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沉放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沉放对接为例,介绍"双三角形"布置锚缆管段平面定位和双浮箱四点竖向吊沉系统及设备,简述管段沉放对接工艺流程及测量定位技术,最后分析管段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西郊水厂虹吸管工程沉管施工与通常沉管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所不同,由于虹吸管管体长、管径大,沉放位置和方向难于控制,沉管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轴线位移和水平偏差以及高程控制等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本工程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完成第二节沉管(E2管段)的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实现了E2管段与E1管段的海底对接。  相似文献   

4.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基础压砂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段基础处理是沉管法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基础处理为工程背景,对压砂法的机理及其试验进行说明,对压砂施工的流程及工艺、安全与质量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管段的沉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25 h的连续作业,2021年4月21日15:50,深中通道沉管段全线最深管节——第9个管节(E9),在深达37 m的水下完成精准对接。至此项目沉管段已建成1 443.8 m。此次安装的E9管节为标准管节,沉放位置为隧址最低点,最大清淤深度近37 m。在大挖深、强回淤的条件下,深中通道建设团队运用万方耙吸式挖泥船"浚海5"、国内首艘专用清淤船"捷龙"轮、自主研发的海底整平船"一航津平2",  相似文献   

6.
由于沉管隧道管段体积大、结构形式复杂、施工工艺复杂,容易因温度、收缩以及约束等原因,造成管段结构在预制阶段出现危害性裂缝,进而影响结构的服役性能和耐久性能。文章依托在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实例,开展了足尺试验,对"工厂法"沉管管节关键部位的温度和应变发展实施了监测,分析对比了温度发展规律和应变发展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期因混凝土水化热引起温度上升,整个管段结构膨胀受拉,温度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结构也收缩恢复;但由于混凝土自收缩等因素的存在,结构最终收缩受压。研究所提供的试验结果可作为深入进行数值分析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大型曲线沉管隧道的特点,论述了曲线沉管隧道的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管段特征点标定测量、管段沉放测量,以及管内测量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宁波常洪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宁波常洪沉管隧道四节管段在甬江中进行浮运、沉放、对接的施工技术,包括主要施工技术参数的选取、实际施工时的具体操作以及先进的测量定位系统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沉管隧道技术的应用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应用概况;并对越江隧道工程中采用的不同施工方法、隧道与桥梁方案的比较以及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管段浮运与沉放和管段防水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介绍了沉管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沉管隧道的应用前景,并指出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沉管隧道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必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水容重在沉管隧道设计、建造和运营中对浮力计算与控制的影响,其中尤以对管段浮运沉放的影响最为关键;提出了应根据各工况的不同需求对水容重的变化加以监测,以及采用卡盖式取水器对水下水体进行取样,并以阿基米德原理测定水样容重的方法;最后介绍了水下水体取样及容重测定法在天津海河沉管隧道管段沉放中的应用情况及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