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调查我院1988年1-12月631株估摸力的药敏资料。结果 药敏资料显示病原菌对万吉霉素、利福平、泰能、阿米卡星和复达欣敏感;对诺氟沙星、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呋新和安美汀不敏感。结论 抗生素的治疗应依据细菌学指导,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体外药敏实验的方法。用色素排除法对各型白血病患者病人37例进行试验,试验药物12种,并讨论了药敏试验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由于方法简便、客观、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通过中草药物对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作用试验,初步发现白花蛇舌草、倒挂牛的作用明显。特别是慢粒患者白细胞对倒挂牛最为敏感,值得进一步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细菌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9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结果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病率为1.16%(99/8 512)。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70.3%,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6.6%);革兰氏阴性菌占29.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0.0%)。革兰氏阴性菌组严重并发症、白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腹胀、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放弃治疗或死亡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更易发生休克、中枢感染、腹胀等并发症,实验室检验更多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及CRP升高;感染早期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选用抗生素可能会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院内葡萄球菌属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K-B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的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重PCR方法检测葡萄球菌的FemA及MecA基因。FemA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者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仅MecA基因阳性者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结果从采集的361份标本中,分离出葡萄球菌22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10株。住院患者、医护人员葡萄球菌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分别占84/151(55.63%)、13/25(52.00%),均高于正常人群的13/44(29.55%)(P<0.05);住院患者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对除万古霉素外的常用抗生素均有明显的耐药性。住院患者分离的67株SA中检测到MRSA菌株31株(46.27%);84株CNS中检测到MRCNS菌株26株(30.95%)。结论住院患者标本中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明显的耐药性,且CNS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中MRS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表现为耐药,表明MRS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用双重PCR方法检测MRSA,比药敏试验简单,且快速、准确、敏感、特异性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5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7例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111株,其中需氧菌26株、厌氧菌37株、L型细菌48株;且以两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总检出率94.9%。表明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做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能显著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各自的抗菌谱不同,3种细菌同时培养对临床准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动杆菌医院感染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发病情况,以寻求防治对策,方法对1997年3月-1998年9月8 动杆菌感染62例进行综合研究。结果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室广,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87.1%,且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身上,常混合其综细菌感染和真菌感,预后差,死亡率高,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病发热患者的病因。方法 对134例各种良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多方寻找其发热原因。结果 134例中74例(占55.2%)合并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共38例(占感染病例的51.4%),其次为泌尿道13例(占17.6%),余23例为自身其它部位感染(占31.0);38例(占51.4%)找到致病菌。60例(占44.8%)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考虑与疾病本身有关。结论 发热是多种血液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阴囊冷敷贴联合敏感抗生素对存在精道感染因素的死精子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来我中心男科就诊,精液常规检查2次以上确诊为死精子症、且行精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患者。选择药敏结果中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阴囊冷敷贴及左卡尼汀口服液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根据每日冷敷贴使用次数不同分为实验A组(1次/d)和实验B组(2次/d)。选择单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作为对照组的患者分别统计治疗4周、8周及12周不同组患者的精液细菌培养转阴数和精子参数改变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145例,按随机化原则分实验A组49例,实验B组49例,另有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第4周,实验组在禁欲时间、细菌培养转阴、精液pH、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及精子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在精子存活率方面,实验B组(53.1±14.1)优于实验A组(46.2±16.4,P<0.05)。治疗第8周,细菌培养转阴数实验组(74/98)高于对照组(26/47),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4,P<0.05)...  相似文献   

9.
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策,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 分析1995-1996年发生假单胞菌感染51例,对照组107例在住院期间接受检查治疗的各项资料进行监测研究,通过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顺归分析筛选,结果 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住院天数、性别、引流管的应用是有显著联系的因素。51例假单力、铜绿假单胞菌占80.4%,并对第1代和第3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增高,对氧哌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期我院免疫损害宿主肺炎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度住院的免疫损害宿主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对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4例患者中病原学诊断明确的为187例,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68.42%,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第1位,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仍以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1位。结论我院免疫损害宿主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分离细菌的耐药性较强;应加强对免疫损害宿主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耐药菌。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病情重,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于治疗的顽固性病例,其病原与念珠菌和隐球菌是否有关,国内尚少正式报道。为了给这类疾病病原学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兹对72例临床上确诊为顽固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观察组)和47例年龄、性别等与患者基本相同健康人(对照组)的痰液,按照文中所述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以期对这一问题的初步阐明,获得一定的科学实验资料。实验结果表明,强致病力的白色念珠菌、两种念珠菌混合感染和新型隐球菌分离阳性率,患者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5)。且持续时间长,难于阴转。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现代临床治疗与抗菌素应用的进展,于住院患者中经常出现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的院内机会感染,灵杆菌即其中之一。过去认为它系非病原菌,近年已明确可以引起严重感染。作者用Traub法(APPl Microbiiol 20:837—840,1971)对自长崎大学医院住院病人中分离的266株灵杆菌,进行细菌素敏感性分型并探讨其分布与血清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仍有多种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及时介入对促进患者功能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基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对单纯新冠感染患者和既往有功能障碍合并新冠感染者(如神经功能障碍、慢性疼痛、骨关节疾病等)的不同人群在新冠感染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的优化条件,并采用本方法分析本院呼吸科病房不同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到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杆菌是否起源于同一菌株。方法用双纸片确定法测定是否产ESBL;用K-B法测定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选用肠道菌广泛存在的基因间重复片断为引物进行扩增,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对产ESBL大肠艾希氏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建立了rep-PCR法方法,显示可将大肠艾希氏菌扩增出丰富的区带。分离到的22株产ESBL大肠艾希氏菌分属3个基因型。结论rep-PCR法可用于医院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生元治疗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机制,为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探求新途径。方法 动态检测大鼠体内的肠道示踪菌JM109易位率和血浆中LPS水平。结果 合生元治疗组大鼠体内JM109易位率以及血浆LPS水平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结论 合生元能够快速补充肠道生理性厌氧菌,坚固肠粘膜外微生物屏障,阻止肠道条件致病菌和LPS经肠壁进入机体组织,对烧伤后肠源性感染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22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激增,国家卫健委推出的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版)》对新冠感染患者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但该诊疗方案在临床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就新冠感染诊疗中仍存在的相关关键问题,如新冠感染患者的抗病毒药物选择、免疫治疗的时机、抗凝药物使用剂量、心肌损伤的处理、新冠感染后间质性肺病的治疗、新冠反弹等问题进行细化和归类,形成18条推荐意见,便于临床实践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情况.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别用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结果 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仅对阿米卡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7%和26.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部分耐药,耐药率分别为52.2%、43.5%和65.2%;对头孢吡肟耐药率非常高(91.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和美罗培南全部耐药;与亚胺培南敏感组比较,除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外,亚胺培南耐药组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明显降低、耐药率明显增高(P<0.05).23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5.2%(15/23).结论 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实验室应加强对产酶菌株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实验分为NG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快速测定法(C-C快速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HSV2抗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尿道分泌物HSV2。结果NGU患者组的CT、UU感染率分别为23.27%和30.91%。NG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HSV2IgGI、gM、HSV2DNA阳性率分别为38.18%/18.03%、10.91%/1.64%、19.63%/4.9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U患者组无CT、UU、阴道毛滴虫、念珠菌感染的HSV2阳性率为3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V2是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FQ-PCR法作为HS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杆菌)是寄生于家畜、家禽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也可感染于人。而人的感染多系食入带菌牲畜或家禽肉、乳而发生食物中毒,亦可因接触或空气传染而发生其他系统疾患,但多数病人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紊乱为主,如发热、腹痛、呕吐、腹  相似文献   

20.
磁流变液是一种智能材料,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气动伺服系统具有阻尼率高,可控性好等优点.基于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针对磁流变液气动伺服系统中所出现的非线性现象,可重复性低等固有问题,分析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部分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或实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