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应用在0.5t、0.75m/s升降装置上的大推力平板式永磁直线电机电磁兼容特性、推力波动抑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并通过样机试验对仿真进行了验证,证实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大负载直线电机的设计、研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大型电机端盖式滑动轴承,利用有限元法对其振动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通过模态试验,对轴承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和提取,并验证了仿真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掌握了大型电机轴承的振动特性及建模方法,为大型电机的低噪声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直线感应电机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械能.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论文对比较常用的低速扁平单边型直线感应电机展开分析,基于ANSOFT二维瞬态场改变电机的次级导电部分结构对初级受电磁力进行计算,定性作出这些参数对电机电磁力影响的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次级导电部分厚度对初级受推力影响明显,距初级距离对初级受推力影响很小.当次级导电部分被与初级等宽、两端导通的铜条取代时,单根铜条面积越大,两根铜条间隙越小,产生推力越大而平稳.该结论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法的法兰盘式推力轴承改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温度法模拟螺栓预紧力,并采用接触分析模拟了联接螺栓和U型端盖以及后壳体之间的摩擦接触,利用有限元法对推力轴承进行了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改型后的法兰盘式推力轴承设计合理,其强度在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分数槽集中绕组电机定子槽口参数对电机主要电磁性能的影响,基于二维有限元法建立电机性能计算模型,以电动汽车用10极12槽内置式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定子槽口宽度和深度对主要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子槽口宽度比为0.65时,电机具有最大输出转矩、弱磁和过载能力,同时带载转矩波动和转子涡流损耗相对较小,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适用于直线电机的初级槽型,并利用AnsysMaxwell软件对各类槽型直线电机的磁场分布、槽内磁密、齿部磁密和气隙磁场进行仿真分析,尤其是电机输出推力及谐波分析等,通过仿真结果的对比,得出了各类槽型在直线电机中的应用优势,为直线电机槽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结合了直线电机和永磁电机两者的优点,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其设计与分析的方法与传统的旋转电机有所不同.本文以ANSYS有限元软件为工具,分析了径向充磁圆筒型直线电机的静态磁场和动态磁场,并使用虚功法和麦克斯韦张量法对其电磁推力进行了计算,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近,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直线电机漏磁通较大,磁通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单边直线感应电机(SLIM )原理制成的钢板爬壁机器人平台,为了研究其供电频率对性能的影响及下一步的控制策略,本文使用Ansoft有限元分析法对直线感应电机供电频率进行了仿真计算,探讨了电机的推力,法向力,不同部位磁通密度以及次级铁心电流密度随之改变的幅度和规律,并结合M atlab计算了电机频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得到了合理的结果,验证了样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下一步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无轴轮缘推进器将永磁电机与螺旋桨集成一体,螺旋桨旋转时对电机电磁损耗与流场换热特性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各部分的温度分布。采用有限元法(FEM)计算推进电机的电磁损耗,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建立流体场和温度场仿真模型,对推进器的电磁-流-热耦合问题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流热耦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螺旋桨转速与集成电机的损耗关系,并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进速系数、不同转速、不同间隙下推进器电磁损耗及流体场对推进器散热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外域水流对推进器的温升影响较小,当间隙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散热减缓;推进器螺旋桨转速与集成电机电磁损耗存在幂次方关系;推进器主要靠间隙流体的流动带走热量,间隙大小会影响推进器散热,应合理选择推进器间隙尺寸。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机桨一体化水下推进器的大气隙永磁电机,电机转子磁极采用Halbach结构。针对该新型永磁电机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法对电机进行了电磁场分析,在计及定转子相对运动及定子斜槽等因素的条件下,计算了电动机的空载及负载磁场分布、空载气隙磁密、空载反’电势以及负载运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电机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1.
黄友桥  涂方明 《船电技术》2007,27(2):115-118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晶闸管元件构成的多相大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的新方案.着重分析了这种新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可靠换流过程,介绍了多单元驱动器同步控制方法,提供了基于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图,论文最后给出了样机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雷雄 《船电技术》2012,32(9):61-64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直接转矩控制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需观测无刷直流电机的直流母线电压及定子侧的三相电流,从而估算出电机的磁链、转矩以及位置角,再根据转矩、d-q坐标系上的电流分量以及转子位置信息来选择相应的电压空间矢量,以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尹曾锋 《船电技术》2012,32(10):61-64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DSP TMS320LF2407的永磁直线直流无刷电动机硬件设计和PWM控制方法,给出了电机的控制程序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的120°导通三相逆变器的SVPWM控制特性,提出了基于SVPWM控制和电流调节控制的无位置传感器的三相永磁无刷直流电机(BLDCM)的起动控制方法。在Matlab/Simlink环境下,建立了三相永磁BLDCM起动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起动控制方法不但能有效控制起动电流大小,而且能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抑制无刷直流电动机电流换相产生转矩脉动的新方法——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由两套三相对称的绕组组成,其中A2相滞后A1相30°电角度,B2相滞后B1相30°电角度,C2相滞后C1相30°电角度。文章分析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他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六相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较小且具整个驱动系统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崐  黄友桥  曹晨 《船电技术》2011,31(9):65-68
本文以无刷直流电机和TMS320LF2407为例,介绍了DSP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刘军  李天舒 《船电技术》2006,26(3):35-38
基于AT89C2051芯片,针对具有梯形反电势波形的无位置传感器BLDCM的开环起动控制,文章提出了一种软件实现方法,它能有效克服通常的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在起动和低速运行时,由于反电势过小而带来的运行困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王文会  谢卫  陈磊磊 《船舶工程》2019,41(10):75-80
本文设计了一台具有较低转矩脉动的五相无刷直流电机,对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的性能做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法的转矩脉动容错控制方法,使其在发生故障时也可以平稳运行。通过对电枢绕组合成的空间磁动势和故障时电机的输出电磁转矩进行分析计算,采用改变非故障相开关管的触发角和导通角、增大励磁电压的方法减小电机的转矩脉动。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杨培双 《机电设备》2010,27(3):29-32
主要介绍直流无刷电动机位置转换中所使用的霍尔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分类和工作原理,给出了霍尔位置传感器的构成原则,提出了霍尔位置传感器在无刷直流电动机中的设计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无刷直流电机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等特点,采用传统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有局限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根据特种水下航行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方案,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智能功率模块(IPM),采用提前换向控制算法,满足了电机控制系统不断增加计算速度和逻辑处理实时性的要求,简化了逻辑处理流程,实现了无刷直流电机的高效运行。经实验验证,电机系统效率高达92%,稳定性好、控制灵活,该系统可用作特种水下航行器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