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冯叔瑜院士,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赴前苏联留学,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工程爆破专家。历任中国铁道工程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爆器材学会理事,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1995年作为工程爆破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3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隆重举行了双聘院士聘任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受聘成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双聘院士。院党委书记王君历主持聘任仪式并宣读铁道部人事司通知和  相似文献   

3.
张孟桥 《科技交流》2007,37(4):F0003-F0003
2006年9月25日,刚刚参加完西安国际建筑科技大会的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的杨秀敏、周丰俊、卢耀如、李坪、王景全、江欢成、周福霖、张杰等8位院士应邀专程到我院参观指导。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召开隆重的成立大会,江泽民同其他党和政府领导人会见了首批院士。在这群科学界精英中,有一位岩土工程学家,他就是铁科院研究员周镜。 周老年近古稀却还精神矍烁,从年轻时到现在,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许是他恬澹平和的性格给人一种亲切感,使我采访这位知名学者时毫无拘束,就像和老熟人拉家常…… 归去来兮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的周镜,1947年秋赴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攻读研究生。提起这段经历他  相似文献   

5.
没有理想的人是平庸的人,没有梦的人生是枯燥的人生。 王梦恕院士几十年来以大山为伍,以青石为伴,是我国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他的主要贡献有: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室内及现场试验;实现了大断面、  相似文献   

6.
周镜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9年春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爱国热情的周镜,克服重重困难,于1950年秋回到祖国,投入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之中。 他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路基边坡稳定、路基支挡结构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他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筹建了我国铁路系统的第一个土工试验室;组织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路堑边坡坡度的原则;提出了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的上墙土压力的方法及挡土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判别式;在我国最早提出了较全面的“静力触探应用技术暂行规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1993年第一批被授予“詹天佑成就奖”。1978年至1991年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的秘书长,1991年至1995年被推  相似文献   

7.
2000年新年伊始,我国远动科技战线传出了又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西南交通大学在西安—安康电气化铁路运动控制的一项国际投标中一举中标。这是中国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运动技术的又一重要标志,人们为之祝贺,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远动科技开拓者钱清泉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的丰硕成果而喝彩。 钱院士1960年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自古江南多才子。陈院士1932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195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此时,正逢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动工兴建,他满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来到新组建的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从此,与大江大河  相似文献   

9.
国敢 《铁路计算机应用》2010,(6):I0001-I0001
2010年6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徐扬生一行应邀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参观交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忠文、电子所所长史天运及有关专家同来宾就智能铁路交通系统等领域进行了技术交流与座谈,并陪同徐扬生院士一行参观了所研发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徐扬生一行应邀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参观交流。中国铁道科学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共产生48名新院士.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秦顺全以高票当选.这位来自我国桥梁建设第一线、年仅四十多岁就有着骄人成绩的年轻院士,却在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上耕耘了二十多年,亲自参与主持了多座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解决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据参与规划起草的一位专家透露,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最富新意的“自主创新”战略,它将上升到与“改革开放”平行的高度. 神六飞天,举国欢腾,世界震惊。神六飞天的成功再次证明: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有出路、才有市场,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没有话语权。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也同样面临着自主创新这一时代课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实现“国产化”的今天,轨道交通业实现“国产化”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坚,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如何把脉“国产化”之路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曾庆元教授获第三届詹天佑成就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对长沙铁道学院来说,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大家在一个起言及此事,高兴之余自然都流露出对这位74岁高龄的老院士在列车一桥梁系统研究领域坚韧不拔、执着探索精神的由衷敬佩。曾教授当选院士后,著名桥梁专家、两院院士李国豪教授在写给他的贺卡中说:祝贺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你多年从事铁路桥梁振动研究,取得了很好成果,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运量大和快速安全等特点。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我国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但如何优质、安全地建设节约型城市轨道交通,本刊高级顾问王梦恕院士认为,目前在建设的理念和做法上还有很多欠思考的地方,必须深入研究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院士,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一份如履薄冰的责任。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辛勤的耕耘,他们用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在外界人士;看来.用毕生精力投身专业科研领域并取得最高成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几个领域都能做到有所建树简直不可思议,徐寿波院士便是这样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经过40多年来的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多种类型的轨道交通已成为中国大城市的交通主动脉。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运营轨交线路的城市达到13个,开通运营线路59条,总里程1713公里。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建设规模约为2500公里,总投资约为1.2万亿元。预计至2020年中国大陆有大约40个城市将发展轨交,总规划里程700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17.
简水生院士,光纤通信、光电子器件、光纤传感、全光网络、空间光通信及电磁兼容专家。1929年10月25日出生于江西萍乡。195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1957至1959年留学苏联。历任北京铁道学院讲师,北方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通信学会线路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首创了消除螺旋效应的屏蔽理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经历了“战备为主,兼顾交通”和“规划引导型”等发展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一些大中城市兴起一股兴建轨道交通的热潮。但建设热潮中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特别突出,这既不正常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记者专访了本刊高级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审视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以指导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经历了"战备为主,兼顾交通"和"规划引导型"等发展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一些大中城市兴起一股兴建轨道交通的热潮.但建设热潮中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特别突出,这既不正常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记者专访了本刊高级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审视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以指导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加强市政公用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要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优先领域,超前规划,适时建设:为此,本刊就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专访了中国工程院施仲衡院士,他对目前中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轨道交通的几个问题发表了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