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经济、产业和人口向城市群和都市圈不断聚集,市域(郊)铁路呈快速发展趋势。以北京轨道交通平谷 线快慢线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线路长度和沿线设站条件,推荐不同的线路区段设置不同的速度目标值。统筹考虑 客流特征、乘客乘车便捷、运营管理便利等因素,远期推荐采用 3 交路方案。依据高峰小时各站乘降量、车站功 能定位、主要换乘站、规划时间目标等因素确定快线停靠站点。平谷线客流具有较大的潮汐现象,建议其早高峰 上下行组织不对称发车。结合规划时间目标和配线方案,远期计划早高峰开行 4 对快车。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鉴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国铁制式和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发展需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拓展的局限性,本文对浙江省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及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并从运输服务的基本特性、运能要求、站间距、速度等级、运营组织等方面对市域交流制式主要技术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设计建设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1)浙江省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及技术标准体系可归纳为直流120km/h制式和市域交流制式两类;(2)直流120km/h制式可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拓展而来,拓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开行大站快车的运输组织模式、提高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并加大地下线路限界、提高舒适度标准以及优化配线设置;(3)市域交流制式的速度目标值在确定时间目标值和深入分析客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的工程投资、与时间目标值的适应性、与车站分布的适应性等综合确定,该制式可适应更高的速度目标值和更长的线路长度;(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3.
巴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布置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巴黎市域轨道交通(RER)线的发展建设过程和线路特点,并重点研究了市域轨道交通线的几种主要车站布置形式。折返站布置能适应一端折返,且能满足列车越行的需要;终点站的折返能力和存车能力加强;换乘站合理设置侧线、渡线和相应的连络线;分岔站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主线和支线间的行车干扰,方便乘客换乘。这些市域轨道交通线线路、车站设置的特点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线的规划、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2020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进入市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期,市域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客流特征、最高速度、运营组织、车型选择等逐渐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其研究方法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类似,但仍存在一定差别,尚无统一的研究模式可参照。文章通过剖析市域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客流特征、车站分布、时间目标、最高速度、车辆制式、网络互联互通、线路敷设方式等技术特征,并对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抽丝剥茧,得出一种市域轨道交通车型选择方法。通过南京都市圈相关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验证与分析可知,该方法思路清晰,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供其他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是我国第一条经济区内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如何选择设站数量直接关系到该线的功能定位。本文从客流、车站数量、运营组织、工程投资等方面对该线的设站数量进行了分析,推荐采用14站方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走向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加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和网络化。随着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研究,探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及其规划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标准。 研究方法:通过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技术特征和客流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三种轨道交通方式在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方面的异同,借鉴国内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提出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研究结果: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在采用的技术标准方面应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标准。 研究结论:为了我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除加强行政区内各层次交通规划编制外,同时应加强区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相关规划的协调,整合区域内各层次轨道交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的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列车运行交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随着市域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和城市格局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沿线客流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列车开行交路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客流需求。提出了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服务水平、线路通过能力、列车运用、车站布置以及客运组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并给出市域轨道交通线列车开行交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市域铁路车站功能需求、运营管理及客流组织特点,通过数据横向对比分析、仿真模拟及论证,确定市域铁路车站客运通行设施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及建议标准。市域铁路车站客运通行设施服务水平等级建议为D—E级。设计参数取值应尽量满足适宜通过能力的要求,且不应高于最大通过能力的标准。建议取值小于我国地铁规范要求,高于我国城际铁路规范要求,符合《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利于指导市域铁路车站建筑设计,保证市域铁路车站客运设施配备合理。  相似文献   

9.
市域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为提高运输效率,市域铁路要求列控系统满足3 min追踪间隔,而站后折返间隔成为缩短追踪间隔、提高运输效率的最大障碍。应用于莞惠城际的CTCS2+ATO列控系统虽然具备半自动折返功能,但无法满足市域3 min的站后自动折返间隔要求。CTCS2+ATO列控系统应增加自动折返功能,以满足市域铁路需求。建议车载ATP实现快速换端、快速启机,减少换端过程耗时;建议车载ATO实现快速发车、快速运行、快速停车,减少运行过程耗时;建议CTC实现自动办理折入进路、自动办理折出进路,减少进路办理耗时;建议为不同编组列车设置不同的停车点,提升不同编组列车的折返效率;建议优化折返站的车站股道有效长和车站咽喉区长度,尽量减小折返进路长度,提升折返效率。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经过实验室验证,可以满足市域铁路的3 min折返间隔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服务于城市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组团的交通系统,其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可根据城市的发展与客流的变化,按需选择初期贯通运营、适时拆分运营的模式。国家出台的多项文件也提出促进各种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的要求。本文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采用贯通运营方式在运营组织、土建工程、机电设备系统等方面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既有案例对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须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供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参考。研究结论:(1)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互联互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轨道交通未来发展的趋势,两者进行互联互通会在许多方面产生影响,要对主要建设方案进行深入比选分析后进行确定;(2)采用贯通运营方案在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要在运营组织方案、工程改造、机电设备系统等方面重点进行考虑;(3)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应在设计阶段充分研究贯通运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轨与城市轨道贯通运营项目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方案是指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先后登乘的列车以及相应的乘降车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集合。在乘客旅行时间划分和基于“二阶段法”的乘客可行乘车方案搜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AFC数据和列车时刻表进行乘客乘车方案辨识的方法。首先定义旅行时间匹配度,并在构建随机时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随机时间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乘车方案的时间匹配度指标;然后利用时间匹配度,提出基于列车容量限制的乘客乘车方案的辨识方法;最后介绍该方法在某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提出的辨识方法利用大量轨道交通数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都市快轨是在我国都市圈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轨道交通干线,以京雄快线为例,以探索可推广的都市快轨车站设计标准为目的,使其兼有铁路的快速通达和城轨的公交化运营两方面优势,并与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相融合。梳理传统铁路客运站与城轨车站的特点和差异,以因地制宜、各取所长作为设计导向,剖析京雄快线各站点在线网中的功能定位,分为城市重大交通节点、城市级、区域级,提出面对差异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开发强度做好建筑空间一体化。面对都市快轨快速通达的乘客诉求,采取公交化运营缩短旅行时间,提供高效便捷的换乘、接驳服务水平。面对列车高速越行产生的风压,设全高站台门隔绝轨行区与乘客候车区,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采用“桥建分离”的结构形式,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满足风压计算强度要求。面对都市圈轨道先行,圈内各区域发展的不确定性,在站型选择和总体布局中为都市轨道线路未来逐步成网预留好主支结合、不断生长、网络化运营的拓展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全评价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的有力保证。阐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评价原则:系统的每一个危险源带来的风险都应当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系统所有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目标,安全目标采用系统造成的每位乘客在单位旅行时间内可能出现伤亡的概率进行衡量。给出基于危险源分析的安全评价方法和安全生命周期中的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厦漳泉区域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现有交通设施,认为区域具备一体化的基础。厦漳泉都市区需要覆盖中心城市及周边组团、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以通勤和弹性客流为主的区域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围绕厦门开展规划,兼顾都市区及厦门市域快速出行功能。依据国内外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运营经验,在现有公路、铁路网络已实现厦漳泉城市群间点到点直达交通联系的前提下,推荐厦漳泉区域轨道交通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模式。在邻近城市间1 h可达的时间目标下可选择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的地铁车辆,开行多种运营交路及快慢车,分时分地满足客流需求,并提高乘车舒适度。区域快线宜尽早规划,修建时机取决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跨站停车方案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人均乘行距离不断增长,使得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的列车停车方案成为必要,以满足越来越多乘客出行的需要.介绍轨道交通列车不同的停车模式,分析轨道交通跨站停车模式下影响乘客出行时间的相关因素.建立基于乘客总体出行时间节省最多的轨道交通列车跨站停车0-1整数规划模型,利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禁忌搜索算法用于该问题求解的优越性,得出最优轨道交通列车跨站停车方案.对与目标函数值相关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最高运行速度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调节跨站运营条件下的发车间隔和停站时间可使目标函数,即乘客总体出行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假定出行者可选择道路公交和市域轨道交通快线2种出行方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用以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路网中市域快线快慢车开行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选取某中小型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以1:5的比例开行快慢车,选择市域快线出行的乘客量将增加16.71%,总运营效益将提高13.26%。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  相似文献   

19.
市域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市域铁路是一种新型运输模式,其线路长度、站间距、速度目标值等均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铁路之间。在某些城市、某些地段,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铁路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市域铁路本身就可能是快速铁路的一段,同时又具有城市轨道交通功能,所以其速度目标值的研究尤为重要。鉴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适用市域铁路的设计规范,以在建的东胜至鄂尔多斯机场铁路为例,具体分析适宜本项目的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20.
互联互通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组织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乘客换乘次数,节约出行换乘时间,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列车及其他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基于重庆牵头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在设备设施已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列车运营组织的互联互通,总结列车跨线交路方案设计原则和步骤,研究确定快慢车行车组织下越行站数量,归纳互联互通列车开行方式及行车间隔的公倍数规律、周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以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行车组织进行验证,以期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