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590例,用转流全身降温至24~27℃;应用4℃含钾停跳液灌注冠状动脉,每30min 1次;血液中度稀释(HCT20~25%、Hb80g/L);心脏冰屑局部降温至20~9℃等方法行心肌保护。结果使590例心脏均复苏成功,自动复跳413例(68%),除颤复跳177例(32%)。本法具有心肌降温充分、均匀,减少耗氧量,减少微栓等特点,致使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连续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心脏停跳期间右心房壁心肌酶(CPK、CPK-MBLDH)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血清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用晶体心脏停跳液、全身中度低温及局部深低温保护心肌可使心房得到满意的保护。心脏停跳前和复跳前心房酶的变化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用心房酶作为反映心肌保护程度的指标的意义。认为心肌酶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心肌在心脏停跳期间的代谢活动,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芪预处理组(C组)和5-羟葵酸加黄芪预处理组(D组),每组8只动物.观察线粒体Ca2 浓度、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黄芪预处理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而Ca2 浓度、MDA含量则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P<0.01).5-羟葵酸加黄芪预处理组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芪预处理组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5-羟葵酸加黄芪预处理组相比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黄芪可降低线粒体氧自由基水平、减轻线粒体钙超载,从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其很可能通过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氧化铈纳米颗粒(Nanoceri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抗氧化物质血红素氧化酶(HO-1)和醌氧化还原酶(NQ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大鼠40只,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预处理办法不同将其随机分5组:模型组(I/R组,n=8),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组(1~10nm粒径组,10~25nm粒径组,50nm粒径组,3组各8只),并设假手术组(sham组,n=8)作为参照。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HO-1、NQO1蛋白表达。结果I/R组中HO-1的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而NQO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大鼠经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后,不同粒径组HO-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NQO1的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但只在1~10nm粒径组和10~25nm粒径组中有显著上升(P<0.05),其中10~25nm二氧化铈钠米颗粒预处理组HO-1和NQO1蛋白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能上调心肌组织中保护性HO-1和NQO1的蛋白表达,从而达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冷保存时间对大鼠移植肠所致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对移植术后受体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L组,n=6)、冷缺血3h组(L3组,n=6)、冷缺血6h组(L6组,n=6)、冷缺血12h组(L12组,n=6)、冷缺血18h组(L18组,n=6)。建立大鼠原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各组热缺血时间均为2-3min,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相应时间在乳酸林格液中进行冷保存(4℃),再灌注后1h取材。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的损伤,并记录各组大鼠生存时间。结果HE染色下各组小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出现不同程度的绒毛缩短、绒毛脱落;黏膜层变薄,肌层水肿增厚;基质层断裂等,这些损伤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下表现为:小肠微绒毛排列不整齐,随着冷缺血时间延长,微绒毛出现脱落;线粒体、肌细胞逐渐出现水肿;血管内皮CAP窗孔增大;小肠上皮基质层断裂;此外,在L12组出现凋亡小体,L18组凋亡小体明显增多。术后生存分析显示:随冷保存时间增长,移植术后大鼠存活率下降(P<0.05)。结论供肠在乳酸林格液中保存,冷保存时间在6h以内最适于小肠移植;保存超过18h则不适于作小肠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氧液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n=10),缺血再灌注组(B组,n=10)及高氧液预处理组(C组,n=10)。C组每天静脉给予15mL/kg高氧液,20min内匀速泵完,连续7d;A组及B组以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处理结束后,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A组只穿线,不结扎冠脉。记录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在结扎前、结扎即刻、结扎后30min,再灌注1、2、3h分别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C组能明显降低心电图S-T段的升高程度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较B组显著缩小梗死范围(P<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SOD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MDA含量则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C组各时间段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恢复。结论高氧液预处理对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黄芪预处理组(H+I/R).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Na~+K~+-ATP酶(Na~+K~+-ATPase)、Ca~(2+)-ATP酶(Ca~(2+)-ATPase)活性.结果 ①黄芪预处理组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轻;②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Na+ K+-ATPase、Ca~(2+)-ATPase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黄芪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冠状微循环与抗氧自由基生成、减轻钙超载等多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腺苷、卡托普利联合用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 4组 :空白组 (Ⅰ组 ) ,腺苷组 (Ⅱ组 ) ,卡托普利组 (Ⅲ组 ) ,联合用药组 (Ⅳ组 ) ,制成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测定冠脉回流液中LDH、CPK活性、心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SOD活性 ,观测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各组心脏冠脉回流液中LDH、CPK活性随时相变化逐渐上升 ,复灌 2 0、3 0min时用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Ⅳ组上升趋势最慢。Ⅱ、Ⅲ、Ⅳ组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 ,SOD活性增强。②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示用药组心肌损伤轻于对照组 ,Ⅳ组损伤最轻。③Ⅱ、Ⅳ组出现心脏复跳延迟及心律失常。结论 ①腺苷、卡托普利联合用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药。②腺苷有延缓心脏复跳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家兔应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糖皮质激素一次大剂量保护组(大剂量组)以及糖皮质激素多次小剂量保护组(小剂量组),每组6只.应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记录心电图ST段改变,分别在缺血前、缺血15 min以及再灌注30 min取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缺血区心肌标本制作冰冻切片,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区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变化.结果 糖皮质激素的大、小剂量保护组再灌注过程中ST段恢复的时间较短,快于模型组;大剂量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小剂量组(P<0.05),且两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大剂量组缺血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于小剂量组,且两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一次大剂量的治疗保护效果要好于多次小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胃黏膜pH值(pHi)的变化,探讨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pHi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及高氧液组(n=10)。高氧液组每天静脉给予10 mL/kg高氧液,20 min内匀速泵完,连续7 d,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处理结束后,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30 min,再灌注后1 h、2 h分别记录心电图,左室内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上升最大速率( dp/dt max)、心率和pHi值。结果高氧液明显降低心电图S-T段的升高程度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pHi在缺血再灌注后显著降低,但高氧液组pHi降低幅度在再灌注后1 h、2 h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兔缺血再灌注前,静脉输入高氧液可以明显改善胃肠道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取海马脑组织行HE染色、JUN蛋白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 h JUN蛋白在CA1区开始表达,6 h达到高峰,5 d时仍有表达;CA3区JUN蛋白的表达弱于CA1区(P<0.05);同时CA1区细胞损伤明显。热休克预处理组JUN蛋白表达在CA1和CA3区相应时点减弱(P<0.05),细胞损伤轻微,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过度表达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热休克预处理通过下调JUN蛋白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2 mRNA含量变化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15 min后行再灌注,治疗组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1 u胰岛素(10μL,1×105u/L),缺血组则经脑室注入10μL生理盐水。利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1、3、5 d观察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后1、3、5 d治疗组海马CA1区可见呈阳性表达的Bcl-2蛋白,而缺血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则呈阴性;Western-blot分析,全脑缺血后1、35、d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电泳条带密度分别为2 890.791±213.616,3 147.396±243.561和2 594.834±204.736,明显高于缺血组的743.376±84.123,804.637±64.547和637.867±54.394(P<0.01)。全脑缺血后1、35、d缺血组及胰岛素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 mRNA相对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能通过促进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基因的翻译途径从而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引阳素胶囊中淫羊藿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C18保护柱;流动相为乙腈-20 g/L冰醋酸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10μL。样品加50%(体积分数)乙醇超声提取,浸提液过0.45μm滤膜后测定。结果淫羊藿苷线性范围为10.0-60.0 mg/L,回归方程为C=2.042×10-5A+0.554,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65%。结论本法用于引阳素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时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与谷氨酸(Glu)联合应用,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应用形态学、MTT法结合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Aβ25-35与Glu联合应用,对原代培养的基底前脑神经元存活率、形态学及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将100 nmol/L、1μmol/L Aβ分别和20μmol/L Glu联合用于培养的基底前脑神经元,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粗糙,立体感减弱,胞浆中出现深色颗粒,细胞肿胀或收缩;尼氏染色显示尼氏体减少;MTT检测显示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下降,100nmol/L Aβ+20μmol/L Glu组与100 nmol/L Aβ组间,1μmol/L Aβ+20μmol/L Glu组与1μmol/L Aβ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和截面积均减小。结论Aβ25-35可增加神经元对Glu神经毒性作用的敏感性,表明Glu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二磷酸果糖在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于术前三天及手术当日给予FDP,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再灌注后1 h(T1)、4 h(T2)、24 h(T3)及48 h(T4),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浓度(malondiadehyde,MDA)。结果实验组于T1、T2、T3三个时点CK-MB及cTnI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及T2两个时点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能够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及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健脾补血片中阿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C18保护柱;流动相:乙腈-0.378 mol/L冰醋酸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321 nm;流速0.8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结果阿魏酸质量浓度在1.0-1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26%。结论HPLC可用于健脾补血片中阿魏酸的质量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脐血CD34+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方法用磁性细胞分选试剂盒(MACS)分离出CD34+细胞后在含50 mL/L FBS,1×ITS,4.7 mg/L亚油酸,10-4mol/L 2-磷酸抗坏血酸的低糖型DMEM中培养,并以FGF4(100μg/L)、HGF(20μg/L)进行诱导。分别于生长因子刺激前和刺激8、16 d时留取细胞。通过RT-PCR对ALB、AFP、GATA-4等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LB蛋白的表达,并收集培养液测定ALB的质量浓度。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4+细胞的平均分离纯度>90%,达到分离要求。RT-PCR检测到诱导后的CD34+细胞表达ALB、AFP、GATA4 mR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诱导16 d的CD34+细胞出现ALB阳性表达细胞,ELISA检测表明诱导组8、16 d培养液中的ALB质量浓度明显增高,与诱导前和未诱导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表达白蛋白的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兔在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加生理盐水2 mL/(kg.h)组(B组)、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8mg/(kg.h)组(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各组于再灌注后306、0 min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中ET-1与NO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于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肝组织和血浆中ET-1均呈上升,但C组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同时肝组织和血清中NO呈下降,但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血清ALT、AST均升高,但C组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C组的肝脏淤血明显较A、B两组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异丙酚通过保护肝窦内皮,降低机体内ET-1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HI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藜芦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 (Re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了解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Res呈剂量依赖性缩小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梗塞范围 ;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释放 ;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ST T段的抬高 ;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光镜下的细胞损伤。结论 Re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