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经堂庵跟车辆段道路工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地基置换率、桩土应力比、桩长及桩体刚度对3条线路有列车换算土柱荷载作用时的影响,研究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地铁线路沉降及其影响因素。得出最低临界置换率和最小桩长,发现桩土应力比和桩体刚度的改变对复合地基沉降量和加固影响深度的作用效果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双层地基横向受荷桩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行规范采用按深度加权的双层地基横向受荷桩的简化计算方法,忽略了桩身挠曲变形对地基抗力的重要影响,与基桩实际受力不符,计算误差较大。在考虑桩身挠曲曲线及深度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角形综合权函数,并引入经验弯矩修正系数,得到了双层地基当量m值的计算公式。并对桩径、土层厚度及地基比例系数等进行较大范围变化组合的情况下,与规范及精确解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高填方涵洞不同于一般的结构物,对涵洞地基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涵洞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对涵洞地基处理时加固区与过渡区的刚度关系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数值模拟,对涵洞地基处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基处理的宽度、深度对涵洞受力状态和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涵顶土压力随地基处理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实际工程中,涵洞地基处理宽度宜取2~3倍的涵洞基础宽度,地基处理的深度应以沉降作为控制指标,不应额外增加地基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非低矮路基下超固结原状膨胀土地基沉降特征,针对弥勒超固结膨胀土地区路基下地基的物理力学特性与沉降变形特征,开展了一系列原状膨胀土分级连续加载K0固结试验以及现场路基填筑试验,并长期监测路基下地表沉降与路基下地基分层沉降。对比分析天然地基与CFG桩加固地基的沉降特征,地基中的超固结土与正常固结土的分界面深度随路基荷载增大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地基沉降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正常固结法和超固结法计算地基沉降量,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加固处理深度应超过超固结土层分布深度,否则与天然地基相比,控制沉降的效果并不明显;超固结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目前设计常用的正常固结沉降计算方法(超固结计算方法的修正系数为0.531,正常固结计算方法的修正系数为0.351),超固结算法-正常固结算法修正系数比随土层深度递减的趋势可用于反映超固结土层的加固处理情况;在路基工程设计中,对于路基荷载下的超固结膨胀土地基,建议采用超固结法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沉降分析;在地基加固处理时也应充分利用原状膨胀土的超固结特性,从而在该类地基加固设计中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5.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复合地基内部应力场分布。但目前各种计算模式中往往假定桩间土荷载覆盖于整个复合地基上,与实际中桩间土荷载仅覆盖于桩间土上这种差异导致计算结果较实际偏大。笔者基于Boussinesq解修正了桩间土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计算模式,并研究了深度、置换率、桩径等因素对两种计算模式的影响规律:两种模式计算的附加应力差距沿深度逐渐增加,在2~7倍桩径深度处达到最大值,而后沿深度又略有缩小,并趋于稳定值;置换率越大,差距越大,而桩径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姚秦 《东北公路》1999,22(3):66-69
本文对现行的各种规范采用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与经典临界荷载作了分析对比,认为不分土类特性而采用的统一限制塑性区开展极大深度Zmax=1/4B的习惯作法是不合理的。文中提出按限制塑性区开展比例未确定临界荷载,经与国标推荐公式验证,原则是方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66(8):152-157
圆形地连墙在基坑开挖期间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是悬索桥锚碇基坑常用的支护形式。目前软土中圆形基坑围护计算相对成熟,而岩质地基中对于圆形基坑土压力的计算则存在较多争议。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推荐计算模型分别对岩质地基中龙门大桥东锚碇基坑土压力和内力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坑内土压力以及坑外土压力均大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计算结果;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两种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压力大小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同时,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圆形地连墙最大弯矩值较大,为9 034kN·m;对于较深的锚碇基坑,采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计算得到的围护结构弯矩将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8.
结合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的受力特点和作用机理及其破坏形式,对国内外常用的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于我国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宾奎特法和改进的太沙基法及深基础效应法,这对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运营期上硬下软型双层地基(简称双层地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河北省境内的邢台-临西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邢临高速)双层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动三轴试验、理论推导和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动应力界面传递系数和硬、软土层间动应力水平的关联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用于评价双层地基动力损伤特征的R-N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借助数据统计手段,对地基土损伤演化信息进行挖掘,给出了运营期双层地基设计的指标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硬、软土层界面处具有动应力突变现象,硬壳层力学性能劣化导致界面效应减弱;硬、软土层动应力水平具有强相关性,导致硬、软土体的损伤模型计算参数产生关联;夹角转动、夹角增量是评价双层地基损伤的敏感指标,夹角转动由车辆荷载增幅决定,夹角增量平均值与硬、软土压缩模量比呈对数函数关系;相同工况下软土的运营期寿命短于硬土,软土层是诱发运营期地基失稳的关键土层;当硬壳层厚度超过2.3 m且硬、软土体压缩模量比大于4.6时,硬壳层具有显著降低软土层动应力水平的能力,有助于延缓双层地基运营期寿命。因此,当双层地基的力学指标满足上述条件时,建议在高速公路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利用天然硬壳层作为地基持力层。  相似文献   

10.
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结合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的受力特点和作用机理及其破坏形式,对国内外常用的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于我国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宾奎特法和改进的太沙基法及深基础效应法,这对公路膨胀土加筋地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