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货运道路车型构成复杂,不同车型的车速分布离散,造成追尾事故频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货运道路平面交叉口不同车型的车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为交叉口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武汉南路段内的交通流检测器及其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针对雾天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雾及不同能见度条件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型的影响;研究在雾天条件下,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时间时段的车辆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基于交通流Greenshield 经典V-K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雾天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综合预测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80%.研究成果对研究公路沿线能见度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公路通行能力,制定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可变速度控制等交通控制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公交车颗粒物排放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测量了一辆公交车颗粒物(PM)排放的粒数及质量浓度.分析了不同行驶工况下颗粒物排放浓度随粒径大小变化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转速和加速度两个工况参数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实际行驶工况下公交车PM排放的主体在1.5 μm以下,其中300 nm以下的PM占粒数排放总量的88%,300 nm~1.5 μm 之间的PM占质量排放总量的84%;加速工况下PM粒数排放相对于匀速工况激增5~6倍,质量排放激增10倍以上;急加速工况会产生最严重的PM排放,浓度高达1.0×108 个/cm3;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公交车的颗粒物粒数和质量排放因子分别为2.72×1014个/km和0.468 g/km.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路口信号灯的周期变更引起的汽车频繁切换“停-走”状态而造成的舒适性和经济性不良影响,在V2I场景下将车速规划与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提高通行效率的车速规划方法,并提出了面向汽车车速控制的变权重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针对所提出的方法,利用Prescan和MATLAB/Simulink建立联合仿真模型,并分别对车速规划方法及车速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通行效率方面,网联客车能维持在较高车速且不发生路口怠速,相比传统客车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舒适性方面,与网联-PI控制策略相比,网联-MPC控制策略的最大加减速度分别降低了79.22%和93.26%,最大加减速冲击度分别降低了92.73%和96.38%,改善了客车的驾驶舒适性;在经济性方面,与网联-PI控制策略相比,网联-MPC控制策略的平均制动力和最大制动力分别降低了49.79%和96.77%,使得更少制动情况发生,且制动情况更为缓和,改善了客车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王栋梁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16):124-125
引言
车速是对线形状况的直接反应,而且车速也容易被观测.故车速作为线形评价参数是一个可以具体量化的指标,确定几何线形与车速的相关关系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快速路系统既承担大城市内部中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又承担大城市与区域内其它城镇联系的对外交通。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城市快速路系统通行能力计算与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对国内七个典型城市的快速路进行了交通调查,从交通量的变化特性、车速运行特性及交通组成特性方面对车辆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汶川震区路基工程震害调研,初步概括了高烈度区岩质地基挡墙的破坏规律及特性.结合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校正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高度岩基挡墙在不同量级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得到了地震土压力随地震量级、挡墙高度的变化规律,对现行抗震规范的可细化之处进行了补充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墙高〈12 m挡墙在Ⅹ度烈度区(〉0.6g)的地震土压力较之Ⅸ度烈度区呈线性增长关系,现行公路、铁路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的拟静力法技术框架可以继续扩展到Ⅹ度烈度区使用;挡墙自身结构特征的模态分析表明,挡墙自身的结构共振破坏是高挡墙震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林声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12,(3):75-79
通过研究典型路段车流的运行速度规律,分析汽车在平直路段上的实际行驶方式,提出了平直路段变加速度的运行速度测算方法和预测模型.该模型很好地描述出汽车在平直段上的实际加速状态,动态反映加速度与速度、加速度与期望速度间的变化关系,经与汽车直线路段速度距离加速曲线图表对比,速度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平直路段变加速度法优化、完善了现有平直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为公路运行速度的合理取值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对高速公路合理限速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为平台, 建立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车-路耦合模型、车辆行驶过程仿真试验模块和车辆安全状态识别模块, 并开发了高速公路车-路条件下安全速度仿真识别系统。运用该系统对车辆在弯道与下坡路段的行驶状况进行了虚拟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车辆在弯道与下坡路段的安全行驶极限速度仿真结果与标准标定的运行速度的相对误差为1.05%~3.80%, 该仿真识别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14.
15.
大跨公路连拱隧道安全控制爆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开挖爆破施工安全及爆破振动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的问题,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陈家桥大跨度连拱隧道开挖爆破施工为例,开展安全控制爆破研究工作.从钻爆预设计着手,建立了爆破安全控制流程和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震动实测分析和反馈对隧道开挖爆破进行了安全控制,有效地指导了隧道开挖,减少了爆破对围岩及已有支护结构的扰动,确保了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武隆县位处我西部重丘地带,道路交通情况复杂,重、特大事故发生率高,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重.其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当地交通执法、道路设计和管理缺陷、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聚类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研究了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聚类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神经网络输入、输出指标属性值的量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最后,介绍了该模型在各省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隧道入口基于照明过渡的安全运营车速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长隧道较广泛的采用,隧道安全问题且益突出。引发隧道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隧道出入口照明过渡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针对隧道照明过渡,提出了进入隧道人口的安全运营车速及相应的车速控制措施及其他一些改善措施,为提高隧道的运营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阿拉尔市道路受盐胀-冻胀变形较严重,通过对市内10条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破损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结合市区土质、水文、气候及路面结构条件,分析道路结构盐胀-冻胀变形原因,针对盐分、水分影响,提出路基填料去盐处理和道路结构排水、防水措施.结果表明:改建道路中采用级配碎石基层、设置高挡水墙和基底隔断层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排水、防水效果,可为后期市区道路改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网联自动驾驶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利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Connected and Automated (Autonomous) Vehicles、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s、Traffic Safety (Accident, Crash, Collision, Conflict)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取2010至2021年2 130篇相关文献,涵盖5 474位作者和7 017个关键词;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对网联自动驾驶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发展历程、研究归属地、研究主题与内容、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总结和可视化解析;通过研究主题和热点的分析指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网联自动驾驶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对网联自动驾驶道路交通安全领域贡献最大的2个研究主体;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宏微观交通流、交通系统影响(交通出行、交通环境、交通安全)、车辆安全避障与路径规划、交通安全评价等展开,研究热点重点围绕网联自动驾驶交通控制与系统优化、新型混合交通流交通安全分析、微观行为建模与仿真安全评估等;未来研究需重视由单车安全转向交通流事故风险传播研究,突破智能网联车队群体决策与编队控制技术,构建虚拟现实下智能网联数据化仿真环境与深度测试平台,挖掘网联自动驾驶人机共驾情境下驾驶人接管绩效评价体系,从而进行精细化的事故风险致因分析、交通安全建模与评估以及事故风险防控策略与算法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