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生产不锈钢客车提高我国客车制造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双进 《铁道车辆》1998,36(6):18-20
介绍了国外不锈钢客车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我国开发研制不锈钢客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不失时机地研制生产不锈钢客车,是提高客车制造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四机科技》2004,(3):1-3
2004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成功实施了第五次大提速,参加本次大提速的车辆除25T型系列客车外,还有25T型行包专列(5月18日开行)。25T型行包专列作为新型货运列车,在功能性、安全性、质量可靠性、运行速度以及载重和体积等各方面集成了我国目前铁路客货车的最新技术,是目前我国铁路主干线上具有25T型客车外形、速度和运行特点的最高水平的货运列车,将成为我国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25T型行包专列是根据《铁道部2004年第一次行包专列招标标书》而进行设计生产制造的,分为2个车型:25T型押运保鲜车、25T型行包车。  相似文献   

3.
铝蜂窝技术最早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铁路客车减重、提速的要求。铝蜂窝制品以其轻质、高强的优良性能在铁路客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对铝蜂窝技术的特点,铝蜂窝芯材制造技术和铝蜂窝结构制造技术,及其在铁路客车上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现 状 解放前,我国没有自己的铁路客车制造业,在铁路线上运行的客车均是从国外买来的。解放后48年来,我国铁路客车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研制、开发生产了21型、22型、25型单层客车及25型双层客车,并且先后研制生产了25型空调客车及时速达160公里的准高速客车。 当前,我国准轨铁路客车的品种主要有座车(硬座车、软座车及双层硬座车、双层软座车)、卧车(软卧车、硬卧车及双层软卧车、双层软硬卧车)、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车内装模块化设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淑琴 《铁道车辆》2002,40(5):35-35,40
1993年以来,铁路客车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了多次升级换代,传统的22型、25B型车辆已逐渐被25G型、25K型车辆所替代.回顾铁路客车近几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每一次升级换代都与客车内装档次的提高密不可分.但是,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运公司相继成立,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客车制造厂家的交货期也变得越来越短,这就给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减少设计时间以缩短生产周期.为此,必须对现行的设计手段、设计思路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6.
青藏客车AM96型转向架新型空气弹簧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庞巴迪BSP公司制造的青藏客车在运用中出现的进口空气弹簧承载能力与我国铁路供风压力不匹配的问题,四方所按照庞巴迪公司提供的欧洲技术规范,研制成功了青藏客车AM96型转向架用SYS620A型空气弹簧,从根本上解决了空气弹簧承载能力与供风压力的匹配问题.该空气弹簧已投入批量装车运用.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四方工厂百年客车工艺发展历程,介绍了目前工厂的客车工艺技术水平和工艺管理体系,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工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厂全钢客车车内表面红丹防锈底漆,一直是采用人工直接喷涂,不但方法落后,劳动强度大,而且含铅漆雾污染严重,劳动环境恶劣,对工人健康威胁很大。为了改善喷漆工人的劳动条件,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共同努力下,研制成功了SK4-DSF1型“喷漆通用机械手”并与静电喷漆配套使用基本实现了全钢客车底漆喷涂自动化新工艺。据知,车内底漆喷涂采用机械手,目前国内甚少,为了评价它的卫生效果,我们对其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结果如下: 一、喷漆通用机械手简介喷漆通用机械手,主要用途是喷涂各类全钢客车车内表面防锈底漆。机械手系由喷漆系统、控制系统、运动系统、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车车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志方 《铁道车辆》1996,34(11):15-18,14
我国新造客车应采用C级钢13号车钩,C级钢钢种须整顿。车钩结构要随着更车重量和速度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应深入开展车钩疲劳寿命研究、科学地、合理地确定车钩寿命,为车钩的制造、检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盛银胜 《铁道车辆》2005,43(5):24-25
提速客车的生产标志着我国的客车设计、工艺、制造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自提速客车上线运行以来,尽管没有发生重大行车安全事故,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转向架构架、摇枕裂纹,抗侧滚扭杆、横向控制杆、牵引拉杆座断裂等问题,对旅客运输安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