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图像识别技术ORC(即光学字符识别),提出了汽车整车上牌章证信息智能核对系统,将车辆上牌单证与法规单证关键信息进行智能化识别、核对和信息存档,提高单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极大提升了整车质量在线检验效率,也为整车产品精确追溯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     
M MI(Multi MediaInterface)是奥迪多媒体交互系统的英文缩写,新一代MMI系统随着新一代TT的内饰正式发布。新一代MMI使用了新的菜单界面,提升了搜索功能和语音控制效果。通过光学感应器的应用,控制旋钮操作起来更加精准,其精准度可达0.01mm。同时该系统还可以识别多手指操作,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进行滚屏和放大操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固定时长的预瞄时间无法真实反映驾驶人预瞄行为的问题,首先对自由流条件下的驾驶人视觉特性进行研究,得到直行路段驾驶人注视点多分布在车道中央、弯道路段驾驶人注视点多分布在内侧边缘线附近且视线近似与内侧边缘线相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究直行和弯道路段驾驶人预瞄时间的求解方法,并借助驾驶模拟器进行试验,获得了17位驾驶人的预瞄时间。由于预瞄时间的原始数据分布离散程度高,难以直观地体现其随道路线形的变化规律,因而对预瞄时间随道路线形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分组求中位数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最终构建预瞄时间关于道路线形的分段线性函数和非线性指数函数。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不同类型的预瞄时间(固定时长的预瞄时间、分段线性函数预瞄时间及指数函数预瞄时间)对人-车-路闭环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预瞄特性会对车辆的轨迹跟随和车道保持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在闭环系统中使用随道路线形变化的预瞄时间可以显著提高车辆的轨迹跟随绩效,确保车辆在指定车道内行驶;驾驶人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具有自适应性,通过其视觉特性可准确感知环境变化,并据此调整决策目标及其操纵特性。  相似文献   

4.
高扬  雷昱  雒旭峰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3):89-91,104
从我国民航空中交通量不断增加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分析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仔细研究ADS-B与多雷达协同监视系统对雷达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探讨了一种将星基ADS-B监视技术与陆基多雷达监视技术相结合的理论模型,为将来对该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多点预瞄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通过选取多个预瞄点建立仲裁规则,以最能表征车辆偏离车道中心线的预瞄点作为误差输入,设计前馈控制加反馈控制的横向位置控制方法.并进行实车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智能车辆多采用毫米波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的传感器,以实现驾驶辅助功能。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电磁抗扰能力将影响车辆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现和行车安全。文章在对毫米波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目标识别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目标激活毫米波雷达系统,并在不同等级场强下进行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抗扰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毫米波雷达系统在一定场强下受到了外界电磁信号干扰,出现了较严重的情况。通过这次系统的研究,不仅为企业研发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测试规范的制订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主动安全软目标物能够模拟真实交通参与者,是车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雷达反射特性与真实交通参与者的一致性不仅直接影响测试结果,还是汽车障碍物识别的关键参数。因此,对影响主动安全软目标物雷达反射特性的填充吸波反射材料的性能需求进行研究。根据主动安全软目标物的毫米波吸波反射特性要求,制备新型吸波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吸波材料制备主动安全软目标物,其雷达目标散射截面积(RCS)能够满足 ISO 标准中的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预瞄算法中,预瞄位置的确定需要大量坐标变换,影响运算速度;且通过线性插值计算预瞄点坐标和路径方向,会使预期路径方向在路径点处不连续,导致人-车-路闭环系统仿真出现振荡.为此,本文中提出一种无需坐标变换的圆弧预瞄位置确定算法,并通过三次埃尔米特插值实现对局部路径的光滑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效果良好,运算速度较快;且采用三次埃尔米特插值代替线性插值,可有效缓解闭环系统仿真振荡.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1.
结合常用的车载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和扩频通信技术,针对通信与目标探测相结合的综合波形设计、硬件实现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直接调制的调频连续波(DM-FMCW)的一体化系统,通过仿真结合理论推导验证信号合成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一体化测试系统。结果表明: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通信信号并不会影响雷达性能;一体化信号的通信误码率与QPSK信号相同,雷达速度分辨率为0.1 m/s,距离分辨率为1 m。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基于预瞄理论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的计算效率与适应性,本文中在预瞄最优曲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依据车辆实际行驶路程获取预瞄点侧向位移的弧长预瞄方法。并在该方法下,推导了预瞄点侧向位移与车辆前轮转角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侧向跟踪闭环系统方框图,建立了路径跟踪的侧向控制模型。最后,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下,通过建立若干典型仿真工况,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人-车-路闭环系统转向盘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侧向路径跟踪控制方面具有跟踪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和适应性好的特点。并且,当闭环系统同时满足期望路径点方向连续和预瞄距离大于临界前视距两个条件时转向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自动移动瞄靶是为了满足某产品总装检测的需要而提出的设计课题。本文主要是对移动瞄靶的移动目标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对水平拉置钢丝绳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挠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公路条件的改善.汽车行驶的平均车速也在不断地提高.一般把90km/h以上的车速称为高速。高速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出现车辆失控的现象.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导致车辆失控的原因很多.比如转向系统损坏(通过定期保养预防)、轮胎突然爆胎(注重轮胎的检查)、路面突现湿滑(常人难以察觉)等。驾驶员方面人为的原因则主要是错误的操作:如疲劳驾驶和转向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15.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现在生产的波罗(Polo)劲情、劲取和帕萨特(Passat)领驭轿车的倒车雷达取消了CAN~BUS,用VAS505X无法进入地址词76(老状态零件可以)进行诊断。其故障是通过倒车雷达自检时的报警声来诊断的。  相似文献   

16.
故障现象:一辆2011款北京现代第八代索纳塔轿车(如图1所示),因倒车后视镜没有影像(如图2所示)来我店检查。该车行驶265km(如图3所示)。故障诊断:维修人员接车后首先用北京现代原厂诊断仪读取BCM系统的故障码,未发现异常现象。因该车为新车也没有加装其他的用电设备。据车主描述买了没几天,后视镜就没有倒车影像了。但是倒车雷达却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7.
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是通过安装在车辆周围的雷达探头测量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包括与前后车的车距),然后利用车载电脑计算出操作流程,制定行驶角度并配合车速调整方向盘的转动,最后完成倒车,整个过程中驾驶人只需控制车速即可。据了解,目前自动泊车技术大部分用于顺列式驻车(即将车停入两辆车之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并线辅助作为汽车智能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重视,它通过车载毫米波雷达检测车辆后方目标的运动情况,提醒驾驶者安全范围内有无障碍物或来车,从而消除视线盲区,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由于车辆自身及雷达支架结构的误差,新安装后的雷达需要进行校准,而UDS诊断协议作为产线设备及售后诊断设备的基础通信协议,将为并线辅助系统动态校准提供网络通信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巍 《汽车维修》2005,(12):24-24
一辆奔驰S320轿车,进厂后要求检修仪表板安全气囊(SRS)警告灯间歇性点亮、驻车防撞雷达功能失效、空调不制冷3个故障。试车过程中,观察红色SRS警告灯有时可以正常熄灭,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异常点亮状态;在仪表台上方有两个防撞雷达显示屏,挂入R档后,显示屏红色区域即点亮,蜂鸣器长呜,随后显示屏关闭,再按动驻车防撞雷达按钮也无好转,说明系统已进入故障保护状态。对于空调系统,检查空调控制面板上的各按钮功能均正常,但各出风口均无风吹出,鼓风机也无运转迹象。对于上述3个故障,我们借助奔驰原厂STAR柃测仪依次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0.
正Q:无论百度、谷歌,还是Uber,自动驾驶试验车都顶着像警灯一样的雷达,以后自动驾驶的量产车不会都这样吧?火柴棍A:自动驾驶主要依赖于四种传感器——光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光学摄像头负责识别例如车道线和限速标识等,利用图片分析就能得出的行驶数据。当然,也有像斯巴鲁这样的厂商,妄图通过双摄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