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对江油市地质灾害点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采用综合评判法对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分区.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共12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其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分区.根据评价结果,将江油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7.10 %,中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2.87 %,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0.03 %.评价结果可为江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结合大连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建立了一套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并将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引入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中,研究和探讨GIS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的结合,为解决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纳雍县为研究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区域滑坡易发性。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表曲率、岩性、到公路距离、到水系距离和到断层距离8项影响因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描述滑坡发生与各项因子关系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区内滑坡易发性的概率值,并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易发级别。结合历史滑坡分布,对滑坡易发性分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和实际滑坡分布情况吻合较好。此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4,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0,(7)
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是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的基础。文章以北京西南地区的公路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从多来源、多时相的数据源中提取了包括高程、地层岩性和降水在内的多种崩塌致灾因素;尝试将新型的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将452个公路崩塌灾害样本分为70%的训练集与30%的验证集进行训练,利用召回率、ROC曲线以及模型的不确定性等指标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并与常用的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召回率分别为1.00和0.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和0.91,均优于SVM模型,并且其预测价值大的样本(崩塌发生概率为0.75~1和0~0.25)占比达到93%,远高于SVM模型。将训练得到的评估模型应用于北京西南地区,叠加区域路网数据,绘制北京西南地区的公路崩塌易发性图。用"8·11"房山崩塌灾害样本验证了易发性图的可靠性,并通过易发性图识别出需要重点防范的崩塌高易发性公路路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区滑坡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首先,选取地层年代、与断层距离、高程、坡向、与水系距离、与公路距离以及土地利用7个影响因素作为该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其次,以研究区117个历史滑坡点为样本数据,运用证据权法客观确定各因子不同类别的权重;然后,基于GIS的栅格数据模型,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滑坡易发性指数图层,在此基础上将神农架林区划分为极高、较高、中等、较低、极低5个等级的易发区;最后,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地理信息系统与证据权法应用于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6.
水平地基抗力比例系数对桩基设计至关重要,基于平坦场地比例系数设计的斜坡基桩,常因忽视斜坡效应的影响而带来安全隐患。为研究斜坡效应对斜坡地基比例系数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4组黏性土坡基桩水平静载模型试验,获得了0°、15°、30°及45°坡度下地基等效比例系数与地面处桩身水平位移曲线及桩顶荷载-位移梯度曲线等;建立了地基比例系数与坡度间的拟合关系式;对比分析了斜坡地基比例系数取值对基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性土坡地基比例系数随桩身水平位移增大而呈非线性关系减小,当地面处桩身水平位移小于6 mm时,地基比例系数急剧减小,而后减幅较小;基桩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均随斜坡坡度增加而减小,与平地相比,斜坡坡度每增加15°,基桩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约分别减小17%和16%;结合现有试验表明,斜坡坡度越大,地基比例系数越小;坡度每增加15°,对应的碎石土、砂土及黏性土坡地基比例系数m约分别减小38%、32%和31%;根据现有试验以及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类型斜坡地基比例系数取值标准与斜坡坡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可为斜坡桩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褚永彬  王传启  杨泓  宋扬  仇开莉 《公路》2023,(6):161-165
高速公路作为地表重要的条带状人工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沿线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灾害数据、ASTER GDEM数据,在水文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小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分析了地质灾害与小流域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小流域的壮年期,以及部分老年期;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年期流域地质灾害的因素。研究结果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更宏观的地形特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浙江省高速公路路域范围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应用熵值理论和信息量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选取地面高程、降雨量、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高速路域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高速公路路域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山区,并以滑坡为主;灾害面积比基本随地面高程、地表坡度、地表起伏度、降雨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与河流距离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对高速公路路域2 km内灾害敏感性进行分级后,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极低敏感区分别占比3.56%、31.09%、45.35%、19.72%、0.28%,路域高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浙江省西南部。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对汶川县和芦山县公路周边8 km范围的地震滑坡开展易发性区划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触发机理出发,参考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有的研究成果,选取包括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曲率、微地貌、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震峰值加速度(PGA)、距离道路距离、年平均降雨量在内的13个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然后,以汶川县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10组样本在R软件中的训练,建立逻辑回归评价模型;最后,应用上述建立的模型,在ARCGIS平台下将汶川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的易发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立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将上述模型仿真到芦山县公路沿线,形成芦山县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通过2个研究区域的ROC曲线,可以得到AUC值分别为0.912和0.783。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地震滑坡分布吻合度较高,建立的评价模型稳定性较好,可以推广用于地形、地质环境相似山区公路沿线地震滑坡易发性区划评价。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发生8.0级地震,给山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的危害并没有随着地震的结束而结束,震后一系列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如北川"924"泥石流灾害,三大片区清平乡文家沟、映秀镇红椿沟、都江堰龙池"813"泥石流灾害等,给灾区人民和灾后重建工作造成巨大冲击,其造成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预期。在震后准确快速获取地震影响区内震后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区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选取震中区沿都汶高速分布的42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地震产生的潜在泥石流物源进行解译;并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层次分析法以物源量、相对高差、沟壑密度、坡度为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后期实际泥石流发生数据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验证,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以为震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秦巴山区公路斜坡灾害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巴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山地灾害多发区.为了研究该区域公路斜坡的成灾机制和发育规律,通过对陕南G316国道早阳~蜀河段斜坡灾害的实地调查,总结了斜坡灾害点的基本情况,指出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地质环境条件有利于斜坡灾害的孕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坡度、坡高、坡向及坡形等基础因子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各影响因子的优势度.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和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为有效提高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基于高边坡安全检查,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提出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并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准则,建立一套针对高边坡工程的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及相应的边坡防控对策,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地质灾害分布广的特点,以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系统研究都汶公路泥石流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分析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泥石流灾害现状,对都汶公路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有益探讨,为山区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台风多发区,持续强降雨因素成为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子,其诱发机理与一般地灾有所不同。文中以佛山三水西南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依托,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降雨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理,构建了适合研究区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灾害治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地震灾害下公路网的破坏形式和地震灾害对公路网的损害机理,研究地震烈度、地震等级、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与公路网可靠性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出地震灾害影响下公路网最易受损的桥梁单元和边坡单元的连通概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灾害下区域内任意2点之间的路径可靠度、OD对间的出行可靠度和反映区域路网总体情况的网络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震灾害影响下的公路网可靠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震灾区公路网的结构优化,对区域公路网应急救援规划及灾区公路重建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特殊条件下公路边坡病害变形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许多在建、拟建高速公路正在向山区延伸,使得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遇到众多的边坡失稳破坏和滑坡问题,特别是当路线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时,产生的边坡病害集中、类型复杂、规模大、治理难度较大。本文对坡体病害地段、特殊岩土地段、高山峡谷地段和顺层地段的高边坡病害变形类型和特征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邓宏科  郑光  邓韧 《路基工程》2021,(6):194-198
分析研究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岩组、坡体结构等地质变量指标,并结合工程类型分析高黎贡山区域地质环境现状;为了对线路方案进行分区预测评价,首先根据影响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选取了评价指标,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划分出地震地质灾害极高危险、高危险、中等危险和低危险区,为高黎贡山越岭段选线及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成贵客运专线镇雄车站高原斜坡软土工程地质特征课题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西南地区斜坡软土的灾害成因、分布特征、工程特性和可能引发的灾害,统计分析并给出了斜坡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一般范围值,以期对该类地区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有机废弃物填埋场封场之前存在岩溶和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通过对场地条件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提出边坡加固方案,对于不稳定、欠稳定的楔形体区域采用框架梁+锚杆的支护,对于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区域采用喷锚支护,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坡体自身安全并提高其抗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