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建合川枢纽主要是防洪和拦截长江上游泥沙的需要 .笔者计算了不同冲沙流量时坝前各典型年的水位调度方案 ,运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合川枢纽建成后泥沙的淤积过程、淤积部位 ,分析了不同冲沙流量的排沙比和淤积量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湘江大源渡航运枢纽设计方案,为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该枢纽 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文中介绍了有关枢纽总体布置优化,泄水闸堰型选择港洪能力的验证,消能工布置及泄水闸门调度方式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修建合川枢纽主要是防治和拦截长江上游泥沙的需要。笔者计算了不同冲沙流量时坝前各典型年的水位调度方案,运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合川枢纽建成后泥水的淤积过程,淤积部位,分析了不同冲沙流量的排沙比和淤积量。  相似文献   

4.
湘江大源渡航运枢纽泄水闸门调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源渡航运枢纽整体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枢纽泄水闸门合理调度控制条件进行了分析、探求用闸门开启调度来控制泄流的出流速速和尾水位的提高,以保证工程安全和增加电能效益。  相似文献   

5.
拟建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位于松花江干流哈尔滨市下游 70km处 ,哈尔滨市防洪问题是决定兴建枢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断面模型及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 ,分析了不同堰型、堰顶高程及泄水闸孔数的综合泄流能力 ,提出满足泄流能力要求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漫后河床冲刷变形问题,结合某枢纽泄水闸断面模型进行了动床试验及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经水流长期淘刷河床使海漫后形成冲坑,反淘刷海漫地基,刚性海漫无法适应河床冲刷后的变形,引起海漫基础托空并有海漫被冲毁的风险;而柔性海漫可适应河床冲刷后的变形,且糙率较大,消能扩散更充分,相比传统刚性海漫结构有更好的消能防冲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立相互协调的运行调度系统是实现换乘枢纽不同交通方式动态衔接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换乘枢纽接驳交通方式的最短换乘时间出发,对换乘枢纽内的车辆运营调度进行协调组织,以确定换乘枢纽不同时间区间的车辆配置数、动态发车时间与动态发车间隔,并以公交线路接驳某铁路枢纽为例,进行最短换乘时间调度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南津渡水库为原型,按照原设计方案建立泄水闸物理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南津渡水库在洪水期间的泄流情况,研究消能设施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破坏的原因。然后对南津渡水库消能设施进行改进,并通过试验证明,改进措施减弱了水流对消能设施和河床的冲刷破坏,消能效果显著,改进措施经济合理可行,保证了枢纽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是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取水口布置于弯道凸岸一侧,取水位置不利.本文结合风洞子枢纽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枢纽建成前后坝区河段不同水沙运动规律,论证电站取水口及尾水渠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研究了库区泥沙淤积对电站引水防沙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电站厂房取水口布置于弯曲河道凸岸,电站进口前池能否保持门前清问题,提出改善取水口引水防沙条件的优化工程措施,并采用拦沙、导沙、拉沙的综合防沙系统,取得较好的引水防沙效果.研究成果已被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各种交通方式(轨道、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之间以及公共交通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都需要整合规划。提出"枢纽分级、分区服务、线网分层、逐层展开"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及集中式立体化换乘组织的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整合模式,以枢纽内部协调调度、单线路协调调度、区域多线路协调调度三层次的调度系统运行模式,包含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多模式多平台信息提供框架,以及一体化票制票价体系建设思路,从而实现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整合,提高系统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水库蓄水过程对坝上下游河段演变的影响,并根据汛末长江来水过程,对三峡枢纽汛末蓄水的起蓄时间、起蓄水位及下泄流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调度方案。该方案可降低三峡枢纽汛末蓄水对坝上回水变动区河段淤积的不利影响.提高对坝下河段浅滩的冲刷效果,并保证三峡水库按时蓄满。  相似文献   

12.
株洲航电枢纽二期围堰于2004年底成功实现截流,如何确保通航、船闸分水堤安全,防止8#风化深槽冲深影响堰体稳定,是二期围堰截流的关键性问题.就围堰截流设计与施工中的通航、围堰布置、堰顶高、龙口宽、抛填料等主要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圣维南方程,建立了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至飞来峡枢纽坝下约75km河段的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白石窑枢纽下游航道的非恒定流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水库调度方案和河道通航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情况较好,所建模型合理可靠.运用验证后模型模拟白石窑枢纽的两种不同日调节下泄过程,分析了该河段的非恒定流传播特性.针对飞来峡枢纽运行调度中无预泄、预泄12h和预泄24h三种方案,分析了不同运行调度措施下飞来峡反调节作用对白石窑下游水流特性及通航条件的影响.通过分析各方案下研究河段的最大时水位变幅,得知该河段时水位变幅能满足船舶安全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鱼剑口电站坝下消能防冲试验研究成果,对低坝枢纽宽尾墩的水流特点、掺气特性、宽尾墩对大坝泄流能力和坝面压力的影响以及宽尾墩的消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合理地使用宽尾墩结合辅助消能设施可有效地解决坝下覆盖层深,地质条件差,抗冲能力弱的低坝枢纽的消能防冲问题,从而为具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特点的低坝枢纽泄洪消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供有关低坝枢纽设计与试验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枢纽后,上游来流量受拦河坝拦截,下泄流量受泄水闸调控,尾水量对电站下游的航道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裁弯取直河道上修建枢纽,虽然能产生较大水头,获得发电效益,但削减航道里程,导致较大沿程比降,对航行产生不利影响。针对遥田水电站下游裁弯取直后航道距离较短,产生流态急、乱,流速过大,碍航明显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航道整治方案,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对方案进行验证,同时对电站调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工程方案结合电站调度可缓解尾水航道通航难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交枢纽是协调多种方式和多条线路组织换乘、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的纽带和关键节点,大连市和平广场公交枢纽建成运营十余年,随着周边公交体系的发展变化,亟待统筹资源进一步提升枢纽的功能和作用。系统梳理该枢纽的周边公交体系,并对实测流量及意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临近集中站点共同形成"组合枢纽",以及组合枢纽各部分之间应建立便捷、安全步行系统的方案。按照"一体化"运行模式配置线路,并实施动态运营调度,将明显提升公交枢纽服务范围和乘客接纳能力,为解决城市中心区公交枢纽选址难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低坝枢纽宽尾墩消能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鲁剑口电站坝下消能防冲试验研究成果,对低坝枢纽宽尾墩的水流特点,掺气特性,宽尾墩对大坝泄流能力和坝面压力的影响以及宽尾墩的消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了合理地使用宽尾墩结合辅助消能设施可有效地解决坝下覆盖层深,地质条件差,抗冲能力弱的低坝枢纽的消能防冲问题,从而为具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特点的低坝枢纽泄洪消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供有关低坝枢纽设计与试验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模型试验,研究枢纽下游局部冲刷对河床变形带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机理,从而有利于预测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9.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湘江干流梯级枢纽建设开发情况及其对鱼类资源繁衍生存影响研究,阐述了建立流域统一生态调度机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湘江干流梯级枢纽群生态联合运行调度的原则和方法,对进一步确保鱼类资源繁衍生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