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不断增长,国内外很多油田都进入了产能后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采出油含水率高,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系统运行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下降及生产成本过高等).在解决高含水期油田集输问题上,国内外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文中对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及设备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2.
国内油田开发后期,原油集输管道含水率高,由内腐蚀导致管体腐蚀穿孔问题凸显,对于高含水原油集输管道,分析其内腐蚀影响因素,预测管体易腐蚀位置,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及具体监测方法解决。文中对高含水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典型管段模型进行FLUENT多相流模拟,得出水滴在弯头出口外侧及两颊处有沉积,为易腐蚀位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陆上油田采出液含水率高,集输系统能耗较大,进行节能降耗研究意义非常重大。通过数据采集,建立集输系统仿真模型,模拟出站内以及站外管网的运行参数,并与实际运行数据相结合,对系统和设备运行优化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在某采油厂实施仿真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最终达到节能降耗13%的效果,降低了集输系统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原油田的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 ,生产系统的腐蚀越来越严重 ,造成管道频繁穿孔及更换 ,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油田生产系统的腐蚀情况和造成腐蚀穿孔的原因 ,在防护上采取了免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措施 ,取得了明显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5.
动力设备是集输系统的主要能耗设备 ,其运行效率对集输系统综合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胜利采油厂所属的动力设备的运行状况的调研分析 ,指出了影响集输系统动力设备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探讨了解决方案 ,为实现集输系统的节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稠油掺稀集输系统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二联所辖稠油油井多采用掺稀降黏的集输方式,稠油集输的效率成了影响油田高效经济开发的主要问题.文中围绕"节能降耗"的研究目标,针对塔二联稠油掺稀集输流程,以系统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井口掺稀油量和所掺稀油的温度作为决策变量组合,建立了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用VB语言编制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气田在开采阶段易面临井间压力干扰问题,集输工艺改造方案普适性较差,没有形成通用的工艺流程。文中提出了集气阀组和集气管线的设计方案,通过自动切换集气阀组对气井来气进行压力分级,并采用双管输气,形成适用于多压力体系气田各阶段开发的单阀双管集输工艺。综合考虑了气田整体建设,能够满足新井接入或高低压井转换,增强了系统灵活性,避免了后期改建。最后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传统工艺和文中工艺的经济性比选。结果表明,文中工艺通过降低系统能耗提高了产量,提高了多压力气体的集输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8.
外防腐层与阴极保护是油田集输管线最经济有效的防腐蚀措施,但是管线的阴极保护往往与油田地面设施的防雷/静电技术不匹配,管线的阴极保护效果受影响。文中介绍了采用联合阴极保护油田集输管线的极化水平不均的问题。从绝缘接头绝缘性、管线阻性以及站内地面设施接地等方面进行了阴极保护系统调查,指出绝缘接头失效、现有接地系统是导致电流漏失的因素。对集输管线原有阴极保护系统提出了在恒电位仪输出阴极串联具有强制分流的阴极接线箱、绝缘接头保护、接地改造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稠油集输自动测控系统,并阐述了系统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0.
集肤效应伴热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河油田油稠、高凝油面积大、凝固点高,在集输过程中易凝、输送困难的特点,在集输过程中采用了集肤效应伴热的方法。集肤效应是一种新型的输液管伴热技术,伴热结构合理、热能利用率高、伴热温度可控、使用寿命长,是管道安全运行的最好措施。介绍了集肤效应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集肤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性对比,集肤效应发热部分和电源部分的基本结构,集肤效应伴热技术在辽河油田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文中针对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特点,重点介绍了混油产生的机理,对影响混油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混油量计算公式、顺序输送过程中减少混油量措施以及混油的处理。以滨州-东营港成品油管道为例,对顺序输送所产生的混油量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2.
目前,鄯-兰管线采用加降凝剂改性输送和加热输送相结合的工艺顺序输送塔里木油、哈油、吐哈油及北疆与塔里木混油。三塘湖支线是在鄯-兰管线建成后新建的注入管线,三塘湖原油凝点较高,且降凝剂感受性不理想、稳定性未知。当采用全注入时,需要研究三塘湖原油进入鄯-兰管线后,加热或加剂输送能否安全输送至炼厂;当采用部分注入时,需要研究三塘湖原油与其他原油掺混后物性变化情况,重点研究不加剂三塘湖原油掺入加剂油后物性变化情况。研究方案分为4个时间段,侧重点各有不同,结合鄯-兰管线实际运行情况和注入后对管线的影响两个方面按由急到缓的顺序排定了测试顺序,将为工期相对紧张的相应配套工程开展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吐哈油库19#原油储罐引用国外先进的机械清洗设备清洗为例,介绍了该机械清洗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结合吐哈油库19#原油储罐油质的特点,给出了此次原油储罐清洗系统布置及工艺流程。根据吐哈油库19#原油储罐的实际清洗效果,证明采用该机械清洗设备进行原油储罐机械清洗具有原油清洗彻底、原油回收率高、安全环保、施工周期短、节约施工成本等优点,该机械清洗设备可以得到普遍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格拉管线唐古拉山泵站的输油泵房供油管道在2002年因焊缝开裂造成大量汽油喷泄而出,整个泵房地面被汽油淹没,浓重的油蒸汽弥散在泵房空间,不仅易使司泵工发生油气中毒事故,也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泵站向上级报告情况后,立即改为油罐收油流程,接着断电停泵、换气收油、紧急抢修,迅速恢复了输油功能,取得了输油泵房管道破裂跑油紧急抢修成功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溢油指纹数字化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鉴别法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易于存储等特点,近年来,运用该方法对溢油指纹进行鉴别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t检验法、相关分析、重复性限法等数字化鉴别方法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方法应用于溢油指纹鉴别的原理、步骤等,对这些数字化鉴别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等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更好地将数字化鉴别方法应用于油指纹鉴别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鲁皖成品油管道混油优化运行及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鲁皖成品油管道的概况以及汽柴油顺序输送运行的情况.在汽柴油顺序输送过程中,鲁皖管道根据混油产生以及影响混油量增加的因素逐步采取了减少初始混油、优化输油方案、优化混油切割等措施控制下载到末站的混油量,并且还采取了优化末站混油回掺的措施增加混油的回掺量.通过采取这些优化措施,鲁皖管道在混油运行与处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管输效益.还针对目前管道运行情况为进一步优化运行,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完整性检测评价能提前发现管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缺陷,保障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文中介绍了完整性检测评价的方法及内容,以某条输气管道为例,开展了管道的数据收集、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估及完整性评价应用,为同类检测评价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库的自流作业是利用油品的自然位差能进行的作业过程。提出了满足最小位差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条件,指出了油库自流作业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即对油库的作业方式、工程施工、经济性、运行管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及主导油管线的工艺设计指导原则等,对油库设计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塔河油田稠油与凝析油混输导致沥青质产生的机理,对凝析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掺比下混合油的黏度和相的变化,并对自制沥青质抑制剂进行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凝析油中主要是小分子的轻烃,碳数主要为C6~C11,由于稠油与凝析油极性相差太大,形成的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导致两者不混溶;随着凝析油的增加,混合油的黏度大幅降低,分散在凝析油中的稠油重组分极易沉降;当混合液中加入3%以上的沥青质抑制剂时,沉淀物抑制率达到90%以上,可以实现稠油与凝析油的混输。  相似文献   

20.
长庆油田原油凝点高,必须加热外输,为了确定合适的加热温度,确保管道运行安全、节能,通过分析气温、地温的变化规律,得出地温随气温出现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原油外输加热温度随地温成周期性变化的结论。对加热温度和地温进行对比,总结出了管道各月份运行要点。利用传热学公式计算出管道的传热系数,进而计算出外输需要的理论加热温度,对理论加热温度和实际加热温度进行对比,得出油房庄热泵站加热温度偏高的结论,造成热能浪费,建议降低加热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