拓扑结构。用二次计算各支路的网络概率流,确定通行费分配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石小法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13-116
针对交通网络中路径通行时间具有与时间相关的随机分布特性,将研究在此类交通网络上依赖信息的路径选择问题。在路径选择过程中引入交通信息,在随机交通网络上最优路径选择原则为下一节点的选择将依赖于已实现的路段时间及当前节点的出发时间,通过期望最小值方法,按照路径通行时间期望值最小原则,建立一种通过所获得交通信息来进行路径选择的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在简单交通网络上对模型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9.
模拟退火算法在路径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模拟退火算法是解NP完全组合优化问题的有效近似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路径优化问题,利用该算法对类似货郎担问题的路径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城市道路行走不同的目标条件(路径最短、时间最短)进行优化,选择最佳行走路径;并将用该算法优化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树形算法进行比较,显示该算法能够克服传统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同时表明该算法在解类似货郎担交通路径方面的问题时有较高的精确性。因而该算法在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道路网络路径冗余性的关键道路识别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日常出行的效率,更在灾害应急时为救援和疏散提供重要的路径备选方案。本文提出了关键道路识别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道路系统中的时变因素,包括出行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需求、OD对(OD pair)以及道路交通网络的拥挤状况;通过分析每个时段下的时变因素,计算当前时段的道路网络路径冗余性;结合每个时段的权重和对应的道路网络路径冗余性,得到道路网络路径冗余性的期望值,从而准确地识别关键路段;为解决求解大规模路径冗余性带来的计算挑战,通过对城市道路网络结构进行重构,利用具有多项式计算时间性质的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流算法迭代求解,实现模型的快速求解。本文在平陆运河桥梁群拆除重建工程的实际应用中,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桥梁群在拆除重建前后对钦州市道路网络冗余性的影响,揭示了OD对路径冗余性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施工前后实施精细化的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在计算效率方面,与商业软件Gurobi相比,计算时间提高了17.90倍,证明了其在处理大规模现实城市道路网络中的适用性。本文可以可以针对性地增强关键路段的抗灾能力,从而有助于构建1个更具抗灾救灾能力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交通拥堵时车辆长时怠速且频繁启动导致油耗急剧增加的问题,提出了收费站拥堵车流交通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车辆感应器防止收费亭空闲,利用车流控制灯将拥挤缓行的车流变为分批放行车流,综合考虑排队长度、收费通道数、收费广场长度、主线车道数、收费时间等因素,以排队系统中车辆油耗最低为目标,建立了车辆感应器和信号灯位置及信号灯时长等参数优化模型,从而实现了不增加车辆通行时间同时减少车辆怠速时间和停车次数的目的.最后结合实例,运用交通模拟技术对该控制系统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收费站排队长度为2 000 m时,采用该控制系统可使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油耗降低90%.  相似文献   

12.
刚性路面脱空声识别集成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声的识别与分类能力,用简单的敲击法获取了刚性路面的声响应信号,通过对声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取,应用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状况进行了识别.实验表明所给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和集成神经网络模型是解决刚性路面脱空识别的一条较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云  郭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11,M0004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集成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在刚性路面脱空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声的识别与分类能力,用简单的敲击法获取了刚性路面的声响应信号,通过对声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取,应用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状况进行识别。实验表明:所给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和集成神经网络模型是解决刚性路面脱空识别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合理安排高速铁路客运站布局可以提高铁路通过能力,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文中阐述铁路客运专线客运站布局的一般方法;为估算高速铁路客运站数量引入了合理站间距的概念,介绍车站数量计算方法及站间距对车站布局研究的影响。为了评估客运车站布局方案,分层建立了客运站布局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该模型对西安-成都客运专线车站布局的方案进行优选,得出最优方案,优选结果与实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信号采样理论在交通流检测点布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交通流检测点布设领域研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与抽象的基础上,提出交通流检测点布设本质上属于空间交通流信号采样问题。依据信号采样理论,建立了确定检测点间距或密度的方法与流程,该流程包括空间交通流信号产生、离散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间距确定、误差分析5个步骤。对高速公路拥挤状态下的仿真分析表明:100 m的检测点间距可以满足对拥挤交通流状态的真实检测,该数值接近于实际应用中的最小值(125 m),说明该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轨道交通16号线地下车站装修工程为例,通过对装修工程与各专业界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装修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列举装修工程中主材与各系统专业的施工接口关系,提出接口管理的相关要求,对以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装修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直升机应急救援在高速公路救援领域研究薄弱的问题,从直升机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布局选址原则入手,基于医学上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最佳急救时间及中国现实国情,采用聚类分析法分2步对直升机高速公路救援网络布局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年安徽全省23对服务区的相关数据,将全省按地形分为皖北、皖中、皖南3个区域分别测算,最终确定全省8对布设直升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其具体点位。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布局能够有效保证安徽省高速公路网内任何一点在15~30 min内均获得航空救援服务,并保证救援用直升机服务于其基点服务区120 km半径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市动态交通网络紧急疏散路线确定问题.针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不确定性并考虑到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在分析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对疏散路线确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离线方式确定预案和根据实时信息调整预案的紧急疏散路线确定的方法,简介了实现该方法的系统结构.在离线模块中,利用已有路网统计先验信息建立基于时间依赖网络城市交通紧急疏散...  相似文献   

20.
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动因。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对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影响,构建了最佳行人违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受访者认为违规行为是方便的、低危险的,40.2%的人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在主观规范上,大部分的受访者认识到违规行为是不应该的,但同时有5成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有需要行使违规交通行为,说明我国目前的行人交通设施存在着不完善与不合理的地方;在认知行为控制上,调查表明,虽然外界促使行人违规的诱惑较多,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避免违规行为的。最后,提出了行人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即提高行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管理,以及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完善行人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