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既有线网优化提升必然成为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可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提升既有线运能、提高既有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跨线运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直达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流,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益。文章以北京地铁1 号线与八通线跨线运行为例,对这 2 条线路实现跨线运行后的客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跨线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区域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的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志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1):6-10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交通衔接, 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涉及到是采用换乘方式还是组织列车跨线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的选择.从客流特征、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及设备兼容等方面对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的兼容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衔接方式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日本东京筑波线采用多种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为长度大、客流不均衡线路的高效运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总结分析筑波线线路条件、客流特征、快慢车停站方案、配线设置和越行方案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城市圈层划分、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分布不均衡等特点,提出采用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是实现重庆城乡总体规划半小时主城、一小时都市区时空目标的有效方式,并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对其采用快慢车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景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9):1-5
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准时性、捷达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指出车站配线的基本目的是为列车调度运行服务,提高列车调度机动性,灵活解决实际运行中的多种状态和功能需求。根据实际运营的需求和不同的功能要求,车站配线可以分为折返线、待避线、停放线、渡线、联络线、支线接入线、车辆出入线和安全线等8类。车站配线的设置必须从线网布局、车站分布、客流断面分布特征等全局考虑,并对客流预测、运行交路、发车密度、停站时分、列车满载率等基础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图例,研究了配线的分类、站点与配线的分布、配线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配线的规则以及配线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组织模式下,对乘客出行时间进行分析,建立乘客出行时间最小模型;利用遗传算法,通过MATLAB程序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客流量进行验证,开行快慢车后乘客总出行时间为25642 h,较开行前减少1054 h,节省出行时间3.9%.对比原运营方案,优化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乘客出行时间,为出行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6.
对规划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可通过合理地制定快慢车停站方案,来提高其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益最大化。在详细分析乘客旅行时间及企业运营成本构成的基础上,考虑乘客在快慢车之间的选择行为,以停站方案及快慢车发车频率为决策变量,以乘客旅行时间最短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合方案优化多目标整体规划模型,并设计结合模糊优化思想的遗传-模拟退火(GA-SA)算法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开行快慢车后,乘客总旅行时间可节约8.7%,企业运营成本可降低5.9%。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发展角度,阐明轨道交通需要组建快慢车运行的缘由,详细介绍当今世界采用的4类快慢车组合运行模式及其特点,提出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和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互联互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互联互通车站是实现不同线路间互联互通必不可少的关键节点。互联互通车站按照联通方向数量可分为Y型车站和X型车站,并分别设计其配线形式。运用列车模拟牵引计算和图解法,计算不同车站形式下的列车通过能力,并从车站规模、行车安全性、客流组织、通过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一岛一侧Y型车站相比双岛四线Y型车站规模较小,系统通过能力可达到30对/h;相比双岛四线X型车站,四岛八线X型车站在行车组织、客流组织、通过能力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缺点是车站规模大。 相似文献
9.
雒一帆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3):238-24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FAO(全自动运行)线路车站配线区人员登乘列车的需求,在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人员防护开关、设置专用通道和登车平台两种登乘方案,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登乘方案的作业流程和优缺点。研究表明:设置专用通道和登车平台的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登乘效率。最后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对专用通道和登车平台的布点及规格参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9)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相似文献
11.
叶富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2):40-45
以广州地铁21号线、14号线、知识城支线等3条相互联系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采用同一CBTC信号系统基础下,多线路列车跨线运营的可行性。重点讨论了列车跨线运营的CBTC子系统详细技术方案,并论述了不同运营场景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假定出行者可选择道路公交和市域轨道交通快线2种出行方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用以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路网中市域快线快慢车开行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选取某中小型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以1:5的比例开行快慢车,... 相似文献
13.
虚拟编组技术通过车-车无线通信实现车辆“虚拟连接”。虚拟编组列车车辆间无机械车钩连挂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进行动态连挂和解编操作,能够基于客流变化实现灵活的运输模式。本文以缩短乘客旅行时间和提高列车运输效率为目标,提出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案的优化方法,并基于实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早高峰客流OD(original-destination)数据给出优化设计结果。虚拟编组优化运行方案与现行方案的仿真结果表明,虚拟编组优化方案在保证运输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缩短乘客旅行时间,提升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姜臻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3):4-7
梳理轨道交通车站的管理业务,分析车站的智能化需求,采用多维方法研究智慧车站的定义内涵与关键技术,提出车站全自动智能运行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智慧车站的总体架构,从而使得轨道交通管理体系与城市管理体系相适应和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的建设优势,为上海乃至全国轨道交通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田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Z2):67-68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无人驾驶系统在设计、应用中需重点关注的关键问题。无人驾驶系统全面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自动化、集成化水平,是未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有效提升运营服务品质的途径相对较少,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作为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突破,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需求。针对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根据不同线路特点和运营需求,提出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 4 种方法,分别是利用大的行车间隔开行快车、利用交替式跨站停车开行快车、利用故障停车线开行快慢车、利用小交路折返开行快慢车。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各种方法的开行原理、优缺点以及运营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需要改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列举了折返站典型的配线和信号平面布置型式。通过总结各信号系统供货商的折返能力仿真计算数据,从折返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选择折返站的型式,并提出了进一步通过折返能力的信号平面布置方案,供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关键网络节点,设备设施故障、客流拥堵、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等方面都会给车站运营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车站换乘方式的安全风险要素,着重从车站客流与设施能力动态匹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车站换乘方案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流量平衡原理的换乘设施上的客流动态推算方法,利用该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该车站换乘方案的安全分析与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