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系统专用检测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涛  李明 《机车电传动》2007,(3):65-66,73
GFX型专用检测台是针对自动过分相系统的检测与维修而开发研制的检测仪器.主要分析了专用检测台的电路组成及其原理,介绍了检测台的面板和检测功能.经现场使用证实,GFX型专用检测台保证了自动过分相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室内减速顶检测设备不适用于现场减速顶工况检测的现状,设计移动式减速顶工况检测车.分析减速顶工况现场检测基本原理,提出检测重点是减速顶的制动功和阻力功,并选用合格和作用不良减速顶进行压力试验进行验证.论述移动式减速顶工况检测车的组成,及其动力传输装置、施压装置、红外定位装置、控制装置、车架、控制及显示面板的功能和特点,以及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刀盘位于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最前端,工况恶劣,刀盘刀具磨损严重,是刀盘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应用离散元分析方法对刀盘面板的磨损进行模拟仿真,并对磨损大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刀盘面板进行分区,研究面板的磨损规律;开展刀盘面板的堆焊结构优化设计,提出米字形堆焊的面板结构。研究结论:(1)刀盘面板滚刀分布密集区及出渣槽区域附近的面板磨损较为严重,易发生磨损激增;(2)优化后的新刀盘面板结构平均磨损量较原刀盘面板下降了近25%,优化后的刀盘面板耐磨特性得到明显提升,新刀盘面板结构固有频率较原刀盘面板更远离其工作频率,工作更加安全;(3)本文研究可为刀盘磨损的计算提供方法指导,优化的耐磨结构可应用于修复磨损严重的刀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现有高速动车组行李架玻璃承载面板易破损的安全隐患,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玻璃承载面板和聚碳酸酯承载面板这两种行李架的应力和位移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聚碳酸酯承载面板位移变化的原因和优化措施。结合动车组行李架内部结构分析,提出了行李架结构优化建议,为承载面板由玻璃板更改为聚碳酸酯板的优化措施提供技术论证。  相似文献   

5.
地震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土墙一般都用拟静力法进行分析,该法很难考虑到面板对加筋土挡墙稳定性的影响。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引入筋-土、面板-土、面板-面板接触单元,建立由土体单元、接触单元、面板单元和加筋材料单元组合的加筋土挡墙有限元模型。通过该模型,探讨地震荷载下不同刚度条件下面板对加筋土挡墙整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格栅最大拉应力的位置以及面板各点加速度的变化得到了加筋土面板对加筋土结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的结论。在设计加筋土挡墙时,应选用刚度比较大的面板。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以来,国内水利部门开始进行砼面板坝的探索性施工。1988年,我局承揽了国内第一座以砂砾石为坝体填料的砼面板坝——青海省共和县某水库的施工。在面板砼施工方法上,采用了斜面滑模施工砼面板的新技术。通过实践,该施工方法具有工  相似文献   

7.
为在保证面板刚度前提下便于浇筑支模、降低施工成本,开发了一种由预制块和现浇混凝土组成的组合式面板加筋土挡墙,并进行了现场填筑试验及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面板加筋土挡墙在施工时可由预制块构成混凝土浇筑模具,有效避免了支模工序;在铁路抗震设防烈度范围内组合式面板的刚度及整体性基本达到整体式面板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车可以检测导线高度、拉出值、接触压力、导线接近、导线厚度、接触网弹性等相关项目。此接触网检测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动态接触压力检测系统,以运营时速对弓网进行动态性能检测;二是接触网光学检测系统,在不接触接触线的情况下对接触网进行静态检测,检测可以在低速或高速情况下进行。通过动态接触压力检测系统与接触网光学检测系统测量数据的比较,计算接触网弹性以及准确判断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轨车辆用踏面制动单元例行试验机的组成及相关试验功能,该例行试验机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平台,通过计算机控制面板进行测试过程的操作,在测试项目、测试精度、自动化智能化操控、数据采集等方面,均优于同类试验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10.
在地铁盖挖车站有坡度路面系统的施工中,通过调整军用梁下冠梁标高以及在路面板下采用不同厚度橡胶垫的方式,使路面系统自高向低形成一定的坡度,满足了车站盖挖路面系统留置坡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内燃机车励磁恒压调节装置的功能,详细叙述了该装置的过压、欠压和过流保护电路原理,阐述了利用脉宽调制来控制输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的方法。TPZ25型恒压励磁调节装置现已运用在160km/h“曙光号”内燃动车上,在国内内燃机车供电系统属首次研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DF7型机车车载微机(或者电子恒功率调节器)出现故障时改用故障励磁控制系统的固定励磁电流存在的缺陷,提出改用故障恒功励磁器方案,介绍了故障恒功励磁器原理,给出了水阻试验和正线试车情况,表明故障恒功励磁器可保障机车安全稳定牵引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横向地震荷载对列车—悬索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几江公铁两用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将轨道不平顺作为系统的自激激励源,地震作为外部激励,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地震激励下的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方程和分析模型,对在横向地震波激励下列车通过悬索桥进行了全过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地震激励对悬索桥上的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钢轨伸缩调节器所在地段是线路的薄弱环节。为实时掌握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运营状态,结合高速铁路运营需求,设计了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钢轨伸缩调节器区轨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系统以钢轨伸缩调节器区轨道结构为监测对象,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和视觉测量技术,采用B/S模式,实现轨道结构监测的数据可视化、报表生成、评估分析和分级预警。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宁安铁路安庆长江大桥、合福高铁铜陵长江大桥中部署应用,为铁路工务部门养护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车辆振动加速度响应分析的速度—频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直接从车辆振动加速度响应中提取车辆特性和车辆激励特性,引入车辆速度参量,构成系统响应—特性—激励关联方程组;由空间输入功率不变的物理特性得到并论证车辆激励特性随车辆速度变化的频域数值规律:激励频率与车辆速度成正比,随机激励加速度等效功率谱与车辆速度的3次方成正比,周期激励加速度等效功率谱与车辆速度的4次方成正比;车辆特性随车辆速度变化较小,即使发生蛇形,只要振动传递路径不发生变化,轮对以上部件间的振动传递关系也基本与车辆速度无关.据此,给出车辆加速度响应分析的速度—频域方法,通过对速度—频谱和速度—名义传递三维图中基本不随车辆速度变化、随车辆速度线性变化和高速低频区突变3类局部峰值的识别,实现对系统响应—特性—激励关联方程组的工程求解.运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现了车辆特性与车辆激励的解耦及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SS40038电力机车由主电路、反馈电路和数字调节器等环节所构成的系统在不同工况的传递函数及其随工况变化的规律。设计了能自动随工况变化实时调整其参数乃至结构的调节器,从而使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尽量趋于最好。  相似文献   

17.
运用随机平均法对轮对系统的随机分叉行为进行研究,对比亚临界和超临界分叉2种典型轮对系统随机动态分叉的差异,分析动态分叉与Hopf分叉的区别,定义全局随机临界速度,提出新的失稳判定方法。结果表明,随机激扰对轮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在随机激扰的作用下,轮对系统的临界速度会随着随机激扰的强度增大而显著降低,当轮对仅受轨道随机激励时随机激扰对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遇到大风等强激扰环境时,随机激扰的影响将不可忽视。随机动态分叉点对应的速度可作为全局随机临界速度,且最大Lyapunov指数法可作为新的失稳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TMD抑制既有铁路钢桁梁桥横向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萍  王淼  吴定俊 《铁道学报》2005,27(2):85-89
针对我国既有铁路钢桁梁桥的振动特性,对机车、转8转向架货车和客车分别建立车桥TMD系统耦合振动方程,将轮对的蛇行及轨面不平顺作为主要的激振源,通过随机函数产生随机激振,利用车桥TMD耦合振动仿真程序的大量模拟计算,研究桥梁在列车尤其是长大空重混编的货物列车随机激励下的横向振动规律,分析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减振器抑制铁路钢桁梁桥横向振动的效果。结果表明,TMD能有效的抑制既有铁路钢桁梁桥的横向振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对我国内燃机车主发电机励磁机组控制方式进行改进的方法,提出使用三相整流技术控制主发电机励磁的观点。详细阐述了主发电机恒功率控制和整流桥触发控制的原理,对装置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改善励磁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能够提高柴油机的效率,完全满足内燃机车恒功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空地面电源车现行励磁调压系统存在的动态响应速度较慢以及直流保障时输出电压不稳定等问题,提出在其励磁调压系统中加入直流电源控制与电压反馈组成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案;针对所选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案存在的开关频率不稳定及由此带来的输出电压谐波含量高、容易损坏功率开关管等问题,提出用变环宽恒频电流滞环控制方案,使系统在保持快速动态响应速度的同时,实现了开关频率的固定。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