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继间法顶进桥涵施工过程中,因顶镐位置设置不合理,容易导致扎头,造成施工困难。结合具体施工实际,改变顶镐位置设置,取消了箱体内的顶墙,防止了箱体扎头,保证顶进质量。 相似文献
2.
任宗军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6,(7):58-60
以胶济电化工程D4K253+185.26(7+14+7)m辛化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在维持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采用中继间顶进的施工方法。对中继间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临时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4.
位于铁路枢纽郑州北站的农业路立交桥工程 ,由 10座 2 16m连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组成 ,框架间采用直立悬臂式钢筋混凝土高挡墙连接 ,全长 490m。施工中需下穿上、下行场 3 0股道 ,道岔 2 9组 ,架空线路的跨度为 5 2m ,轴向顶进距离 189m ,横向顶进 73m ,累计顶力 3 95 6× 10 4 kN/m。由于受架空材料和场地限制 ,为缩短工期 ,上行场框架前 3节预制“串联式”布置 ,后 2节“并联式”布置 ,然后横移 ,节间设中继顶 ,采用五继顶进 ,设置中继顶镐 118台 ,末继顶镐 3 5台。先将 1~ 3节框架前顶 3 8m ,横顶第 5节框架 3 6 5m至轴线位置 ,用第 5节框架作为传力柱 ,继续将 1~ 3节框架顶进 5 3m ,横顶第 4节框架 3 6 5m至轴线位置 ,再将 1~ 5节框架顶进 3 3m ,至此全部顶进就位。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以胶济电化工程DK253 185.267m 14m 7m辛化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了在维持既有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施工方法的多方案比选后,确定采用中继间顶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研究方法对中继间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临时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对上述技术要点的控制,该桥整个施工时间只用了135d,分段框架前后相错量控制在5mm以内,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了该桥施工。 相似文献
6.
7.
以宝兰二线DKl463 957处一孔宽3m的箱涵顶进为例,介绍工作坑、箱涵预制、线路架空、箱涵顶进等施工细节及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在铁路道口实施平改立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对各种施工条件下的箱涵顶进施工技术进行梳理归纳,可为同类施工辅以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以新建2孔11 m箱桥为例,介绍桥址位于小半径曲线上、曲线超高接近最大值,电气化铁路12‰长大上坡闯坡地段,其位置介于车站和区间临界点,箱桥中线与线路中线夹角为60°等不利因素叠加地段进行线路架空箱桥顶进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既有线铁路下框架桥顶进施工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工作坑开挖、滑板制作、框构主体施工、后背墙施工,铁路路基的防护和线路的加固,以及顶进施工过程.该工程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在既有线斜交框架桥顶进施工中,采用D型钢便梁错位组合架设法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经验。钢便梁错位组合架设法与工字钢吊轨纵横梁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联结件少,简单易行;对铁路运输干扰小;基础牢固,结构稳定;机械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