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坡体变形特征分析,采取合理设置抗滑桩位置,减少上下排桩间相互影响,进而采用多排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工程措施对滑坡进行治理,取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桃源洞滑坡的变形特征、地质情况,研究该滑坡形成原因,并采用参数反演法,计算自然工况下的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对预应力锚索微型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3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滑坡的最终治理方案.考虑桩锚作用效应,并通过对抗滑桩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3种工况进行验算,确定设计内力,其分析与计算思路可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滑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在山区公路的滑坡治理过程中,根据滑坡产生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形特征等,进行成因分析,灵活选用合理、有效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工程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在山区公路的滑坡治理过程中,根据滑坡产生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形特征等,进行成因分析,灵活选用合理、有效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工程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抗滑桩的设计内容和方法,然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普通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位移、应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最佳布置位置滑坡推力下反弯点到滑坡出口段;普通抗滑桩桩顶部位水平位移达35cm,锚索抗滑桩在桩深9m处最大位移仅为3mm;锚索抗滑桩竖向位移相当于普通抗滑桩的1/2;锚索抗滑桩在嵌固段的应力小,受力特征较普通抗滑桩合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加固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楚大高速公路K348古滑坡治理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光慧 《路基工程》2006,(6):152-154
通过对K348古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提出预应力锚索与抗滑桩结合为主的防治措施意见。该治理方案已通过施工和运营检验,效果较好,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浸水垭滑坡为浅层小型推移式土质滑坡,威胁坡脚公路和居民的安全。根据滑坡的地貌特征、地层岩性、水文特征和坡体特征、边界、规模等,结合现场勘察资料,在对坡体变形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试验、反算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主要滑动面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分析滑坡未处理前天然、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根据滑坡稳定评价结果,对#1滑坡体4-4’剖面和6-6’剖面采用悬臂式抗滑桩方案治理,对5-5’剖面采用锚索抗滑桩方案治理,同时结合截排水和护面绿化等措施,滑坡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滑坡的地质条件、滑动性质、变形特征及产生原因,采用预应力锚索等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滑坡病害进行成功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边坡与滑坡治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悬臂式抗滑桩、锚索抗滑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抗滑支挡结构即拱形抗滑支挡结构,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该种结构治理滑坡的抗滑机理,并将此结构与悬臂式抗滑桩及锚索抗滑桩从内力及工程量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该结构治理滑坡具有造价低、能利用拱效应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等优点,相对传统抗滑结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穆尔沟滑坡群的发生发展、基本特征、地质条件及相互影响机制的探讨,进行了滑坡群稳定性检算。根据滑坡体的不同特征,采用抗滑桩、锚索及地面排水等工程措施分别实施治理,既考虑了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投资,又关注了环境问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顾中华 《路基工程》2019,(3):183-188
对于规模较大的滑坡处治,若地层难以提供足够的锚固力,且地下水丰富,传统抗滑桩施工风险较大。桩顶通过系梁连接的机械成孔的门架式抗滑桩彰显其独到优势。对此,基于弹性地基刚架理论,建立刚架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治理效果较好,保障了沈海高速复线罗溪互通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某铁路工程采用三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岩堆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以抗滑桩截面尺寸为变量,研究了多排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发现了三排抗滑桩的弯矩分配规律和滑坡推力分配比值,并对抗滑桩顶水平位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岩坡,其桩截面尺寸1.50 m×2.50 m与2.00 m×2.75 m为最优;在优化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第二排抗滑桩的锚固长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滑坡体强度参数变化对双排抗滑桩位移、内力分布以及前后排桩承担滑坡推力比例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滑坡体强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改变滑坡体c,φ值对双排抗滑桩桩身弯矩和剪力最大值有影响,而对弯矩和剪力分布影响较小;对桩位移、内力以及前后排桩承担滑坡推力比例,c,φ值较小时,影响越明显,并随着c,φ值的增大,影响逐渐减小,且φ值比c值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振  张锐  熊攀 《路基工程》2017,(2):23-27
运用FLAC3D建立了考虑锚拉桩实际施工工况及受力特点的推移式滑坡数值概化模型。通过控制滑体后缘的位移边界条件来模拟推移式滑坡变形由后向前传递的过程,进行了抗滑桩桩土相互作用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巨大的锚索初始预应力作用下,桩向坡体内侧挠曲变形,同时也产生了数量可观的反向弯矩,这在锚拉桩的设计计算中是不可忽视的;锚索的初始张拉力、锚索刚度的增大都会使滑坡推力的作用点增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川省纳黔高速公路K44+650~K44+850段左侧山体滑坡,介绍滑坡概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和反算的滑坡体参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并计算滑坡推力以及采用抗滑桩处治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滑坡计算参数合理,采用2排抗滑桩的处治方式得当,处治后滑坡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某铁路工程采用三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岩堆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以7组排桩间距为变量,研究分析多排抗滑桩的受力特性.研究发现在不同排间距下,三排抗滑桩的滑坡推力及在岩堆界面的弯矩变化规律,为治理大型岩堆提出了最优排桩间距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梅必贵 《路基工程》2018,(4):129-135
滑坡特征是进行滑坡工程治理的基础,滑坡推力是抗滑桩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此,对万源市林家榜滑坡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并采用了5种方法对滑坡推力进行了计算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较准确地确定了滑坡推力,达到了既保证工程安全,又节约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胡峰  何坤 《路基工程》2013,(5):152-154
基于堆积体滑坡中双排抗滑桩,采用二维PLAXIS程序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前、后排桩的受力及滑体内塑性区发展随沉埋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后排桩沉埋比例ζ<0.4时,既可充分利用桩顶土体自身强度,减少桩长、降低桩身内力、减少桩的配筋量及混凝土用量,又能保证桩顶滑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