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原山区公路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原因,以2016年—2020年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原山区公路典型灾害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灾害与公路断道的关系,得出了该地区典型灾害发生频率由高至低为洪水水毁、崩塌、泥石流、滑坡,断道风险由高至低为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水水毁的结论,并揭示了高原山区地形地貌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提供的物源条件与降雨耦合是诱发公路典型灾害的主因,且断道多发生在雨季5月—9月,灾害频繁爆发时段较雨季延迟。基于此分析,从灾害防治、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了高原山区公路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0,(1)
青藏高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西藏G4218高速公路白衣错~莫格段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系统研究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灾害分布,分析其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灾害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沿线不良地质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山区公路灾害治理和选线提供有效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3.
台风多发区,持续强降雨因素成为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子,其诱发机理与一般地灾有所不同。文中以佛山三水西南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依托,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降雨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理,构建了适合研究区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灾害治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边坡地质灾害又是其中主要类型之一。边坡灾害所引发崩塌、滑坡等成为了阻断交通的主要因素。所以,对地震所引发的边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对震区道路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大量、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总结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的分布特征、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边坡动力破坏的主要类型以及边坡地质灾害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并提出了震后公路边坡病害的防治对策建议,以期在今后几年的公路灾后重建过程中能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永勤  王鹏  李琛  尉学勇  闫肖楠 《公路工程》2024,(1):112-117+130
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影响,黄土地区传统路基工程设计理念和防护结构已经不起极端天气的检验。以“2021年10月山西省极端暴雨天气”诱发黄土地区公路地质灾害为例,对临汾地区G209线(南北向)和G341线(东西向)走廊带沿线地质灾害类型进行统计,重点分析了极端天气下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致灾机理,探析了极端天气、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公路走廊带地质灾害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黄土沟壑区灾害多样,黄土残塬及梁峁区灾害种类单一,主要以路基塌陷为主;受降水量不同影响,南北向G209线较东西向G341线沿线灾害更为发育,灾害密度分别为0.6、0.4处/km;灾害发育密度显现出从沟壑坡脚—黄土梁峁—黄土残塬依次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G209线崩塌灾害多发,G341线路基塌陷发育,并且灾害规模大,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极端强降雨为本次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此外,针对临汾黄土地区灾害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公路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详细调查分析,本文总结了昭通至巧家二级公路在鲁甸8.03地震中公路边坡滑坡、崩塌、坍塌、落石、支挡结构破坏、泥石流等灾害的破坏模式及机理,为公路灾后重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0,(7)
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是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的基础。文章以北京西南地区的公路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从多来源、多时相的数据源中提取了包括高程、地层岩性和降水在内的多种崩塌致灾因素;尝试将新型的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将452个公路崩塌灾害样本分为70%的训练集与30%的验证集进行训练,利用召回率、ROC曲线以及模型的不确定性等指标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并与常用的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召回率分别为1.00和0.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和0.91,均优于SVM模型,并且其预测价值大的样本(崩塌发生概率为0.75~1和0~0.25)占比达到93%,远高于SVM模型。将训练得到的评估模型应用于北京西南地区,叠加区域路网数据,绘制北京西南地区的公路崩塌易发性图。用"8·11"房山崩塌灾害样本验证了易发性图的可靠性,并通过易发性图识别出需要重点防范的崩塌高易发性公路路段。  相似文献   

8.
公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韶关地区最为常见,每年都有可能发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公路地质灾害预案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对公路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制订公路地质灾害预案的实践,对防治公路地质灾害的基本原则、减轻公路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主要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山区公路路基沉陷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正确识别路基沉陷灾害,应用灾害链式反应理论,研究了山区公路路基沉陷灾害的反应机理,提出路基沉陷发育阶段的划分方法以及路基沉陷风险的识别方法。以国际风险度指数R为依据,结合实际工程调查结果,对路基沉陷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作为灾害治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资料收集和大量现场调研得出西藏境内G318沿线发育重大地质灾害324处(段),其中崩塌162个,滑坡39个,泥石流88条,雪崩3处,河岸坍塌10段,冻土冻融22段.崩塌以节理裂隙切割型岩质崩塌、坡面堆积滑塌型和高陡阶地滚落型土质崩塌为主,滑坡以大型深厚堆积层土质滑坡和中小型风化卸荷型岩质滑坡为主,泥石流以降雨诱发型和冰湖溃决型为主.沿线地质灾害在地域上不均、地形地貌上散中有聚、地层岩性及高程上相对集中、年际上具有周期性及年内具有季节性的发育特点,且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迭67%以上.最后,提出了分期分批分级治理的防治思路和不同类型不同成因模式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路基地质灾害的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路基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分析了它与路基地质灾害识别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以实例说明了路基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在路基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公路边坡点多、线长、规模小、地质资料少和现有岩体评价分级系统难以应用的特点,介绍了安全管理科学中的危险源理论,结合工程地质学和统计学方法,提出了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结合岩土力学理论,采用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辨识分级方法;借鉴社会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危险源的安全性评价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公路建设中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滑坡等。为了防止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对赤峰地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等分析、研究,提出了赤峰地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一般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增多,地质选线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地质灾害成为选线的控制因素之一。不稳定斜坡作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因选线阶段未能及时避让或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常常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阶段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及经济损失。结合保神高速公路在不稳定斜坡区选线的经验,归纳总结了在不稳定斜坡地段选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公路风沙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风沙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对甘肃省公路沙害情况调查,根据风沙对公路的危害和特征以及风沙灾害发育程度,将公路风沙灾害类型划分为沙埋和风蚀,并介绍了嘉安一级公路沙害典型路段防治措施,作为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区等级较高的地震,常常发生在岩体强度高的深切割地貌区,因而震后次生灾害的危害预测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G213映秀至汶川公路抢险保通的工程实践为例,总结了极震区崩塌灾害对公路造成的危害,结合震区地质环境,对崩塌物源的危岩体的发育和崩塌体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危岩体防治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质模型具可视化、二三维联动、量测等功能,可有效提高地质资料编辑及分析使用效率。某高速公路研究区发育暗河与拟建高速公路相交,对公路工程建设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及工程测量技术,查清了暗河的形态、规模,并提出了处治措施,规避工程风险;同时,三维地质模型为后续力学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