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参考西江下游航道整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水文资料、航道测量图、设计文件、科研工作成果、施工等资料,对整治工程前后西江下游河床演变、水流动力及泥沙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沙变异条件下航道设计水位研究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在对西江界首至肇庆河段重点滩段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特点,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航道设计流量,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潮汐、枢纽下泄非恒定流、航道整治工程等因素对设计水位的影响,然后确定航道设计水位。研究成果对于水沙变异条件下枢纽下游径潮流过渡河段的设计水位计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宫晓荔 《珠江水运》2011,(24):44-45
在对受潮汐影响的河流进行航道整治时,采取单一的疏浚整治措施常常无法长时间维持整治效果,应采取疏浚配合整治建筑物等多种整治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文试以鉴江下游鸡心埇河段整治与疏浚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李顺超  李欢 《水运工程》2023,(S1):34-42
岷江下游沙卵石弯曲分汊河段较多,不同分汊河段的河势特征与碍航特征迥异,山区河流弯曲分汊型河段不同的航道整治措施将导致整治点位水文条件、底质组成和河道结构产生明显不同的变化,对航道整治点位通航功能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采用1:100正态河工物理模型试验和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针对岷江下游霸王滩滩群弯曲分汊型航道整治措施进行研究,对山区河流弯曲分汊型河段航线选线、整治建筑物尺寸和间距等平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岷江下游霸王滩群弯曲分汊型河段III级航道整治方案。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航线布置并结合坝体调整、复式航槽开挖、下游布设潜坝或填槽等工程措施,可以实现增加水深、改善水流条件的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5.
西江下游是国家内河航道建设重点“两横一纵两网”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中的重要一纵,是连通珠江三角洲骨架航道网“三纵三横”的主干道,同时又是连通“两广”的主通道及南海出海的主要航道,航运地位突出。本文从西江下游的建设背景出发,重点介绍了西江下游整治难点、整治原则和工程措施,为整治西江航道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水库调流下游河段航道整治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道整治理论基本针对天然河流进行研究,对水库调流现象有所忽略,为此,本文针对水库调流下游河段提出了航道整治适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贺江下游航道优化开发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江下游航道兼有山区河流和渠化河流的特点,枯水季节局部航道出浅,长期以来等级低下,水运发展缓慢,影响了航运效益的发挥。建立了一维数学模型,研究枢纽调度运行条件下贺江下游航道的水位衔接问题、碍航浅滩的长度;并考虑山区河流枢纽渠化河段以及河口入汇自然河段的航道整治宽度、航道疏浚条件下水位的降落程度,分析了贺江航道适宜提高航道等级的可行性与适用条件。最后将碍航浅滩的长度、航道整治宽度和水位的降落程度作为航道优化等级确定的参数,综合确定了贺江下游航道的优化开发等级为Ⅳ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樟树至南昌河段的航道等级,满足快速发展的航运需求,在分析赣江下游重点浅滩—泉港滩群河床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了河工模型,利用整治丁坝、疏浚、护岸等工程措施,对该河段2个Ⅲ级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了2个不同整治方案的效果,并优化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布置。该整治工程于2006—2007年实施。对航道竣工图的分析表明:该河段的碍航浅区消失,达到了设计的航道维护尺度,航道整治效果明显,为全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9.
丁坝是常用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在发挥整治功能的同时,也会影响所在河段的生态质量。丁坝对河段生态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通过改变流场、流速、水深和河床冲淤情况,影响河段生境质量,其中坝田间的回流区是控制生态影响有利或有害的关键水域。文章以西江底栖动物和鱼类对栖息地流速、水深和底质的要求为依据,分析西江广东段的虎跳门口门浅滩和界首滩浅段,以及北江洪奇门水道玉米地段航道整治工程中丁坝对河段生态的影响。最后从合理选择丁坝坝址和构建生态保护型丁坝两个方面提出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天辉 《珠江水运》2007,(12):40-42
介绍了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饭铲石水下炸礁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引江济淮工程是兼有供水、航运、生态等开发任务的跨流域、跨省份的战略性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拟选择枞阳闸作为引江口门,并新建1000吨级船闸,作为菜子湖线路与长江连通的口门。核查枞阳小港航道条件,运用数学模型对船闸口门流态进行分析,得出枞阳小港具备开通航线的航道与通航条件。通过设计代表船型、设计航道宽度、水深、弯曲半径,提出连通航道的布置方案及合理的航线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许清文  史本宁 《水运工程》2020,(S1):150-153
郁江的河道演变对河流的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影响重大。以郁江贵港市区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河段的历史演变,对24个典型断面的断面特征和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近30 a河槽变化不大,河势相对较为稳定,河道各个断面有冲有淤且变化幅度较小;在现有水沙条件下,未来河段将呈缓慢淤积的趋势,贵港和桂平航运枢纽对河势及冲淤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达道河口至科美纳河口沿岸输沙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Luconia站长期波浪观测资料,采用两种方法对马来西亚达道河口至科美纳河口沿岸输沙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王韬  王华峦 《港工技术》2012,49(4):45-47
在正交贴体坐标系下建立长河段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详细阐述模型的主要方程、给定的边界条件、动边界的处理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等.根据广西右江那吉—鱼梁河段的实测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探讨关于长河段航道治理的相关问题,并采用Matlable可视化技术对河道地形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5.
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区水流流态复杂,而人工开挖运河存在交角大、汇入流量大的特点,对航道通航影响显著,需对支流口实施河道治理工程。针对平陆运河中牛江河、下底河支流汇入运河后入汇河段的干流通航问题,进行入汇河段水流运动特性的研究。基于RNG k - ε紊流模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不同设计工况下支流入汇情况,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不满足通航条件。因此,在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调整入汇方向、扩大入汇断面的优化措施,显著改善了通航水流条件,达到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朱江彦  陈琳 《水运工程》2016,(1):106-110
在长江数字航道维护管理平台建设中,应用ArcGIS API for Flex技术实现了维护管理平台航道底图的及时更新、快速发布与显示,让用户仅使用浏览器就能方便地浏览与查询辖区内的航道信息,对航道基本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提高航道维护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多病的长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看,长江,是祖国的一条大动脉.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全长6600公里)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全长6437公里),居世界第三.它流经18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流域耕地占全国的24%,人口占全国的34.2%,国民生产总值占31%,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35%,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年货运量占全国河流货运总量的60%以上.21世纪的宏伟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确定分西、中、东三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庆九龙坡河段航道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九龙坡河段成库前后通航水流条件及河演趋势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九龙坡河段的整治方案,并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浅碛开挖与修建整治建筑物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解决九龙坡河段的泥沙淤积及其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北江分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钜新 《水运工程》2002,(11):55-57
采用偏相关和复相关的方法分析了汇人珠江三角洲的西、北江分水规律,对影响90年代以来分流比异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马当河段实测水文、地形等基本资料,系统分析本河段近期演变规律和碍航特性,并进行趋势预测。结合该段航道整治规划目标,提出治理思路及航道整治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