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工业的企业集团是典型的纵向型集团,它是围绕总装厂按金字塔形组成原材料厂和零部件厂协作生产配套。日本三菱商社所属的汽车零部件厂向集团提供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如轴承、轮胎、玻璃、电气等。当初,美国责难日本汽车制造厂把加入本公司的零部件厂,限定在主要零部件供应和同公司有资本关系、人员关系的做法,说是“参入障壁”。但是,当  相似文献   

2.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5,(50):31-33
近年来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对全球的扩张。据日本汽车部品工业会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厂动向调查报告称,近几年来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二位数增长。究其原因,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日本整车公司在海外工厂的配套需求,而且也来自海外其他整车公司对“高品质的日本汽车零部件”的订货增长。 当然,这不仅仅是出口贸易看好,而且也归功于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提供技术和许可证制造与贸易等多种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日本汽车厂家仍然保持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与欧美企业之间,这种优势却在逐步缩小,90年代后,日本汽车工业进入停滞阶段,目前,日本汽车工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第二、三级零部件厂家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间的产品竞争加剧日美,日欧的贸易摩擦等问题。今后,他们将调整生产系统,挖掘中老年和妇女劳动力供给源,改变新产品开发策略,有选择地延长新产品换型周期,增加通用零部件比率;调整零部件供应和产品销  相似文献   

4.
就在海外汽车巨头忙着在中国的汽车厂增资、扩建、引进新产品的同时,其目光也投向了国内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作为影响整车价格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是各大汽车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已成为各公司零部件采购的心仪之地。据报道,今年通用、福特等世界汽车巨头给中国的零部件采购订单将达50亿美元,未来五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年均65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汽车情报》2008,(7):44-45
日本工业轴承生产商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将与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浙江万达集团合作生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供应中国汽车制造商。此次合作将使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NSK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动转向系统市场。由于技术上的匮乏,目前还没有本土供应商能大量生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NSK和万达集团已签约在浙江萧山组建合资企业,新公司将专门生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6.
周解元 《摩托车技术》2004,(11):105-105
德尔福是世界上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方面首屈一指的供应商。其产品系列包括:动力、推进、热交换及内饰系统,电子、电气及安全系统。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主要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特洛伊市,在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巴西圣保罗均设有地区性总部。德尔福的独资制造厂、合资企业、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处及技术中心遍及全球。  相似文献   

7.
DENSO(电装)集团是世界汽车零部件业的跨国公司,总部在日本。其产品除了与日本各大汽车公司如丰田系列汽车配套外,还在世界各地建有海外工厂,其产品涉及到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电子-电器系统、汽车安全系统、底盘控制系统等,其中有14项产品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它与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等一起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巨头。本文简要介绍电装公司的几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言红 《汽车情报》2006,(2):21-21
面对着日益升值的日元,迫使许多日本汽车生产厂家纷纷将生产移至海外,不过悬架系统零部件的生产厂家仍然坚守着本国的生产阵地。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较为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如丰田、三菱、富士重工、五十铃、日产柴等公司都有自己的旧车销售和技术维修服务的管理机构。他们在日本国内设有上百家的经销网点和技术维修站点,完成以自产产品为主,兼营其它厂家生产产品的旧车生意。  相似文献   

10.
零部件资讯     
《时代汽车》2010,(8):102-103
零部件供应不足日产日本工厂将停产3天 日产汽车(Nissan)于7月12日表示,由于供应商日立(Hitachi)供应的零部件短缺,日产日本工厂将从7月14日开始停产3天,预计1.5万辆汽车的生产将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林 《汽车与配件》1999,(31):30-31
在新兴的工业国家中,韩国无疑是最成功开发汽车产业的国家之一。1998年,韩国的汽车生产量为195.45万辆,位居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的第八位。无疑,韩国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强劲竞争者。 韩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生产始于政府实施经济开发5年计划的1962年。在此之前,韩国的汽车工业只不过是限于以军需车辆为主的旧车整修与再生。韩国政府为了培育汽车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SKD方式加以装配生产,同时加紧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引进政策,以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具体的措施是加强汽车的生产许可限制,并对一些并非以国内生产为目的的零部件的进口加以限制。当年,与日本日产公司合作生产“SAENARA”汽车的装配厂正式投产,开始以SKD方式生产“SAENARA”汽车,年产量为6 000辆。随后,起亚产业、新进汽车工业、亚细亚汽车等厂家也分别与日本的东洋工业、丰田公司,以及意大利的菲亚特等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并签订零部件进口合同,开始装配生产乘用车、客车以及卡车等。6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政府为了培育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和实现汽车生产的规模经济,有计划地引导汽车行业进行零部件厂家与特定装配厂家配套的系列化工作,由此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专业化得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由当初的20%上升到了  相似文献   

12.
在天津市汽车制造厂引进生产的天津大发微型汽车上,首批国产件配套的汽车电器产品中有天津市汽车电器厂生产的JFT126A型晶体管电压调节器。 JFT126系列晶体管电压调节器是天津市汽车电器厂参考英国卢卡斯、西德波许等厂产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自行设计生产的,供进口汽车维修,和国产汽车配套使用。并于八四年五月经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汽车零部件新产品推广中心列为国家第一批汽车零部件新产品推广项目之一。这种调节器还在镇江汽车总厂的NJ220B汽车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的NJ221B汽车上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提到汽车制造厂时,总是说“四大工艺”,即由标准化的总装、焊接、油漆、冲压构成的形象。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制造商、厂商都纷纷在搞“三大工艺”,即把冲压件生产独立出来,或由冲压件制造厂商供应,从而形成独立的车身产业,这已是国际汽车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就是按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和车身制造商来分类和统计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汽车产量1980年一举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90年代后日本汽车工业增长速度放缓。日本汽车工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日本各大汽车厂家纷纷进军亚洲汽车市场,泰国已成为日本在东南亚的汽车生产基地。然而,正当日本在泰国的亚洲车生产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却遭遇了金融危机,使其在泰国的汽车生产销售陷入困境。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泰国设置汽车贷款限制,泰铢贬值导致零部件成本上升,泰国  相似文献   

15.
《汽车情报》2008,(14):42-43
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将从其建在华东地区的新厂开始供应塑料内饰件。南京塔塔位于江苏南京的工厂占地26000平方米,将向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塑料内饰件,如通风孔、排气管部件和车厢通风格栅。南京塔塔工厂一期阶段的塑料内饰年产能可供应40万辆汽车。该厂生产通风孔、把手、杯架、烟灰缸、储物箱和落地控制板。一期工程总投资额为700万美元(49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汽车情报》2008,(16):41-42
据悉,印度塔塔旗下的独资零部件企业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将在6月份供应中国最主流的合资乘用车企业上海通用和长安福特马自达。  相似文献   

17.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3,(35):22-23
进入2003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突飞猛进地发展。每年要生产几百万辆车,而每一辆汽车在流水线上的装配需要数万个零部件和百十余种原材料。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运输、存储、包装、配送,以及新车零公里销售、备件供应等售后服务则是个庞大的物流系统,其市场前景被业内人士广泛看好。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的生产配套,各地建立起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大公司都加大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力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在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到位后,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概况及特征 1.概况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工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稳步前进,现在年产值达1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000亿元),已成为日本主干工业——汽车工业的重要基础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一个内涵极丰富而复杂的产业,就企业规模来说,既有年销售额达1万亿日元的大型企业,又有规模及小的作坊式企业。据日本“工业统计表1987年快报”报导,目前日本拥有大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约1万家。  相似文献   

20.
林海 《中国自行车》2004,(12):36-36
(财)日本自行车产业振兴协会(阿部俊一郎会长)同众多海外参展厂商一样,同样也十分看好此次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市举办的“2004拉斯维加斯国际自行车展”(2004年10月6-8日),在展会上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出自日本许多自行车生产厂商(除整车厂外,还包括零部件制造厂)之手的钛合金制BMX自行车新品,出足了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