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省道S270线三江至南门大桥段改造工程为例,对省道的改扩建和路面改造进行方案设计。简要介绍了平纵横断面设计、路面改造设计(新建路面、旧路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等)、路基改造设计、排水改造设计、桥梁涵洞维修加固、交通工程、临时施工交通组织等。  相似文献   

2.
采基于路基路面协调变形,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进行计算。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路面设计参数进行组合,系统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路基路面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路面设计参数中,仅有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板拉应力与面层板厚度对路基应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将路面厚度和路基回弹模量设计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重点。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下路基工作区深度,可将交通荷载影响区加深至1.5m。基于不同路面板厚度、路基回弹模量和不同轴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疲劳寿命影响规律,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应该增加路面厚度和增强路基。考虑经济因素并结合以上分析,建议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宜取28—30cm,路基回弹模量宜介于40-80MPa之间。  相似文献   

3.
冯怀平  蒋闯 《路基工程》2012,(4):170-173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与路基土永久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从降低路面病害角度出发,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对路基性能的要求。并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水泥路面路基永久变形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NCHRP-37A模型,建立了相应的预估方法,以确定粉质粘土路基永久变形量。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中,导致水泥路面损坏的荷载及自然因素、路基及基层、缝体及裂逢等几个方面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涵洞、通道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性能,并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一些改进涵洞,通道上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6.
公路养护维修是交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出现严重病害,急需改造。鉴于大多数路面都有几年至十几年的历史,其路基已相对稳定,如何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文中介绍了钢纤维混凝土在城市水泥混凝土旧路改造中的设计方法、实践应用情况和应用前景。证明了该项技术的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碎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结构性破坏或功能性缺陷急需改造的现状,提出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后,根据路基类型和状况设置半刚性基层并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改造措施,并对碎石化施工工艺和路面结构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省道S349杨爱线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工程实例,结合原来设计与维修前的调查、施工过程,总结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各种原因,并对原因进行解剖分析。  相似文献   

9.
该文详细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整治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体工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整治的成功实践,提出了旧水泥路面损坏状况的调查、评价方法,维修整治设计和和施工方法,为解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整治问题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建虹 《公路》2012,(4):78-81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实体工程,详细阐述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调查结果,分析破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为解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问题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1.
彭红霞  程云妍  王怀东 《隧道建设》2014,34(12):1137-1142
为验证矿山法隧道设计的合理性和下穿货运铁路隧道的安全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宁和城际矿山法区间下穿宁芜货运铁路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区间隧道施工完成后,宁芜货运铁路隧道的最大沉降为6.7 mm,最大水平位移为1.2mm,引起的最大附加弯矩为32 k N·m,变形值满足货运铁路的运营要求,内力值也在结构的设计范围内。说明定向管棚+超前小导管的地层加固措施是可行的,矿山法隧道下穿铁路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绍英  邓辉 《路基工程》2014,(2):123-126
为了研究南桐煤矿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变形特征,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分别计算先后开采K2,K3,K1三个煤层后地表变形的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竖向变形、水平变形都随着煤层的开采而逐渐增大;地表竖向变形受地形影响向下山方向逐渐减小;地表水平变形最大值位于采空区上方,变形方向都是指向下山方向,且下山变形增量大于上山变形增量;应力变化主要表现为地形地貌起伏大、地势低处拉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3.
韩建文 《路基工程》2022,(5):209-213
以大量翔实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唐山地区深厚煤层的沉降特点和规律,其采深与采厚之比为70~160,大于30,其变形随时间和空间连续,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的地面突然塌陷。地面沉降下沉系数为0.84,影响范围角正切tgβ=0.9、拐点偏移距0.02H~0.05H,重复扰动系数可取1.1。并对其上七滦铁路沉降提出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济广高速公路平远(粤赣界)至兴宁段南山隧道位于广东省最大的采煤矿区境内。煤系层发育,开采预留的巷道、采空区交错分布。隧道具有小间距,浅埋、偏压、围岩软弱、采空区分布等特点,因此地质情况及隧道特点给施工带来了较大难度。隧道掘进中通过采空区时出现地表开裂、初支变形、侵限二衬、掌子面流塌等隐患,为了防止初支再次出现变形,针对采空区段采用短台阶留核心土开挖、超前小导管强支护,加大预留沉降量,工艺改进,加强监测等措施克服了采空区不良地质,缩短了掘进工期,保证了工程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软弱错动带C2、C4分别加剧了白鹤滩两岸主厂房围岩的变形破坏风险和程度,为研究错动带影响机制和特点,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依据现场破坏现象、监测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反馈方法考察左厂边墙揭露C2、右厂顶拱揭露C4 2种条件下的围岩开挖力学响应特点和破坏机制,提出错动带不利影响控制措施,并评价工程措施的有效性及其相应条件下的厂房稳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1)由主洞+支洞联合抗剪、交叉锁口构成的组合措施,可有效控制沿C2发生的剪切变形对左岸主厂房边墙松弛变形的加剧效应; 2)错动带C4在构造运动中形成局部地层应力异常并与开挖二次应力叠加作用,导致右岸主厂房顶拱层高应力破坏风险增加; 3)强化表面支护+深部加固组合措施可对C4影响部位的浅层和深部围岩综合起到“维持”和“加固”作用。系统支护和错动带组合控制措施可有效保证主厂房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南宁外环高速公路中一段处于膨胀土地区的小煤窑采空区为工程依托,建立有限差分网格模型,定量求算出煤层充分采动后地表最大移动变形值;采用了抚顺矿区分析下沉随时间变化的建议公式求得该采空区地表剩余变形量;最后,对该路段地基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对该路段的地基进行有效处治,才能保证新建高速公路该路段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隧道围岩变形是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数,由于Richards生长曲线与隧道围岩变形-时间曲线具有相似性,将Richards模型引入到围岩变形预测中,通过围岩变形-时间曲线的拟合预测未来围岩变形发展趋势和围岩极限变形值。通过工程实例具体分析了Richards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隧道围岩变形发展过程;只有当围岩变形进入了明显的稳定发展阶段,可以得到良好的预测效果;Richards模型预测效果要优于指数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献民  梁艳慧  王梦恕 《隧道建设》2010,30(5):535-539,568
通过对隧道洞口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得到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周边位移的变形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同时对变形曲线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围岩变形“增长模型”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对预测预报围岩变形规律和最终变形、提高隧道信息化施工水平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省高速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检查,发现此类支座主要存在严重剪切变形、脱空、开裂、串位等病害。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不满足使用要求的支座,则借助顶升技术予以维修或更换。分析结果为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浅埋暗挖市政管廊隧道标准较低,目前病害多发。为了治理断面狭小、内部净空限界要求不高的市政管廊隧道的病害,结合大连某电缆隧道维修加固工程,采用病害检测及分析、方案综合比选和施工实践的方法,介绍暗挖市政管廊隧道的维修加固过程。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隧道病害检测应从结构变形、衬砌强度、衬砌背后、裂缝及渗漏水等方面详细调查,分析病害成因,评定劣化等级; 通过检测分析结构,选择合理的结构加固措施,劣化严重的市政管廊隧道应优先选择增设内衬的维修改造方案; 施工阶段应重点处理好无水施工、对既有结构和内部管线的保护和在狭小空间施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