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车身的修复,就是将车身上的积累变形和碰撞变形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其恢复原来形状的过程。汽车车身是由各种不同的钣金冲压结构件组合而成的,对车身的维修,实质上就是对各部件结构的维修,以及对车身外形的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有的形状和性能。  相似文献   

2.
钢板严重损伤的修复车身钢板损伤程度的界定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仍然是以损伤部位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损伤程度,这种判定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对损伤程度进行界定时,能根据受损位置及程度等实际情况,通过钣金作业时产生的实际工时与喷涂作业时产生的实际工时进行对比来确定损伤程度则较为可取。这里的大损伤钢板是指面板已发生严重的隆起、凹陷、折损或卷曲等变形,  相似文献   

3.
随着车身技术的发展,车身修理中的焊接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车架式车身到整体式车身的普及,车身不再有厚重钢板制造的车架,而是成为由薄钢板经过冲压加工、焊接的一个整体。在结构方面,车身的安全性设计应用越来越多,汽车前部和后部吸能区结构也随之出现。吸  相似文献   

4.
车身变形损伤的矫正与修复,实际上就是在确定车辆损伤程度及方向后,通过外力使变形损伤的部位恢复到原有的形状和状态。传统的车身修复方法对于一般的轻微变形,主要采用对变形部位、构件进行切割、拆卸解体等,经过在下部矫正后,再焊接或安装到原来位置。对于一些损伤较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由于道路状况较差,车身设计、制造工艺和车身钢板的防腐技术相对落后等原因,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身的很多部位,如门槛、门柱下部、底板等部位极易出现锈穿现象。钣金修理技师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通过划线、放样等方法手工敲制与锈蚀部位相同形状和尺寸的板件进行车身的贴补与挖补。这是属于早期钢板更换范畴的一种方式。但随着道路状况的改善,车身设计、制造工艺和车身钢板防腐技术的提高,这种锈穿现象已经越来越少。当今车身钢板的更换,一般只针对于钢板在遭受猛烈撞击后损伤严重,经确认无法修复或修复后无法达到其原有形状和性能的一种维修手段。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应利用经验并采用适当的技术和工艺规程,正确地分割、匹配和焊接各组件,这样才能保证钢板更换后的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车身修复过程中需要根据修复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功用的手锤。其中常见的手锤有钣金锤、八角重锤、木锤/橡胶锤、除锈锤、除渣锤和安装锤等。其中钣金锤按功用不同又分为鹤嘴精整钣金锤,曲面精整钣金锤,直面精整钣金锤,轻式缩减钣金锤,重式缩减钣金锤等。如图1所示。一、手锤的功用车身修复中钣金锤常用于外观薄板零件的修整,敲击力度不大,常用于平整表面,收缩钢板,处理筋线和折边等操作。八角重锤在车身修复中主要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汽车发生事故后,车身部件会发生变形或损坏,这就需要对车身进行校正或更换部件,无论是校正还是更换部件,都要保证车身各尺寸达到出厂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恢复每个车身关键部件的空间三维尺寸来达到。要将事故车变形的部件恢复到原车的标准尺寸,车身部件的长、宽和高  相似文献   

8.
车身钢板的修复是钣金维修技师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图1。这种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常见,很像房屋装修时的“贴瓷砖”,我们常戏称之为“皇上他妈——太后(厚)”。众所周知,导致这种腻子太厚的根本原因,是车身钢板的损伤部位在上次修复时没有恢复到其原有位置。  相似文献   

9.
车身外部钢板的修复是钣金维修技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作为“面子工程”,维修技师的技术水平往往会影响最终维修质量。不恰当的修复,不仅在表面上会给人比较粗糙和拼凑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车辆的使用寿命,甚至给车辆埋下安全隐患。例如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渗水、漏风、进灰.尘、异响等故障,多数情况是因为钢板修复不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1大客车车身外蒙皮的局部修理车身外蒙皮的修理以整形为主,制作为辅。蒙皮修复后,必须达到原来的表面型状,做到造型正确,线条分明,缝隙整齐,左右对称,圆顺光洁。总之,要做到整旧如新。裂纹的修理。金属蒙皮的裂纹可用CO2气体保护焊或气焊修复。  相似文献   

11.
12.面板损伤部位的确定与修复程度的检验 对于钢板损伤,修复前应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其具体部位、范围及损伤程度,以制定合理的作业方法与顺序。而修复作业中及竣工后,也应对损伤部位的修复程度进行检验,避免修复过度,并判断损伤部位是否修复到位。  相似文献   

12.
<正>承载式车身前纵梁前端与散热器框架的连接(焊接)部位,由于焊点相对集中,发生撞击或碰撞时,往往会折曲、死褶或破裂(图1),这给轿车车身的修复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实际的车身修复过程中,一旦碰到前纵梁折曲、弯曲严重或破裂,往往放弃对前纵梁进行拉伸、整形修复,而是经过粗放拉伸后,对原损伤前纵梁进行科学分割,换上新的前纵梁组件。本文阐述承载式车身前纵梁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而采用的几种更换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确保事故车车身修复后安全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轿车大多采用承载式车身,轿车的各总成和部件都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上,车身修理的质量不仅对轿车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轿车的安全性也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轿车的安全性,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保护乘员,在车身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上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采用碰撞能量吸收区域(吸能区)的设计和大量选用高强度钢板。因此,对于现代轿车车身的修理,除了要恢复其美丽的外观外,还必须重视车身安全性能的恢复,否则轿车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轿车二次碰撞事故中乘员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要保证碰撞事故车车身修复后的安全性,在车身修理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 5.钢板常用力学指标 车辆静止或行驶时,车身钢板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载荷.根据载荷作用性质,通常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和疲劳载荷.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十一、二氧化碳保护焊常见焊接缺陷及原因分析1.咬边咬边是指焊接部位两侧的母材由于过热而形成轻微的沟槽(图38),使钢板的横截面减小。咬边部位通常会产生应力集中,加之母材由于过热变薄将严重降低焊接区域的强度。产生咬边的原因有:焊枪倾角不合适;电弧过长;焊枪保持不稳定;焊接速度太快或电流设置太大等。  相似文献   

16.
车身矫正是指通过一定的外力将因事故损坏或疲劳损坏的部位修复到车辆出厂时技术标准“状态”的过程。对于“状态”一词,它包含两层含义。“状”是指比较直观的外观和形状,而“态”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更深层次的概念。如金属内部分子结构是否能按照原来的位置重新顺序排列、内部的应力是否完全释放等,它将直接关系到车辆修复后的功能和寿命。结构件是指在车身上起到主要支撑及承载作用的构件,是车身零部件的安装基础,常见于纵梁、横梁、门柱及下边梁等部位。这类构件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加之结构多为封闭式的箱形截面,所以在修理时应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利用合理的工艺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7.
在车身修复过程中,由于焊接前磨除了涂膜,所以在焊接区域的周围较易发生锈蚀,而且焊接时产生的高温会导致漆面烧损和钢板氧化。生锈不仅会影响车辆的外观品质,还会降低车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车身修复时,必须做好防锈处理,以确保经过修复的车辆具有和新车相同等级的防锈性能。1车身修复中需要防锈的常见部位及防锈要求在车身修复中需要防锈的常见部位可以归纳为5类:  相似文献   

18.
在车身修复过程中,除漆除锈是重要的环节。与汽车的技术进步一样,车身除漆除锈的工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善和更新。从最原始的手工除漆除锈法发展到今天广泛使用的黑金刚除漆除锈法,不断维修质量大幅提升,而且维修效率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接2012年第6期) 一、大事故车辆的定义 车身金属部件可以分为结构件和覆盖件两种。结构件一般隐藏在覆盖件的下部,主要承受车辆的载荷(静载荷与动载荷),以及传递、吸收车辆碰撞时的能量。它由几块冲压后的钢板组合成箱型断面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梁”。车身底部的横梁、纵梁、车门立柱、车架等都属于结构件。  相似文献   

20.
承载式车身防蚀保护中常用的接缝密封胶有以下4种: (1)稀型密封胶 用来填补宽度小于3.5mm的缝隙。稀型胶稍有收缩性,在接缝处会形成明显的边界,同时仍保持柔韧性,可防振。在打了底漆的金属面和裸露金属面上的附着性良好。由于许多缝隙都处在垂直面内,所以必须防止密封胶从缝隙上流下来。 (2)稠型密封胶 用来填补宽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