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华 《中国船检》2013,(9):64-67
一直以来,中国航运业依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已成为船舶融资的主要选择,然而,在危机冲击之下,银行放款也变得慎之又慎,于是业界开始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无疑,基金资金的入场为造船业渡过难关发挥了作用。然而,中国船舶基金市场方兴未艾,屈指可数的几家年轻基金,在危机的裹挟下,依然逆势生长。如今,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面临着哪些问题?在国际基金业普遍衰退的冲击下,又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国航运业、造船业飞速发展,但金融业由于船舶融资方面人才奇缺、有创意的金融衍生工具短缺、服务手段落后、审批时间冗长、手续繁琐进而限制了航运业发展,也限制了上海、大连航运中心地位的突破性提升。一些航运企业,尤其中小航运企业在国内贷款十分困难,只能把目光投向海外银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船舶融资租赁:亟待政策扶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船舶融资租赁业务自2008年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业以来,突飞猛进,成绩斐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航运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但是与国外航运大国相比,中国船舶租赁还需要进一步地推进和扶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出口银行12月4日与5家国内外航运船舶企业签署贷款协议.合同总金额近70亿元,贷款将用于支持国际航运企业从国内订造船只或直接支持国内船舶企业出口。作为支持中国航运和造船业的主力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航运业陷入“钱荒”大魔咒。
  银行“钱荒”,全面收紧信贷。银行不断加息造成船舶融资成本的不断攀升,新增贷款额度偏紧,航运企业从银行处获得的资产折扣偏低,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贷款的可能性变小,整个行业步履维艰。而航运业的不景气,又使得银行加快收紧航运业贷款。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钟深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国航运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航运业陷入“钱荒”大魔咒。  相似文献   

6.
航运业作为一个技术与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其发展与金融资本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金融资本长期稳定的支持,在这样一个长周期性的行业中,航运公司,尤其是造船企业很难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船舶融资理所当然地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此话题被列为今年海运年会的七大议题之一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徐华 《中国船检》2013,(7):62-65
如今造船业与航运业,东边日出西边雨。当航运市场还在低位徘徊之际,造船市场却悄然出现了反弹。市场中,资金无形的手已经悄无声息地将形势逆转。希腊船舶金融咨询公司Petrofin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些西方银行的数据显示船舶融资贷款有清晰的回升迹象。一直寄希望于中国资金来填补的船舶融资空白,似乎又要物归原主。这一华美的资金盛宴是否只是短暂的南柯一梦?来不及舔舐伤口的银行业如何起死回生,喜从天降的造船业又将如何享受这饕餮盛宴,而更加伤痕累累的航运业又将如何消受这过剩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航运业、造船业飞速发展,但金融业由于船舶融资方面人才奇缺、有创意的金融衍生工具短缺、服务手段落后、审批时间冗长、手续繁琐进而限制了航运业发展,也限制  相似文献   

9.
张富生 《世界海运》2009,32(4):35-36
我国航运企业近年来普遍实施的“从拥有船到控制船”战略面临重大考验。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将从信贷、税收、船舶报废更新等方面支持国内造船业的发展。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和重点扶植“国货国运”是振兴规划的两大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船舶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阶段,尤其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的政策环境强力推肋船舶工业的发展。我国的造船工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五年内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船舶工业大国”的宏伟目标,是中国造船业的追求,也是相关产业,包括航运业、金融、保险、钢铁、船舶检验等业界的共同期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建立起船舶工业强大的支持保障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徐华 《中国船检》2013,(6):66-69
世界船舶融资业,对中国的船舶融资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绪。各大融资银行一方面在船舶融资市场前景堪忧的情况下,收缩了业务,另一方面,却积极呼吁中国资本补充当前市场资金的空白。同时,西方航运业,一方面渴望中国资本,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资本的运作模式、操作时间等横生怨言。而与此同时,中国资本的补充是否会加剧市场的过剩亦引起业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航运业和造船业热点与难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我国航运业和造船业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运业与造船业均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航运和造船大国,同时也是海员劳务输出大国,但与世界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一)航运业方面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92万艘、21264.32万载重吨,其中远洋船舶2494艘、6703.86万载重吨,以载重吨位计分别比2006年底增长93%和75%。按1000总吨以上商船队  相似文献   

13.
全球航运业已连续4年陷入低迷,银行在融资上承受了很大压力、部分欧洲银行近年陆续减少或退出船舶融资,而中国的银行则藉此机会扩大国际航运金融业务,虽然目前在全球船舶融资领域,中国银行业的市占率还不高,但在欧洲银行撤出之后,中国银行将获得更多的机会。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例,该行为中国相关的航运业务提供融资,也为外国船东提供出口买方信贷。  相似文献   

14.
<正>航运危机致银行资产受损严重"受当前航运危机规模性、持续性影响,各银行船舶融资业务不得不大幅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德国金融分析师Andreas Mietzner表示。与一些乐观预期相反,去年航运业的亏损仍在继续,多家航运企业遭遇资金周转困难,濒临破产,银行信贷风险也因此加大。对此,运营船舶融资业务的德国各银行作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减少航运投资组合产品,甚至完全放弃船舶融资业务,扩大其他领域业务。当  相似文献   

15.
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航运业、造船业正经历着政策、市场、技术的三重挑战。企业融资困难,船舶运价、租金下跌,而船员工资和燃油等经营成本却不断攀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部分港航企业举步维艰、发展处于低谷。  相似文献   

16.
林宪东 《世界海运》2009,32(4):26-27
加大金融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含金量最高的措施 船舶工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业,无论是造船设施建设还是船舶建造过程,对资金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现代造船业中如果没有金融业的支持将举步维艰。目前,金融业普遍把船舶融资、贷款、保函等业务看成风险较大的业务,这对当前发展船舶工业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航运企业要发展却难融资,银行有钱却不敢轻易放贷,这已经成为了航运业内的共识。尽管这几年来,中国政府频出政策。鼓励银行向航运企业融资,这样的鼓励在去年达到了高峰,但航运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邹能荣 《中国水运》2014,(10):69-70
后金融危机时代处于低迷时期的我国航运业面临着资金融通困难的问题,文中从资金融通的角度,论述我国航运企业相关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银团贷款、船舶融资租赁、股权及债权融资、船舶信托贷款、海外融资等。下面将从融资渠道的角度,分析我国航运业融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途径,旨在拓宽航运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信息     
《船舶工程》2006,28(2)
“十一五”中国造船业面临新挑战“十一五”期间,由于航运业增长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逐步进入黄金期,中国造船业将拥有更大发展空间。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造船业在发展中也继续面临一些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船舶配套滞后。国内目前六成船舶配套设备依赖进口,成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不景气,传统国际航运银行大幅收缩航运融资业务,船舶融资市场面临着资金短缺、发展缓慢等问题。随着自贸区金改细则一一落地,自贸区能否成为化解船舶融资市场的资金紧张之难的“春风”是业界人士日渐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