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公路标识站选址模型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路网拓扑结构为基础,采用图论中的支撑树理论来研究高速公路标识站数量及选址问题。基于支撑树任意两点之间恰有一条路径的性质,定义了余边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识站确定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标识站最优数量,并将破圈法与展开树法有机结合,提出了适合大型路网的标识站选址算法。标识站数量确定理论和展开树算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路网收费中二义性路径的标识问题,可以直接用于高速公路及城市轨道的标识站设计与建设中,能够确定所有标识站选址方案。给出了一个试验实例以证明该理论与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力发展,网状道路快速形成。在各省联网收费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路径确认成为联网收费的关键和难题。文章利用高速公路网运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客观数据帮助解决环状路网二义性路径问题,克服了以往方法对路况时变性考虑不足、确定参数客观性不强的弱点,从新的角度解决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机交通分配中有效路径的定向树搜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路网中有效路径的确定方法是进行各类随机交通流量分配的关键技术.文章将交通路网中节点位置的确定性与交通出行中路径选取的有向性相结合,模拟树的生长,提出了一种有效路径的定向树搜索算法.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网络概率流改进节点法实施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通行费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环网视作一个封闭回路,以节点法或网孔法求得各支路电流作为网络通行概率流。以确定的概率差为截断壁垒,调整网络拓扑结构。用二次计算各支路的网络概率流,确定通行费分配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通网络中路径通行时间具有与时间相关的随机分布特性,将研究在此类交通网络上依赖信息的路径选择问题。在路径选择过程中引入交通信息,在随机交通网络上最优路径选择原则为下一节点的选择将依赖于已实现的路段时间及当前节点的出发时间,通过期望最小值方法,按照路径通行时间期望值最小原则,建立一种通过所获得交通信息来进行路径选择的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在简单交通网络上对模型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针对多线路公交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排队现象严重,站点延误大,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不同停靠组织形式和不同主辅站设置类型对公交运营效率的影响。运用Vissim对3泊位直线式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的顺序停靠组织和不同组合的划线停靠组织分别进行仿真研究,从公交延误、车辆总延误、行程时间以及通过车辆数4个方面对不同停靠组织形式在不同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得到不同形式公交停靠站的最佳停靠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组合型式的6泊位主辅站停靠组织进行仿真评价,得到了最优的主辅站设置类型。仿真结果表明:对3泊位公交停靠站采用直线式停靠站,总延误平均降低38.4%,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总延误平均降低40.6%;对6泊位主辅站采用双港串联设置,总延误降低22.8%。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交通拥堵时车辆长时怠速且频繁启动导致油耗急剧增加的问题,提出了收费站拥堵车流交通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车辆感应器防止收费亭空闲,利用车流控制灯将拥挤缓行的车流变为分批放行车流,综合考虑排队长度、收费通道数、收费广场长度、主线车道数、收费时间等因素,以排队系统中车辆油耗最低为目标,建立了车辆感应器和信号灯位置及信号灯时长等参数优化模型,从而实现了不增加车辆通行时间同时减少车辆怠速时间和停车次数的目的.最后结合实例,运用交通模拟技术对该控制系统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收费站排队长度为2 000 m时,采用该控制系统可使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油耗降低90%. 相似文献
13.
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RSU)作为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 CVIS)中路侧感知控制网与网联化车辆自组网的重要节点,其布设方案对车路交互效能、系统建设成本与协同服务水平均产生较大影响。现有RSU优化布设研究主要基于车路(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V2I)通讯,忽视了车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通讯的转发和中继作用,也缺乏对RSU设备及线网布设成本的相关考量。针对上述问题,面向V2V和V2I通讯并存环境,考虑信息覆盖正向收益与设备/线网布设负向收益,构建面向综合收益最优的RSU布设方案优化模型。首先结合信息流-交通流耦合模型获取传播时间矩阵,提出权重约束可达性算法,构建布设方案与信息覆盖正向收益之间的关系方程。然后针对动态最优布设方案条件下的最优线网布设问题,提出改进的最小生成树模型,并以此设计综合收益最优的RSU优化布设模型。最后,基于井字形算例路网,进行模型验证和关键系数敏感性分析;并基于Sioux Falls路网,将所提出的模型与现有未...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电动公交线路静态无线充电设施的布设成本,从而提高时间控制点的有效利用率,提出了考虑时间控制点影响的静态无线充电设施布局优化方法。首先建立电动公交车运行状态表达模型,提出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增加量计算方法;随后在总松弛时间、电池剩余电量、准点率的约束下,将每个站点是否布设静态无线充电设施、是否设置为时间控制点以及对应的松弛时间作为优化变量,将充电设施总布设成本与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增加量最小以及站点有效利用率最大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专用道条件下静态无线充电设施布局优化模型,并采用嵌入随机模拟技术的麻雀搜索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一条实际线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并对电池容量、充电功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不同班次电量需求的前提下,充电设施的总布设成本、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增加量随着电池容量或者静态无线充电功率的增加而减少,且充电设施的总布设成本呈阶梯形状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利用车道资源,提高ETC车辆的通过率,部分省份将军警车道升级改造成前置式军警ETC车道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但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对收费站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文中以广韶高速太和收费站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对比分析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下ETC车辆、军警车辆、人工半自动收费(MTC)车辆等车种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等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经升级改造后,ETC车辆的各项评价指标改善显著,军警车辆受到较小的影响,MTC车辆未受到影响;在低峰、平峰时段中,2种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下收费站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别较小,在高峰时段中,与前置式布局模式相比,后置式布局模式下ETC车辆和军警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均提高了9.6%、平均延误时间均降低了12.8%、平均排队长度均减少了26.7%.因此,建议交通流量较大的大型收费站采用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交通流量较小的小型收费站可采用前置式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刚性路面脱空声识别集成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声的识别与分类能力,用简单的敲击法获取了刚性路面的声响应信号,通过对声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取,应用集成神经网络对刚性路面脱空状况进行了识别.实验表明所给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和集成神经网络模型是解决刚性路面脱空识别的一条较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