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43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NDPK在大肠癌原发灶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84.0%)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1.0%)高,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灶中nm23/NDPK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说明nm23/NDPK对肿瘤的浸润转移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还提示,nm23/NDPK的表达不仅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还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因此,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情况,可预测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43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NDPK在大肠癌原发灶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74.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84.0%)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61.0%)高,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灶中nm23/NDPK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说明nm23/NDPK对肿瘤的浸润转移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还提示,nm23/NDPK的表达不仅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还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因此,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NDPK的表达情况,可预测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细胞癌(NCC)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NCC和癌旁肝组织进行TGF-β1多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NCC和癌旁肝组织TGF-β1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CC中TGF-β1的表达和MVD均高于癌旁肝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转移高危组中二者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二者在肿瘤大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CC中TGF-β1表达强度与MVD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GF-β1在肝癌组织中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肿瘤MVD和TGF-β1蛋白表达二项指标对评估HCC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9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EGFR和C-erbR-2在正常胃粘膜中均无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6.8%,癌旁组织及新生血管中EGFR有阳性表达,C-erbB-2表达只限于癌灶,癌旁组织均为阴性;②EGFR和C-erbB-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浆膜层受浸与否关系密切(P<0.05);③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与EGFR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C-erbB-2的表达不相关(P>0.05);④EGFR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EGFR阳性者预后差,阴性者预后好,而C-erbB-2表达与生存期不相关(P>0.05);⑤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结果表明:①EGFR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的关系;②C-erbB-2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是恶性细胞的标志;③EGFR可作为预测胃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④EGFR和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5.
对比了不同性别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形态间的差异。女性多位于胃中1/3处(43.6%),组织类型以印戒细胞癌及低分化腺癌为主(58.1%);男性多位于胃下1/3处(45.4%),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为主(51.5%)。粘膜下癌女性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男性(P<0.05)。且出现年龄较男性提前。但组织类型在胃内分布无性别差异。术后10年生存率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20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肿瘤患者用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其中8例治疗后PBL对同种异体相同组织学类型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从43.2升高到1249.0溶解单位(P<0.05),而NK活性无明显变化;T4、T8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强度明显升高,从1.9到3.9(P<0.05)及4.4到7.2(P<0.05)。所有患者PPD及PHA反应性明显增强,从10.9mm到13.6mm(P<0.01)及7.9mm到12.7mm(P<0.01),15例有一过性寒战、发热,其中10例伴轻度恶心、呕吐。结果提示:TIL和rhIL-2治疗后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无明显毒副作用,可能成为进展期肿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nm23、c-erbB-2基因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41例肺癌及30例癌分组织中nm23及c-erbB-2的表达。结果表明癌组织中nm23kc-erbB-2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两者相关性极强(X2=6.62,P<0.02),且均与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简称分级、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01、0.01或0.05)。提示nm23及c-erbB-2基因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和生物学行为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9.
对不孕和已育妇女月经周期中血清锌、铜、铁、锰、镍含量与生殖激素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卵泡中期不孕组血清镍与泌乳素(PRL)水平呈正相关(r=0.5668,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排卵日两组血清铁与PRL均呈正相关,不孕组最大卵泡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黄体中期对照组血清锌与孕酮(P)、铜与PRL呈正相关(P<0.05),且P及PRL浓度显著高于不孕组(P<0.001,P<0.05)。提示月经周期中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有关,微量元素的代谢改变对不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高效特异的抗肝癌细胞系免疫反应,制备一种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的肝癌疫苗。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IL4和GMCSF联合刺激诱导DC分化。培养第4天,DC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冻融抗原致敏。培养第7天,将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和未经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分别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24h作为效应细胞,以人SMMC7721肝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和PC3前列腺癌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经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对SMMC7721细胞有高效而特异的杀伤活性,对其他肿瘤细胞系也有一定的杀伤活性,但无明显特异性;未经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对3种肿瘤细胞系均有一定的杀伤活性,但无明显特异性;各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随效靶比(EC/TC)的升高而增强。结论以肝癌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的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可诱导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抗肝癌免疫反应,为肝癌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免疫抑制因子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小牛血清体系中加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 ;甲基噻唑蓝法 (MTT)法检测异体混和淋巴细胞反应 (MLR)和细胞毒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 10和VEGF含量。结果  1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10d后 ,获得 (40± 2 0 ) %的DC ,此类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减低 ,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癌细胞能力不足 ,分泌IL 10及VEGF的含量却升高。结论 IL 10和VEGF抑制了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对62例胃肠癌标本进行了原位MG_7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80.77%(21/26例)的胃癌和94.44%(34/36例)的结直肠癌呈MG_7抗原阳性,该抗原的表达强度和存在部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超微结构水平定位观察表明:在分化好的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腺腔缘微绒毛、细胞膜及膜下胞浆內;而在低分化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分泌颗粒与合成及转运蛋白质的细胞器(包括內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其分泌小泡)內崾綧G_7抗原是胃肠癌细胞合成的一种分泌性物质。文中还对其定位特点与细胞分化程度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 1(FAP 1)在卵巢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SP法 )检测 5 2例卵巢癌及 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中FAP 1蛋白的表达水平 ,设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 (10例 )。结果 FAP 1蛋白在正常卵巢中未见表达 ,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 2 6 % ,而在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和 77% ,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FAP 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 (FIGOⅢ~Ⅳ期高于Ⅰ~Ⅱ期 ,病理分级Ⅱ~Ⅲ级高于Ⅰ级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类型和转移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AP 1在卵巢癌组织中有广泛表达 ,且在临床分期晚和病理分级高的组织中表达增高 ,可能对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及恶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 0例PC和 3 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进行CD3 4 表达并计数微血管(MV)。结果 PC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 ,不同分级PC中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浸润、转移性PC的MVD明显高于局限性PC组 (P <0 .0 1 ) ,2年内死亡者其MVD均高于存活 2年以上者 (P <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与PC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形成 ,MVD是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测定 94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 PCNA指数差异显著 ( P <0 .0 1 ) ;2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 ( P >0 .0 5 ) ,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 P <0 .0 5 ) ;3PCNA指数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 P <0 .0 5 ) ,弱级 ( 1~ 2级 )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 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Ag—NORs测定肿瘤的增生活性,用甲苯胺蓝染肿瘤间质MC,结果表明,粘液表皮样癌Ag—NORs计数值和MC计数值均高于正常涎腺组,且具统计学意义。在高、中、低不同分化程度的粘液表皮样癌中,随着肿瘤分化程度下降Ag—NORs计数值升高,MC计数值减少,而且高与低分化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Ag—NORs计数值可以做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和生物学行为预报的客观指标之一,并说明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做为肿瘤间质成份的MC与肿瘤细胞的增生活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向晚期胃癌进展中 ,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1 3例早期胃癌 ,2 0例晚期胃癌组织中与调节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IFN γ、IL 2、IL 1 0、GM CSF、TGF β五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情况。 结果 胃癌进展过程中 ,IFN γ/IL 1 0比值明显下降 ,Th2型反应随肿瘤进展而加重 ;随着疾病的进展 ,肿瘤间质及实质中IFN γ、IL 2阳性细胞减少 ,几乎难以找到 ;Th2型因子IL 1 0和TGF βmRNA在瘤实质的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 ,且IL 1 0与TGF β表达的增多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所致。结论 胃癌进展过程中 ,局部Th2型反应逐步增强 ,免疫抑制逐渐加深。肿瘤局部微环境的这种变化为肿瘤逃逸宿主免疫监视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发现为设计肿瘤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w dosage of β-elemene on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rabbit VX2 renal transplant carcinoma model. Methods We took the rabbit VX2 renal transplant carcinoma as the model. Experimental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diation group, and the radiation +β-elemene (radiosensitivity) group. The change of tumor was observed by Spiral CT and B ultrasound to compare its regrowth period. The tumor was measur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The tumor in radiosensitivity group was restrained obviously and the 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 (SER) of β-elemene was 1.89. Different apoptosis was observ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nclusion Low dosage β-elemene can enhance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rabbit VX2 renal transplant carcinoma model and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but the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study. It promotes apoptosis in mechanisms in vitro.  相似文献   

20.
THETREATMENTOFHEPATICCARCINOMAWITHHERPESSIMPLEXTHYMIDINEKINASEGENE/ACYCLOVIRSYSTEMLiXu;,PanCheng'en;;,GuoYoumin;,HuGuoying;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