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AMT换挡过程的离合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离合器控制是AMT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接合特性及其对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冲击度最大值为约束条件,以减少离合器滑摩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某越野车上,对车辆换挡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换挡品质,满足了军用越野车辆对行驶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车辆平顺性试验评价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越野汽车平顺性脉输入试验存在的问题。针对某轻型4×4轮式越野汽车,开展以机动性为评价目标的平顺性脉输入试验,给出了越野车辆平顺性多工况脉输入试验的基本方法。对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车辆通过不同凸块高度的加速响应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人体承受的加速度24.5 m/s~2为限值,得到了车辆通过不同凸块高度允许的最高车速。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为越野车辆平顺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小枫 《天津汽车》2010,(4):56-58,61
文章介绍了电控机械式变速箱试验台架的设计开发过程。该试验台架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整体控制,数据采集软件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试验台架通过对整车车况的模拟,记录了在不同工况下变速箱的各种性能参数,检测在不同工况下变速箱的换挡时间和换挡的平顺性。经过后期的数据分析处理,可以得出,该试验台架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变速箱的各种性能,而且很好地满足了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乾廷  周晓军 《汽车工程》2006,28(3):292-295
首先根据越野汽车的结构特点和平顺性试验方法建立越野汽车静态模型;然后把平顺性虚拟测试过程视为变化的系统,从集合观点建立其动态模型,并把多种越野路面包括在模型中。测试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可以用来表征不同越野车型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激励与响应特征,扩大了越野汽车平顺性虚拟测试系统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电动干式DCT轿车离合器操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采用积分分离的PID控制算法对无刷直流驱动电机进行PID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某型轿车进行了DCT系统的起步和换挡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控制算法也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保证了DCT样车的平稳起步和换挡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证据理论和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运用证据理论对不同驾驶员给出的主观评价进行数据融合;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对由仪器测得的客观评价指标和经证据合成后的相应主观评价构成的样本向量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系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各自的缺点,能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价汽车换挡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AMT换挡类型,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发动机联合控制策略,即TCU通过CAN及ECU扭矩控制功能对发动机扭矩进行精确控制,同时基于发动机瞬态扭矩对离合器实现精确分离和接合控制.针对不同换挡工况给出了离合器分离/接合与发动机降扭/扭矩恢复协调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了选换挡过程动态调整转速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增强AMT换挡过程的平顺性和动力性,减小离合器滑摩,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有助于提高AMT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问题,同时提高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提出一种将行星机构安装在AMT输入端构成的新型自动变速器(N-AMT),并对N-AMT基本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就驻车、起步和换挡过程中行星机构工作模式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根据最大、最小传动比、挡位数和相邻速比的设计要求对N-AMT进行速比初步设计,然后结合AMT换挡和双离合(DCT)换挡各自特点,以动力性为约束,NEDC工况最佳燃油经济性为目标进行遗传算法速比优化设计。利用速比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挡位N-AMT方案设计,并根据动力学关系建立整车模型,对N-AMT进行动力性与经济性分析。综合考虑不同挡位数方案的分析结果和变速器结构成本等因素,确定8挡N-AMT为最终设计方案。最后对8挡N-AMT进行台架、起步和顺序换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挡N-AMT的NEDC循环工况油耗为6.38 L·(100 km)-1,较5挡AMT原型车工况油耗6.95 L·(100 km)-1减少了8.86%;N-AMT可以有效消除部分挡位间动力中断的问题,在30%加速踏板开度下,8挡N-AMT的起步时间为1.55 s,较5挡AMT起步时间1.61 s减少了3.7%,整车动力性得到提高;N-AMT换挡时间保持在1.05 s以内,且换挡平顺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电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转矩相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动态分析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的转矩相,建立了动力换挡系统模型.针对传统控制策略所产生的换挡冲击问题,基于改善换挡平顺性的要求提出理想转矩相的控制目标,以变化的转矩变化率代替传统控制策略固定的转矩变化率.为减小油温、载荷等工况的变化对转矩相控制过程的扰动,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并以待分离离合器速差的变化率作为反馈变量对开环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修正.实车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小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冲击.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载货汽车装备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技术需求,提出了不分离离合器AMT技术,并对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换挡和发动机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应用不分离离合器AMT技术的某样车进行了换挡过程试验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重型载货汽车采用不分离离合器AMT技术,可以在保证换挡平顺性的基础上有效地缩短换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王乾廷  周晓军 《汽车工程》2006,28(12):1066-1069
为了在越野行驶车辆平顺性仿真系统中实时动态反映车辆的振动特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松软越野路面突变性描述方法并分析突变性对车辆垂向振动的影响。通过小波变换对路面奇异点进行测定和定位,把越野车辆平顺性仿真系统看作是在有限时间内受到随机载荷激励的动力系统,分析其受路面突变载荷的车辆的垂直振动响应方差。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能较准确地判定路面奇异点并对其定位,可为越野车辆平顺性虚拟测试系统提供路面随机输入。  相似文献   

12.
乘坐舒适性是决定乘客对智能车辆接受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智能车辆的舒适性,服务智能驾驶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开展了基于乘客主观感知的实车乘坐舒适性试验,试验中驾驶人驾驶传统车辆执行多次换道操作,获取了60名被试乘客对换道操作的舒适性评价数据,并采集了车辆的运动数据。选取换道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回正时横向最大加速度、横向最大加加速度、横向加速度转换幅值以及横向加速度转换频率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为不同晕车易感性的乘客分别确立了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的舒适性阈值,并根据岭回归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所选取的5个车辆运动参数对乘坐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易晕乘客的舒适性阈值小于不易晕乘客的舒适性阈值,在换道过程中,换道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回正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转换幅值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车辆运动参数和乘客生理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动态时间归整(DTW)和K最近邻(KNN)算法的乘坐舒适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对乘坐舒适性的预测准确率为84%,可用于智能车辆控制算法的舒适性判断。  相似文献   

13.
汽车平顺性时域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虚拟试验场技术进行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时域仿真。建立了面向汽车平顺性分析的整车刚弹耦合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了脉冲输入路面模型和随机输入路面模型。采用1/3倍频带分布加速度均方根值方法及总加权方法对试验车辆的平顺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虚拟试验场技术能够真实地反映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汽车过坎平顺性是车辆性能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冲击强度和振动衰减是两个主要指标。单纯考虑车辆加 速度大小并不能充分表征过坎振动衰减的优劣。基于一组对标车辆过坎的试验测量值以及主观评估等手段,研究应用于 整车过坎平顺性评估的振动衰减指标分析方法。分析表明,基于权系数滤波和Hilbert 变换的振动衰减指标分析方法, 能够从复杂的时域曲线中提取出振动的衰减特征,由主、客观试验关联性验证了该指标的有效性,为过坎平顺性的振动 衰减目标的设定、分析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汽车平顺性是汽车NVH性能的评价指标之一。系统介绍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客观评价方法,并结合某车型搭建整车行驶平顺性虚拟样机,进行了仿真分析评价。该方法可用于指导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改善以及悬架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A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presented to model a hydromechanical,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first as a single wheel station and then as fitted to each wheel of an off-road vehicle. Predicted results show that two benefits are obtain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equivalent passive system. First, vehicle attitude is controlled for changes in body forces arising from static loads or braking/cornering inputs. Seco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ride comfort is obtained because low suspension stiffnesses can be used.  相似文献   

17.
Advanced Control Methods of Active Suspen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scribes new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active suspension. For improving ride comfort further, preview control rule is proposed. For improving stability further, roll stiffness distribution control rule is examined by the test vehicle. Simulations and vehicle driving tests are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effect of these new control methods.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s and vehicle driving tests show in our research phase that preview control can achieve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ride comfort and application of roll stiffness distribution control provides a large improvement in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牵引车平顺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设计了一个相关的试验方法,并通过道路试验综合分析了各因素对平顺性试验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路面条件对乘坐舒适性性能指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The dynamic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vibration accelerations and ride comforts during the running of the Korean-standardised rubber-tired light rail vehicle. Ride comfort indexes were analysed and tested in accordance with UIC 513R by using the dynamic model and the actual vehicle in the test track. Based o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analysis results and test results, 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dynamic model was evaluated. It was verified whether or not the developed Korean-standardised rubber-tired light rail vehicle met the specified target specification on ride comfort.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wearing of guide wheels on ride comfort was estim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