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深刻把握经济新常态下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道路货运业发展面临的新需求,加快促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支撑物流业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货运物流服务。"道路货运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肩负着支撑经济发展、服务百姓民生的重要使命。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任务分工中涉及道路货运业的占到50%,凸显出道路货运业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有25%来自交通运输业。据美国统计,在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中,道路货运占61%,而铁路、航空、管道等形式的货运仅占14%。中国道路货运业"多、小、散",运输装备发展水平较低,行业发展模式相对粗放,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与严峻,必然成为推进绿色货运的主战场。绿色货运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车辆制造、货运全过程以及货运管理。如今,"绿色货运"已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遵循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只有从每辆车做起,从每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说2017年《行动计划》是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升级版"的《意见》则为道路货运行业深化改革提振信心,也为今后一个时期整个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道路货运业不仅是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业,也是劳动密集、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惠及民生、保持稳定的重要行  相似文献   

4.
正"道路货运市场积重难返的问题怎样解决?如何改变行业格局、破茧重生?《行动计划》的诞生,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和维护货车司机合法权益,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1400万货车、3000万司机、100万小微物流企业,这是我国道路货运行业在经历快速发展后形成的现有基本格局。而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2017年的道路货运业面临着变革,也面临着艰巨挑战,转型升级迎来关键时期。道路货运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货车司机群体,更关系到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过半,道路运输市场出现需求疲软,"车多货少"成为货运行业一切问题的根源。此时的道路货运业该往哪儿走?又将如何找到可持续增长发展的新引擎?这场大会整合了全国货运领域思维的头脑风暴,或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思路和新生机。"今年六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公布的我国公路货运效率指数显示,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表明公路运力的有效利用率下滑,整个道路货运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是货运业的变革之年,造势是关键词。一场货运业的巨大变革正在行进: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任务分工中,涉及道路货运业的占到50%;"铁老大"放下身段重拾货运业务,变为亲切勤快的"快递哥";"互联网+货运"模式风生水起,悄然改变着原本信息不对称、集约化程度低的货运领域……它们无不显示着,货运行业进入了集约整合、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转型发展的拐点逐渐凸现。2015年是货运业的竞速之年,行动是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的货运物流市场增速趋缓,需求结构加速调整,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2019年是道路货运业转型爬坡的一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行业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规划货运物流美好蓝图,货运物流行业政策红利频发,  相似文献   

8.
道路货运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撑。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营运货车辆发展到1100多万辆,从业人员超过2500万人。2011年完成货运量280多亿吨,货运周转量51300多亿吨公里。道路运输业既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交通运输行业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繁重的领域。通过开展绿色货运行动,对道路货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8年对道路货运业而言,显得意义非凡:这一年货运物流企业跨界竞争、打破市场边界;这一年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技术与行业不断融合;这一年货运物流企业之间不断并购、重组、联姻;这一年无车承运、大车队、挂车共享、冷链物流、新能源城配等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既是道路货运业形势严峻艰苦的一年,也是企业坚守苦  相似文献   

10.
<正>加快推进道路货运业的"四化"建设建立行动的制度体系是行动长期持久开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绿色货运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启动于2012年4月。该行动是中国首个货运行业节能减排国家公益行动,由交通运输部牵头、五部委组成指导委员会,行动倡导"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驾驶"理念,通过调查研究、国际交流、制定标准、试点示范及推广实践等工作,致力于促进货运行业绿色安全发展。三年过去了,这股"绿色"清新风愈吹愈烈,而绿色货运标杆的树立和首批绿色示范工作均已取得初步成效,其在行业的重要性、前瞻性和发展潜力正得到各方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道路货运业足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腱的摧础产、工业和重要支撑。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困营延货车辆发展到1100多万辆,从业人员超过2500万人。2011年完成货运龄280多亿吨,货运周转量51300多亿吨公里。道路运输、№既足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交通运输行业中节能减排仃务最繁承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的货运业,乌云压顶却也春雷阵阵。互联网化与集约化两股大潮的汇聚,让货运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无限机遇。传统行业的冰山一角开始融化,它经历了恐惧与迷茫,面临着困顿与选择,并在阵痛过后迎来了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道路货运行业要立足自身特征和定位,主动适应和融入新常态,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行业‘一体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努力开创道路货运发展的新局面,切实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在2015年全国货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已经开局,行业市场格局加快调整,转型升级迎来关键期。今年道路货运业的政策导向是什么?道路货运业的发展将呈现哪些新特点?在行业向集约高效、协同创新方向转型过程中,还将面临哪些新问题?2017年,是我国公路货运行业面临艰巨挑战的一年,也是行业企业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一年。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前.一群来自佳木斯的下岗工人,开创了中国公路零担货运业的新纪元.更形成了中国物流行业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地缘商业势力一一佳木斯货运商帮。  相似文献   

15.
正"前景大好而任重道远"描述的正是当下我国道路货运业的状态。在经历了政策春风屡屡拂面后,下一步,道路货运业该如何通关升级?在密集利好政策、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的双重推动下,2016年我国货运物流业在降本增效上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已经过半,货运物流业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和优越的政策大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积弊成疾,陈旧的"疑难杂症"仍未根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国收官"十二五"规划和谋划"十三五"蓝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的道路货运业,面临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这一年,把握好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关键之年、收官之年、重要之年,道路货运业的发展之路如何才能走稳走好?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2015年6月27日、28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的"2015年全国货运行业年会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广东省道路货运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联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总结、梳理广东省道路货运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能够代表道路货运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指标(道路货运量、道路货运周转量),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计算其与国民经济相关指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道路货运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程度更高,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道路货运业基础设施完善,运输供给充足,同时广东省道路货运服务水平与宏观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之后造成的道路货运业"多小散乱"、不易培育引导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很多运管部门长叹:货运难,难于上青天。而在近期北京市运输管理局(以下简称"运输局")组织召开的道路货运地方标准宣贯会议上,副局长于傑,这位被称为学者型局长的"专家",和记者探讨起道路货运业发展的积弊、破解的良方。他说,道路货运管理经历了多年困惑,一直在寻找一条解决"多小散乱"的捷径,而从标准入手可能是除掉瓶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下一步,货运业节能减排的路径有哪些?绿色货运能否加速中国道路货运业的转型升级?6月中旬,由亚洲城市清洁行动中心主办,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世界银行、美国CSS组织支持的首届中国绿色货运专题研讨会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推动绿色货运项目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原<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使我国道路货运业迅猛发展,完全放开的道路货运市场让行业真正体会到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魅力,也让行业经历了有货无车运、有货必有车、有车没货运三个阶段,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看到了与建立公平、竞争、有序道路运输市场之间的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