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文会 《航海》2002,(5):23-24
一、葬身大西洋 “天蝎”号核动力攻击潜艇于1959年加入美国海军现役。这艘“鲣鱼”级核潜艇是当年潜艇中的霸王:艇长约77米,宽约9.5米,排水量3500吨,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35节,配备有23枚“马克”型鱼雷。鱼雷射程可达8千米。火力强大的攻击潜艇的任务是进行反潜作战,目标针对前苏联海军舰队中的核潜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天蝎”号搭载有数位精通俄语的监听专家。  相似文献   

2.
47岁的宋恩晓自穿上军装钻进潜艇,就和鱼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当鱼雷兵,又提为鱼雷军士长,之后又升为鱼雷部门长,1983年进支队机关担任鱼雷业务长。直到今天,这位肩扛上校军衔与潜艇打了近30年交道的“老鱼雷”,仍然痴迷地侍弄着心爱的“铁疙瘩”。 鱼雷是潜艇作战的主要水中兵器。自1867年问世以来,鱼雷在历次海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立下了赫赫  相似文献   

3.
1943年5月的一个凌晨,浓雾渐渐地自海上退去,卡萨布兰卡的轮廓开始在晨曦中模模糊糊地出现,偷偷驶进港口的德国海军“U-511”号潜艇升起了潜望镜。潜艇艇长雄心勃勃、富有作战经验的海军上尉弗里茨·施泰因霍夫仔细地观察着港口四周动静,一心  相似文献   

4.
俱乐部     
《航海》1999,(4)
鹦鹉智“钓”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投入二百多艘潜艇,在大西洋上开展了“冰下狼群”战术,以切断盟军海上运输线为目标。这使盟军伤透脑筋。 有一天,德国九号潜艇浮出海面,突然发现海面上有艘又旧又破的英国商船,德国艇长马上升起信号旗令商船停航。这时英国商船上一片混  相似文献   

5.
“赛铁斯”号潜艇,是英国利物浦船厂新造的即将交付部队的一艘排水量1100吨的中型潜艇。潜艇艇员的接艇工作接近尾声,1939年6月1日该艇出海进行水下有关项目的试航。这一天天气晴朗,水面平静,艇长波罗士少校在接受副艇长查普曼上尉有关潜艇备航情况的报告后,即命令出航。 “准备发动机”,“解开尾缆”,“解开首缆”,“两伡退一”。指挥员有条不紊的口令和舰员熟练的动作,潜艇11时正按时离开码头,转身向试航区驶去。  相似文献   

6.
潜艇发射鱼雷的可攻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全面解决鱼雷可攻性的新思路。当得到目标速度、目标航向、初始舷角以及潜艇和目标的初始距离时,就潜艇能否发射鱼雷对目标进行攻击,以及潜艇能否在追踪后对目标进行鱼雷攻击,给出了完整的可攻性判断准则。另外还得到了最佳追踪和攻击方向。  相似文献   

7.
冯玉成 《航海》2006,(1):26-27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主席来到上海江南造船厂,视察了建造中的我国引进图纸、配件、自己装配制造的一艘03型鱼雷潜艇031艇(1966年,该艇被海军授予荣誉舷号56-110,以纪念毛主席视察建造中的潜艇)。不久,接艇部队组建,我是成员之一,任舰务军士长。艇长是李国安同志。能成为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潜艇的舰员,从青岛潜艇基地来到上海江南造船厂接艇,我们都觉得非常光荣。  相似文献   

8.
论文针对鱼雷变速引起的噪声变化进行分析,得到鱼雷速度与噪声之间的关系;目标潜艇通过探测鱼雷噪声对鱼雷进行定位,鱼雷噪声在一定速度下,得到相对目标潜艇的最远探测距离,论文对鱼雷速度与最远探测距离和潜艇反应时间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仿真结果.论文的分析方法对鱼雷变速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舰船科学技术》2013,(6):80-82
以进入尾流角最有利于鱼雷尾流自导装置对目标尾流的检测为优化目标,在对潜艇机动方向对鱼雷进入尾流时目标舷角和鱼雷进入尾流角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潜艇使用线导+尾流自导鱼雷攻击导引过程中的潜艇最优机动航向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0.
1958年6月8日星期日,在美国西雅图军火库的第91码头,停泊着一艘异乎寻常的潜艇,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潜艇名为“鹦鹉螺”号,此刻已准备就序,将去完成一项绝密使命。艇长安德森37岁。艇上官兵的平均年龄26岁。他们都是第三次当志愿兵:第一次是潜艇水手,第二次是核潜艇水手,第三次是志愿去执行“圣沙恩”使命。根据各自不同的职务,艇上全体官兵都进行了半年到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20日,智利海军的“鲉鱼”级潜艇的首艇“奥希金斯”号在法国洛里昂附近海域通过了航行中发射2枚鱼雷的试验。发射的标准武器分别是“祖特”(SUT)鱼雷和“黑鲨”鱼雷。测试结果说明,“鲉鱼”级潜艇可布置并操控各种型号和不同年代的多种鱼雷。同年11月,该艇成功完成了下潜试验,其下潜深度达到了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300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多潜艇协同使用直航鱼雷作战问题。首先对潜艇的协同打击系统做了分析,然后对鱼雷协同作战必须解决的目标位置修正、发射阵位选择及鱼雷避碰等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给出了协同作战的流程及鱼雷协同形成交叉火力对目标同时打击的方法,并对鱼雷协同打击的命中概率做了计算。研究表明,该作战方法可将火力集中于目标位置概率最大处,并保证散布区域的可靠打击,提高了鱼雷打击的力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海战中,线导鱼雷是潜艇攻远距离击水面舰船的主要武器之一,潜艇发射线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船的过程中,潜艇鱼雷攻击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艇上武器系统能否有效地对鱼雷实施导引鱼雷。论文着重对前置点导引法的原理和模型进行研究,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模拟仿真方法,对线导+声自导鱼雷捕获水面舰船的概率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仿真条件下,使用前置点优化法导引鱼雷攻击目标的捕获概率高于使用前置点和修正方位法导引鱼雷攻击目标的捕获概率,确实达到了提升鱼雷捕获概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中国修船》2007,20(4)
退役潜艇进入“东方绿舟”在4805工厂被“大卸八块”的一艘国产退役33型潜艇,已于近日运往上海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的国防教育园区内。此举,在国内甚至在全球,开创了潜艇解体后在异地陆上焊装复位、停泊的先例。这艘舷号“280”的国产1 300 t常规动力鱼雷潜艇  相似文献   

15.
鱼雷攻击潜艇的毁伤效果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  卜广志 《舰船科学技术》2006,28(1):74-77,91
客观、准确地评价鱼雷攻击潜艇的毁伤效果是鱼雷与潜艇对抗的最后一环,也是评价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现有毁伤概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舱段的毁伤程度、要害指数、命中概率、毁伤效果累积系数和齐射毁伤系数等参数,建立了一种比较全面的用来评价鱼雷攻击潜艇毁伤效果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6.
鱼雷武器远程精确打击导引模式和技术架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远程精确打击是潜艇使用鱼雷武器攻击肮母编队、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主要作战模式。本文以远程反舰重型鱼雷武器为背景对鱼雷武器导引模式和技术的框架思路、关键技术、数据融合方法和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索。利用鱼雷导引数据综合处理装置。建立立足于鱼雷武器的鱼雷导引数据处理体制,强化与舰船作战指控装置间的目标信息沟通、充分利用作战体系、潜艇平台、鱼雷的探测数据进行目标运动分析,从而提高鱼雷武器对目标远程感知和跟踪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鱼雷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性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赵庆钏 《航海》1993,(4):15-15
未来的海战是反潜战;反潜战的实质是研制出性能优于潜艇的反潜鱼雷(或远程反潜导弹),以便更加有效地对付水下目标:反过来也还是潜艇对攻击方的反潜鱼雷等武器实施反鱼雷等武器攻击和战术的研究。所以说现代化的反潜战是潜艇、鱼雷、水雷和远程反潜导弹等武器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吴磊  冯达 《船电技术》2015,(7):39-42
通过对潜艇鱼雷武器系统作战使用流程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潜艇鱼雷武器系统作战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采用随机Petri网(SPN)的Molloy形式,构建潜艇鱼雷武器系统作战反应时间模型,评定潜艇鱼雷武器系统作战反应时间指标。  相似文献   

19.
论文主要介绍了声自导鱼雷尺度靶供靶的原理,并创建了为声自导鱼雷供靶的模型,利用M atlab对供靶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鱼雷非尺度声靶模型仿真结果和尺度声靶供靶仿真的鱼雷回波信号进行对比,得出鱼雷尺度声靶模拟鱼雷声目标的逼真度和准确性,其回波信号能更为真实地反映潜艇等声目标对声自导鱼雷寻的信号的反射特性,从而加强靶标对抗鱼雷识别的能力,更好地保障高技术信息化条件下的鱼雷武器的靶场试验。  相似文献   

20.
《船电技术》2009,29(1):48-48
6月和7月在夏威夷海岸进行的多国海军2008环太平洋演习中,澳皇家海军“沃尔特”号潜艇完成了首次试射。依计划击沉了一艘美军退役战舰。该鱼雷是新型重型鱼雷,由澳大利亚和美国联合研发的。这是澳海军第一次发射新型重型鱼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