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大众汽车在国内的占有率很高,而且普遍都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汽车一旦发生碰撞,那么气囊系统中的气囊、气囊控制单元都要更换,其中气囊为一次性使用器件,不可修复。气囊控制单元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重复使用,但控制单元中产生的碰撞记忆必须想办法清除,也就是恢复原机数据。为了解决大众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气囊橡胶Payne效应和热力学等效刚度阻尼滞回特性的膜式空气弹簧非线性动刚度模型,以解决空气弹簧动刚度非线性建模难题,并为气囊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示功试验对动刚度实部和虚部进行参数识别,表明在小振幅下,气囊橡胶Payne效应会引起动刚度的增大,并验证了不同振幅和频率激励下模型的正确性。接着,从振幅和频率两个维度给出了各解耦变量贡献度变化趋势的物理解释。结果显示,气囊橡胶的Payne效应使动刚度实部随振幅增大而减小,虚部随振幅增大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气体刚度和由热交换产生的等效阻尼会使动刚度实部随频率升高逐渐增大,虚部随频率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给出了一个反映橡胶气囊动刚度贡献率的膜式空气弹簧新的评价指标,可直接表征空气弹簧低幅动态性能和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的优劣。试验表明,该值主要随振幅增加明显下降,橡胶气囊在低振幅时产生的刚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2001款广本雅阁(2.3)装备有驾驶侧气囊和前乘客座气囊,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将检测出汽车碰撞强度信号,一旦碰撞冲击力超过气囊微处理器的设定极限值,气囊电脑将立即接通点火器电路,将充气剂引燃,产生大量气体,在极短时间内将气囊充气,以缓解对驾驶员及前乘客的冲击,从而保护驾驶员和前乘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发泡仪表板泡沫与骨架的粘接性能对气囊爆破结果有很大影响。针对软质仪表板采用发泡工艺时,发泡过程中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的流量及配比、模具开始排气时间、模具温度、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的温度、骨架温度等各种工艺参数对聚氨酯泡沫与气囊盒盖板之间粘接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以避免气囊爆破的冲击力对乘员产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上海别克乘用车安全气囊(SIR)系统从方向盘中心和仪表板右侧展开气囊,与膝垫和转向柱同时撞产生的能量,以保护乘客。驾驶员座和乘客座膝垫位于仪表板下面,当前方产生足够的碰撞力作用在偏离车辆中心线30°内会使气囊展开。 SIR系统结构特点 上海别克轿车安全气囊SIR系统由充气保护装置传感与诊断模块(SDM)、充气保护装置方向盘模块、充气保护装置方向盘模块线圈、充气保护装置IP模块及仪表组件上的气囊警  相似文献   

6.
1辅助气囊约束系统的结构上海别克轿车将辅助气囊约束系统(SIR)作为标准配置。辅助气囊约束系统(SIR)用于在正面碰撞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所有气囊只有在正面碰撞或偏离汽车中心线小于30°的近似正面碰撞时才膨开。系统在反向碰撞、侧面碰撞或翻车时不膨开。即只有当产生一个足  相似文献   

7.
Boot Loader功能在汽车电子设备开发过程中已经普遍应用,但对于气囊控制单元,此功能仍未普及,但随着市场和消费者对整车安全性的重视逐渐增加,各主机厂对安全零部件的掌控也越来越细化,对气囊控制单元的要求也不再满足于点爆气囊及安全带,因此便产生了多种不同版本的软件,而实现不同软件版本的切换,就需要通过Boot Loader功能来完成。文章介绍了通过Boot Loader实现使用外部测试工具通过诊断服务手段对汽车气囊控制单元更新应用软件功能,具体内容涵盖了在执行Boot Loader功能时所涉及的相关的操作环境及编程步骤。  相似文献   

8.
硬塑仪表板的乘客安全气囊在进行低温和高温爆破试验时,出现了气囊盖铰链断裂及破碎飞溅等问题。经过对裂口和碎片的形态进行分析,找出失效原因,制定了在气囊门内壁预埋织布、调整气囊盖的激光弱化线轨迹及尺度参数、加强气囊框的焊接强度等优化方案,并进行多次验证,最终实现气囊高低温爆破试验的气囊盖正常展开。本文对气囊盖的试验验证设计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归纳出能够避免气囊盖爆破发生断裂和飞溅的设计方法和参数,以期为后续新项目类似结构的气囊盖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首先概述了气囊仿真技术,然后重点对当前普遍采用的气囊仿真方法(均匀压力法、计算流体力学法和粒子法)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气囊仿真过程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气囊仿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前,侧面帘式气囊在侧面碰撞和翻滚中的保护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交通事故状况入手,结合侧面柱碰撞试验,概述了侧面帘式气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侧面帘式气囊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我国侧面帘式气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品预览     
气囊电脑修复器气囊引爆后或气囊电脑被无意点亮(SRS)故障灯后,由于一般仪器或原厂维修仪器均无清除SRS故障功能,目前一般均是更换新气囊电脑。其实在保证气囊电脑硬件没有损坏的情况下,清除其故障码即可正常使用,而且气囊电脑生产厂家也提供了清除故障码的命令,只是汽车生产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某款车型在侧向碰撞过程中,侧面单腔室气囊发生击穿现象,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腔室气体流率独立控制和二级缓冲功能的侧面多腔室气囊,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多腔室气囊消除了击穿现象,对乘员胸腹部保护效果良好。再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气囊保护效果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综合伤害指标C比优化前下降了14.77%,比原有气囊下降了31.35%,提升了侧面气囊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实车试验出现CAB气囊后腔展开后飘动,扫到假人头部,且气囊后腔展开速度比前腔慢等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简述如何通过改变气囊折叠方式、改变气囊花型的方法,改善CAB气囊展开状态的问题.通过此问题的改善,为后续CAB气囊开发提供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4.
全球首个气囊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不过.当时的气囊技术还远未成熟。1955年注册的一项气囊专利描述了与今天的气囊类似的系统.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驾驶员必须通过按钮来引爆气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车型建立了MADYMO车体模型和膝部气囊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装与未安装膝部气囊情况下假人的运动响应和伤害值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膝部气囊在正面碰撞中对假人各部位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对初步设计的膝部气囊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WIC值减小了3.39%,表明膝部气囊对下肢的保护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阐述了针对C-NCAP侧撞要求中对于改进乘员保护所需的工作,基于侧面碰撞试验结果,分析了侧面气囊对乘员姿态控制和身体各部位的保护机理,提出了侧面气囊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某一车型的实际侧面碰撞性能提升开发过程,利用多次侧撞台车试验优化了侧面气囊并在整车侧撞试验中验证了气囊对假人胸部和腹部在C-NCAP中最易失分部位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后气囊减震器以其独特的外观造型、新颖美观及结构多样,成为应用于摩托车上的一大靓点和卖点,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由于后气囊减震器开发应用时间短,技术不太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国内品牌及合资品牌还很少使用,依然处于后气囊减震器的应用初级阶段。通过对后气囊减震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漏油问题进行解析,有效利用后气囊减震器新颖独特的外观造型和优越的减振性能,取长补短,完善了制造技术,降低了产品故障率,以逐步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以13 500 t散货船气囊下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气囊下水工艺的力学计算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下水方案合理可行,气囊的数量和布置满足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CAE技术在汽车侧面帘式气囊模块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汽车侧面帘式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ADYMO软件进行了气囊折叠和动态充气的模拟.还叙述了利用CAE方法进行帘式气囊几何形状的静态与动态设计及袋体压力集中情况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当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主要是气囊)存在的问题,美国FMVSS208法规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汽车约束系统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