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限—边界元法在桩基工程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边界元濡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问题的基础上对单桩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和数值法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证明了有限-边界元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声边界元法,是识别和预测噪声的一种新方法。介绍了声边界元法的理论及计算步骤,并应用声边界元法计算了汽车驾驶室内空气振动的共振频率和频率响应特性、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声频率响应函数、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的方向性及辐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极限平衡分析、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离散单元法、流行元法、边界元法等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应用情况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非轴对称饱和弹性土层动力响应分析的基本解,推导出有限厚饱和土层和饱和半空间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再由层间内界面连续条件建立三维非轴对称分层饱和土体总刚方程。该方法不要求对土体自然层(有限厚度)作薄层离散,也可方便处理层内荷载的影响;总刚方程可直接用于计算边界元法中边界积分方程要求的影响函数(GREEN函数)。  相似文献   

5.
在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近似解析解相耦合的混合法,并编制计算程序SPSA2。采用双曲线模型,考虑桩身与桩周边界上的剪切滑移非线性,采用指数函数,模拟桩周介质的非均质性。提出LDBPs有效桩长的概念,系统分析有效桩长与桩顶容许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边界元法研究排气消声器的消声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边界元数学模型对消声结构传递损失进行了仿真计算。在试验验证简单扩张腔的传递损失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边界元法探讨了排气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及其提高消声性能应抑制的频率点,为进一步改进指出了可能性。研究表明,利用边界元法进行排气消声器的三维仿真分析,可以用于指导实际产品的设计与改进。  相似文献   

7.
钻孔灌注桩桩尖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廷 《公路》1998,(1):35-37,51
试桩实践证实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的极尖部分发挥抗力所占桩的极限承载力比例很小,与JTJ024-85规范中公式4·3·2-3计算值相差较远。原因是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尖部分发挥的抗力远未达到极限状态,为了安全和可靠建议取消公式4·3·2-1的桩底抗力计算部分。  相似文献   

8.
基桩轴向刚度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利民  陈竹昌 《桥梁建设》1997,(2):55-57,70
提出了基桩轴向刚度的非线性问题,而后从基桩P-S曲线的非线性状出发,给出了用Gauss-Newton法拟合基桩P-S曲线,计算基桩轴向刚度的方法,研究了桩身材料,桩的长径比,桩端阻力及桩顶轴向荷载等因素对基桩轴向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平面空气轴承压力场计算的积分形式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平面空气轴承压力场计算的边界积分方程,根据积分方程,利用边界元理论,建立了相应的边界元模型。最后,用该模型计算了平面空气轴承的压力场,并与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挖孔嵌岩桩桩底扩孔对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桩的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的共同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摩擦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对嵌岩摩擦桩的扩底与承载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理论,为指导了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对工程实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弹塑性有限差分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协调,建立许漯高速公路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路基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计算模型,研究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路基的变形特性。分析了桩间土模量、桩长及面积置换率等参数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沉降、桩端沉降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了微型夯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为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沉降计算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盘式制动器接触界面压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保吉  朱均 《汽车技术》1998,(11):5-7,34
采用边界元法对盘式制动器摩擦衬片与制动盘接触界面问题,动态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运用柔度矩阵技术提高了计算的效率,考虑到摩擦接触过程的不可逆性,给出了增量加载过程求的一般格式。最后,地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对制动器设计和热分析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丰富扭转波在低应变中数值计算理论与应用,提出了完整桩的一维扭转振动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完整桩中扭转振动的动力响应,得到了其桩顶的理论速度时域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较常规的差分法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陈宏友  李彬 《中南公路工程》2002,27(1):40-41,44
本文介绍了桩承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从定性上分析了桩承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在的加固机理,并提出采用太沙基土拱理论和顾淦臣圆形边界张拉薄膜理论推导的计算公式对桩承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发展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坤  殷宗泽 《公路》1998,(10):31-36
通过对路堤沉降随时间发展计算方法的探讨,提出了将可考虑填土荷载宽度及桩土非均质性的半解析元法与沉降随时间发展的指数法相结合,进行沉降随时间发展的预测,并将此法应用于宁通一级公路K102+990路堤断面复合地基沉降的实际计算,同时与实际沉降观测曲线及根据比奥固结平面有限元数值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广东虎门大桥东塔桩基大吨位静载试验的加载系统,桩身混凝土应变测试,P-S曲线,桩壁摩阻力的测定及计算新方法,分析评定桩基的承载力,为科学合理地确定桩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点法推算桩-网复合路基工后沉降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桩--网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式,尤其适合在天然软土地基上快速建造中堤或堤坝类构筑物,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合适的计算其工后沉降量的方法。路基沉降观测曲线包含了“网--桩--土”体系共同作用的丰富而全面的信息,以此为基础,考虑桩--网复合地基的具体情况,推导了三点法计算工后沉降量的公式,该公式简单实用,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群桩承载性状的数值计算,是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为研究桩-土相互作用,采用一种既简单又符合土体成层、非均质实际情况的有限层计算模型。该文论述的计算模型不仅能满足工程实际的弹性计算要求,还研究了桩周土体的非线性特性。同时,还综合应用弹性理论法和荷载传递法的优点模拟桩的承载性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其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有限层方法计算超长群桩基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荷载分离法”研究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试验的独特优势,采用作者提出的“荷载分离法”研究了群桩复合地基复杂的承载机理和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将:“群桩-土-承台”的相互作用问题层层剖析,分别得到了“承台-土-桩”和“桩--土-桩”体系的相互作用的性状与机理,讨论了附加应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特点,归纳了“群桩-土-承台”体系在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3种“削弱”与“增强”机理。比较了群桩中的一根基桩和单桩在承载性状上的区别,从而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不仅对复合地基的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也同时证明了“数值仿真试验”研究手段在岩土工程领域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别将桩的受荷模式作为被动桩和主动桩考虑,建立了路堤荷载下软基桥台桩基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式。以Ito法计算被动桩侧极限土压力,并将其作为桩所承受的被动荷载;将桩视为一维结构单元,利用p-y曲线法来考虑桩后土体的非线性及成层性,从而建立了桩身位移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并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