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研究解决大型焊接车间的烟尘污染问题,在齐齐哈尔车辆厂货车车间的两个大型工位上进行了电焊烟尘治理试验,对台位烟尘的控制方式;通风系统的降噪;含尘空气的净化及排放以及热回收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通过两个工位的治理,使其附近的作业场所的烟尘浓度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通风系统的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系统噪声未对作业环境产生影响,解决了两 台位多年未解决的烟尘污染问题,并为大型电焊车间的全面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车辆段电焊车间Ⅰ、Ⅱ组通风除尘装置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测定作业点的电焊烟尘浓度、车间MnO2浓度、台面控制风速、罩口风速、车间内通风装置的噪声及通风系统排出口的风量。结果该装置排毒降尘效果明显,但电焊烟尘浓度大部分测点仍未达标。结论Ⅰ组通风系统仍需进一步改进设计,提高除尘达标率。Ⅱ组通风系统设计不甚合理,管道、罩口密闭不严,风量损失过大,风机除尘效率太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兰州铁路机床大修厂电焊车间烟尘治理措施的方案,设计及使用效果。本技术措施采用电除尘方式获得了较高的除尘效率及稳定的罩口风量,设计的罩口风速分布均匀,车间空气中的烟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本项设计解决了车间内28个工作台位的消烟除尘问题,为解决多台位,作业密集的大电焊车间的烟尘污染问题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由于襄樊北车辆段钩缓和制动梁车间电焊烟尘污染严重,故对这2个车间进行治理,安装了2套通风除尘系统,经测试,治理后车间微小气候,空气中电焊尘浓度,风速,风量,除尘效率和噪声强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或国家标准,保障了职工健康。  相似文献   

5.
通风除尘措施是治理电焊烟尘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常用的局部通风方式有单一台位排风和多台位排风,其通风设备有自净式通风除尘机组,有固定式通风系统。常用的全面通风方式有在侧墙安装轴流风机,屋顶排风,室内空气循环等方式。就目前烟尘治理技术而言,中、小作业范围的烟尘污染较易解决,大规模的电焊作业车间需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焊接车间的通风除尘是对作业人员非常重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大连某物流公司托盘箱焊接车间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思想及技术参数,包括排风罩口的设计、除尘器的比选内容、通风管网的设置原因,风机房的布置.并介绍了该通风除尘系统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等.通过卫生学监测,证明该车间设计安装的通风除尘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了国家标准.同时文中还对设计中的得失及车间工艺布置的改进之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岸车辆段修配车间电焊通风系统效果评价郑州铁路局劳动工资处(450052)吴惠民武汉铁路分局江岸车辆段负责货车段修及部分货车厂修任务,零部件的焊接作业均在其修配车间进行,车间内空气中烟尘浓度为15mg/m3~18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为此,郑...  相似文献   

8.
青岛车辆段修配车间电焊烟尘治理通风除尘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岛车辆段修配车间电焊烟尘污染严重,对人体可造成多种职业危害,必需采取通风除尘措施进行治理。笔者为该车间设计了3套通风除尘系统。其中包括:设计了适应工艺特点的多种排烟罩;容尘量大、阻力小、便于维护管理的充填层过滤除尘器;适应旧厂房的通风管网配置。并论述了通风除尘装置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和主要技术参数。经过测试,该项治理措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兰铁机床大修厂电焊车间的通风除尘系统于1989年8月竣工并投入运用,该项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该车间的电焊烟尘污染问题。1989年11月我所对两套通风系统的技术性能及使用效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测试及评价。一、排风罩性能靓定 l。测试方法用热球风速仪共测28个萝口,将每个排风罩的条缝式罩口平均分成8块,见图  相似文献   

10.
应用静电除尘方式净化电焊烟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论述了电焊烟尘的理化特性。论证了电除尘方式净化电焊烟尘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室和在工业上的应用证明了电除尘方式净化电焊烟尘可以获得较高的除尘效率。并论述了高压电场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应用多依奇公式计算了电焊烟尘的有效驱进速度,对净化电焊烟尘的电除尘器设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某焊接场所8种有害物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使用酸、碱性焊条的焊工进行健康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生化免疫、肺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表明:焊接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多数以使用碱性焊条为高。相对综合危险性评价亦表明使用碱性焊条者高于使用酸性焊条的焊工。  相似文献   

12.
吹吸式通风装置是一种能有效控制污染源扩散的通风装置。在棚板焊接上单纯采用吸气罩来排除大面积焊接烟尘,存在着效果不理想以及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因而提出了将吹吸式通风装置用于棚板焊接烟尘控制上。对其烟尘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作了具体分析,同时介绍了吹吸式通风装置送、排风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切值、秩和比,同时依据GB5817-86分级标准对作业场所粉尘的危害程度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Ridit值分别为0.5245、0.4754、0.4999,经χ^2检验3中方法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287)'P>0.05)。  相似文献   

14.
锰对工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尿香草扁桃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职业性锰暴露对工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尿香草扁桃酸(VMA)水平的影响,对55名锰粉加工工人、55名冶炼工人和55名对照工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锰粉加工作业环境空气锰尘中MnO2几何均数为1.96 mg/m3(0.17~22.24mg/m3),样品超标率为88.9%;冶炼作业环境空气锰烟尘中MnO2几何均值为0.65 mg/m3(0.06~6.67mg/m3),样品超标率为93.3%.锰粉加工和冶炼组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的主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锰粉加工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提示这可能是锰的早期神经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拉拔试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与碳纤维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水胶比、钢纤维掺量及硅灰掺量等材料参数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粘结滑移曲线的形状主要与碳纤维筋的表面形状有关,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比无关;碳纤维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粘结强度,是影响粘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掺入硅灰有利于改善粘结性能,但其掺量有一个最佳范围,在本次试验中,硅灰的最佳掺量为0.25~0.35。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实际,探讨不同粉煤灰和硅灰掺量对高强度纤维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硅灰的掺加会显著影响高强度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具体优化掺量为50%的粉煤灰和15%的硅灰可以使高强度纤维水泥基材料抗折强度增强到19.5 MPa,抗压强度提高至75.2 MPa,折压比达到0.26左右,比普通纤维混凝土在抗折和抗压强度上分别提高了35%和40%,折压比也提高了6%左右,说明该优化配合比能明显增强高强度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韧性,可为该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轨道吸污装置吸污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扁形喷嘴倾斜吹风和较宽吸嘴吸风构造新型轨道吸污装置,在忽略空气的黏性力和密度变化、射流角度与气流离开轨道表面角度的差异以及吸风对吹风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新型轨道吸污装置吸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临界移动速度均为10 km· h-1时,吸污风量为8×104 m3·h-1的新型轨道吸污装置与吸风风量达28×104 m3·h-1的法国VAKTRAK09系列轨道吸污装置的吸污能力相当;轨道吸污装置的临界吸污能力与临界吹风速度、临界吸风速度和临界移动速度有关,在装置的吹风、吸风速度确定后,临界吸污能力取决于装置的临界移动速度.试验证明,射流角度为60°时吸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β射线吸收法测量铁路作业场所空气常见粉尘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β射线吸收法与重量法测量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浓度作对比研究,并分析了β射线吸收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结果表明β射线吸收法与重量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442 4,v=15,P〉0.169);滤膜增重Δm与β射线吸收度A成正相关,直线相关有非常显著性意义(Δm=0.178 8+7.967 5A,r=0.978 2,v=14,P〈0.001)。随着采样时间t和滤膜增重Δm的增加,β射线吸收度的变异系数和炭黑粉尘浓度的变异系数总体趋势是减小,当采样时间t≥7 min,滤膜增重Δm≥0.3 mg时,两种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检测限即最低检出增重mL为0.000 2 mg。  相似文献   

19.
雷涛 《铁道建筑》2020,(3):149-151,157
针对西藏地区矿物掺和料紧缺的问题,研究玄武岩石粉细度、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硅灰复合技术对玄武岩石粉混凝土密实度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大于600 m^2/kg的玄武岩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玄武岩石粉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效应不及粉煤灰,当玄武岩石粉与粉煤灰复合使用时,粉煤灰掺量不宜小于20%,玄武岩石粉掺量不宜大于10%;采用5%硅灰复合20%玄武岩石粉,可配制出密实度满足要求的混凝土,该方案有利于减少西藏地区混凝土掺和料不足带来的外运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氯离子扩散系数作为氯盐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系统研究水胶比(0.33、0.38、0.45)、矿物掺和料种类(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偏高岭土、硅灰)、掺量及含气量等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规律;探讨氯盐环境下铁路混凝土配制要求;提出氯盐环境下铁路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限值。研究表明:氯盐环境下适当加入矿物掺和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技术措施;粉煤灰和矿渣适宜掺量分别为30%~50%、40%~60%;适当引气(含气量为4%~6%)能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严重氯盐腐蚀环境下,应采用矿物掺和料复掺技术,且宜添加适量硅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