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站厅形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站厅是客流集散的枢纽,站厅的形式应结合车站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换乘设计主要特点的分析,着重介绍了车站换乘厅布置、换乘通道及对1号线常熟路站改造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轨道交通2、10号线南京东路站为“厅-厅”通道换乘,介绍了10号线车站建筑的组成、车站总平面、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层、换乘通道以及车站附属建筑的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火灾工况气流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站消防热烟试验有关资料,提供屏蔽门系统制式车站站厅或站台公共区火灾工况的防排烟气流组织要点和结果,以期得出符合工程消防要求的结论,供同类型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诱导缝在释放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的纵向内力、控制车站的纵向变形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介绍一种新型的诱导缝设置方式,并通过新型止水材料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站的应用分析,总结新型诱导缝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使用经验,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紧邻既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引起既有车站变形的风险。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2标民生路站—昌邑路站区间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6号线民生路站,介绍了工程紧紧围绕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超小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以及紧邻既有运营地下车站开挖基坑沉降保护控制措施。该工程做法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部分区段采用了带敞开轨道区风口地下一层车站的形式,结合部分车站的建筑设计实例,介绍了不同层面的站台、站厅布置,以及轨道区直排风口设计布置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车站与商业的一体化开发,给车站和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带来了很大挑战。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莲花路站商业广场的设计过程,分析了轨道交通升级改造过程中和建成后车站与商业一体化开发的消防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消防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为后续类似升级改造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地下结构的防水效果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特别是当采用叠合式结构的地下车站位于零覆土的河道下方时,结构防水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工程,从防水材料与防水构造两个层面介绍和分析了河底零覆土叠合式结构地下车站的防水技术,可为类似工况条件下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工程建设在老旧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将成为常态。以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博爱路站主体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保护为例,详细分析了车站施工各工况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采取的设计、施工、监测等措施。这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消防标准的不断提高,建筑物中风管的防火保护要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松到严的过程。结合现行消防标准及工程建设对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风管防火保护要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设工程中风管防火保护的执行标准、实施范围、工程应用等内容,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轨道交通后续换乘线路工程建设中,为了缩短乘客换乘距离,新建地下车站需要下穿既有高架线路。结合轨道交通12号线龙漕路站工程,详细介绍了新建地下车站基坑近距离下穿低净空高架施工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采取的桩基托换、MJS工法桩等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站城一体化"建设理念的发展,乘客对地下交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以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清水河站为例,介绍和分析了通过设置Y型柱加强车站艺术效果、Y型柱结构受力体系、结构受力计算、节点特殊处理方式以及施工关键技术,可为后续类似轨道交通车站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当前上海部分轨道交通车站防排烟风管防火板使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就防火板凝露滴水问题对其材质进行了剖析,对防火板材质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和建议,以确保轨道交通车站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广兰路站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车站的规模控制及消防疏散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均存在换乘距离长、换乘不便利等问题。介绍了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案的类型、控制因素及相关原则等,分析了相关高架站换乘方案设计案例,给出了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建议,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应用BIM技术,可建立三维、动态、实时、可视化的管理系统。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嘉善路站至汉中路站的区间隧道施工,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监测与管理过程。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施工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体现了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与景观环境整合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整体风貌,还可以使城市不同空间类型之间的联系更好融合。结合深圳皇岗口岸站与市政地下变电站综合设计项目,介绍了综合运用景观设计、城市空间设计的方法,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与周边环境有机整合应注意的问题。这给类似工程的建设、管理者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始终是车站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上海地质条件和地下车站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首次在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中,将车站治理渗漏水作为防排水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设计,形成《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排水专册》,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车站结构治理渗漏水技术。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济阳路站是上海轨道交通6、8、11号线的换乘枢纽站。它由三线车站、联络线及围合区等多部分组成,结构复杂,工程量大。介绍了车站结构设计的特点,并对下沉式广场与车站的结合、完全敞开式出入口、盾构远期穿越已建结构等关键节点做了概述,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