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普速铁路通常开通时间较早,线路沉降、移动、变形等问题随着运营不断累积,威胁着列车的运行安全。为控制并解决普速铁路实际线形和位置与最初设计线形和位置相偏离的问题,本文参考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模式,结合既有普速铁路实际运营环境和状况,提出建立普速铁路控制网的方案。普速铁路控制网的建立主要依托大地坐标系中选取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利用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线路沿线控制点空间坐标的确定。普速铁路控制网既有助于保持既有普速铁路的技术状态,又能显著提高养护维修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为我国铁路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当复兴号动车组于既有普速铁路开行时,由于动车组运行功率大、追踪间隔短,首先遇到的是牵引供电能力不适应,经运行部门多专业与动车生产厂合力探索了普速铁路开行复兴号动车组的供电能力适应方案,既有具体线路、车型的应对措施,也积累了具有普遍意义经验和方法,为普速铁路进行入动车时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介绍杭长客运专线中与既有车站并站设计的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从高速车场与普速车场的配置方式、到发线数量、跨线设备、工区设置、渡线设置等几个方面讨论高速与普速铁路并站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北京发展市域(郊)铁路的必要性及优势;从对市域(郊)铁路重要性认知不足与体系缺失、既有普速铁路线路能力不足、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当前北京发展市域(郊)铁路存在的问题;从枢纽设计、制度设计、商业模式设计方面,对北京发展市域(郊)铁路提出了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及改造,枢纽地区车站、编组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不断有新增线路引入既有站,很多车站站场规模逐渐趋于复杂化。结合设计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对普速铁路复杂站场列车信号机设置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提出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系统设置及设备配置、监测信息传输及网络设置、系统供电等方案,可作为今后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围绕普速铁路线路设备修理在满足安全性、平顺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实现线路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的宗旨,分析普速铁路线路设备现状和存在不足,提出普速铁路的轨道结构标准,阐述线路设备大修应遵循的原则、大修项目的划分、大修工作重点以及线路设备维修的原则、模式、线路设备维修主要项目及检查要求,结合当前实际提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明确目标,对普速铁路线路修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铁路通信信号用电缆槽的基本技术条件,分析对比了有机复合材料和无机复合材料两种电缆槽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效果,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针对普速铁路自动闭塞区间信号点布置多样、区间信号点最高编码码序提升、区间信号点类型种类多且名称复杂混乱的现状,基于区间信号点的编码码序,以及其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区间信号点类型的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在普速客货列车共线运行、重载铁路、铁路枢纽、既有线提速等不同运营场景下,适用于普速铁路自动闭塞区间不同最高编码码序、不同区间信号点布置情况的所有区间信号点类型,并将其应用于普速铁路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工程设计中。实际的工程应用实例表明,构建的区间信号点类型名称简单、含义清晰,具有通用性和可拓展性,适用于普速铁路自动闭塞区间信号点的所有布置情况,能在普速铁路所有的自动闭塞区间工程中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客货共线铁路特点,从截面选型、桥面布置、箱梁设计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挡砟墙、电缆槽等构造特点进行介绍,特别是大吨位锚具在设计中首次推广使用,为简支梁设计优化提供了方向。客货共线铁路简支箱梁设计不仅能够缩短桥梁施工工期,而且易于控制施工质量,是对客货共线铁路建设中组合T梁结构形式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正>因高速铁路具有高安全性、高速度、高计划性、集中调度的特点,相比普速铁路来讲,对通信通道种类、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如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应急处理、运行监测和控制等各项信息传送均需通过通信传输网进行传输,通信传输网的组网方案直接决定各项信息传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国高速铁路通信传输网络从设计源头和相对普速铁路相比,比较完善且具有  相似文献   

12.
普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通常需要在小曲线半径路段安装软定位装置。本文基于对接触网软定位的要求,列举了目前常用的3种软定位方式,分析了小曲线半径处使用软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有弯曲外形又能限位的定位器即折角定位器,并通过现场安装试挂证明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判定RPC型铁路电缆槽盖板和人行道步板是否满足工程具体要求,依据Q/CR 2.1—2014《铁路电缆槽盖板和人行道步板第1部分:活性粉末混凝土型》,设计出一套检测上述产品抗裂性及承载能力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工作适应性强,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RPC型铁路电缆槽盖板和人行道步板的检测,而且能够实现装置的自由移动和盖板的几何对中,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测得的抗裂性及承载能力数据与厂家提供的代表值相差甚微。  相似文献   

14.
普速铁路小半径桥梁,在小半径曲线条件下会出现桥面宽度需要加宽,梁缝过大的问题,其设计不同于一般普速铁路全桥设计,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需进行梁部或墩台的特殊设计。在勘设过程中应尽量优化线路以避免小半径曲线上桥而产生的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既有铁路各类视频系统封闭、归属不同管理部门的不足,建议将其统一纳入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构建高速、普速铁路统一的综合视频监控平台,提供视频综合利用,实现统一管理、分发和共享,保障运营安全和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铺架方案是铁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施工总工期。采用天水至平凉铁路、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及兰州至合作铁路三个普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工程数据,按目前的铺架技术装备标准及进度指标来研究不同铺架方案的铺架工期及施工总工期。提出普速铁路铺架方案设计思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以量化指标反映不同铺架方案对工期的影响,据此得出推荐铺架方案。论述分析普速铁路铺架方案设计过程中需把握的主要原则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贯通线全电缆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长期以来我国普速铁路10kV贯通线采用架空方式为主、电缆线路为辅,10kV贯通线中性点采用不接地系统。高速铁路10kV贯通线大量使用电缆线路,长距离电缆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远大于架空线路,且10kV贯通线电缆线路与通信信号电缆长距离接近平行敷设,应对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综合研究,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10kV贯通线全电缆线路特点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以指导工程设计。研究结论:经调压器供电的10kV贯通线全电缆线路中性点宜采用低电阻接地,当调压器容量为250kVA及以下时,中性点可采用直接接地;低电阻接地的电阻值宜按单相接地电流小于400A、接地故障瞬时跳闸方式选择;变配电所接地网电阻值宜按R≤1Ω设计。  相似文献   

18.
根据线路运营数据,针对树害等自然灾害对线路故障的影响,分析了普速铁路10kV线路采用高压电缆长大线路敷设的优缺点,并对接地方式、无功补偿及保护配置的相应改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时速160km动力集中动车组技术装备特性分析基础上,在车体系统、内装系统、设备系统等方面对比时速160km动车组与25T型客车,研究其旅客运输服务提升效用。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在普速铁路开行时速160km动车组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对策及目标市场,提出在普速铁路开行时速160km动车组,将有利于提高既有线旅客列车装备水平和服务品质,形成新的客流增长点,增加普速铁路客源,提高普速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路基电缆槽由于布设位置、结构设计、施工等原因易发生横向排水困难,使地表水下渗基床,从而引起基床积水、翻浆、冻胀等路基病害,影响铁路安全运营。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明确了电缆槽导致路基病害的演化规律,指出电缆槽及其与基床表层间离缝为地表渗水的便利通道,电缆槽埋设位置阻碍了基床积水及时排出。为降低电缆槽对路基的影响,避免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提出了新的电缆槽布设方式和结构设计方案,为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结构优化及病害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