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主,介绍几种船舶在装有增强尼龙螺旋桨与铜质螺旋桨时其主机耗油量的对比情况。一、耗油量实船测试  相似文献   

2.
增强尼龙螺旋桨问世不到十年,但已为人们所重视,并正在被逐步推广应用。但由于设备能力的限制,当增强尼龙螺旋桨的重量超出注射机的容量时,如它仍为一般的整体结构,则将无法成型。为此,增强尼龙螺旋桨必须采取组合式结构,以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本文仅对组合式增强尼龙螺旋桨的结构形式作一介  相似文献   

3.
由于螺旋桨具有特殊的几何形状和技术要求,因此制造增强尼龙螺旋桨的模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先后设计与制造了65型艇、24匹马力救生艇、50吨冷藏船三副不同结构的增强尼龙螺旋桨注射模。用每种模具注射成型的制品均符合技术要求,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本文着重介绍增强尼龙螺旋桨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  相似文献   

4.
1.钢板螺旋桨简介船用螺旋桨,常用铜合金、铝合金、铸钢或铸铁等金属材料制造;塑料工业发展后,又出现了尼龙注塑螺旋桨。铜合金和铝合金等螺桨,材料比较昂贵,加工工艺和设备较为复杂。在材料和设备不能满足船舶修造需要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钢板焊接成型螺旋桨。起初采用单板叶片,后来扩大使用范围,推广到较大功率的船舶,又采用了双板复合叶片。现在,这种螺旋桨最大的直径已经达到1200毫米,配用的船舶主机功率最大的为250马力,我厂建造的机动船舶全部使用这种螺旋桨。目前,它仅用于内河中小型船舶。这里简要介绍双板复合叶  相似文献   

5.
注射法成形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以下简称增强尼龙桨),乃是通过塑料注射机,对高温熔融的增强尼龙物料施以高压,一次注入金属桨叶模腔冷却而成的。用此法制造螺旋桨的优点是:制造周期短、效率高、能以机械代替传统的手工生产、并可以实现少无切削加工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六十年代末开始试制增强尼龙螺旋桨,现已在拖船、冷藏船、救生艇、沿海渔船、交通艇及挂机农船(主机功率12~250马力[8.8~183.9kW])上得到应用。直径在450~1608mm,使用情况良好,并已通过国家鉴定。但增强尼龙螺旋桨制造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对叶片型腔模的尺寸精度及确准度要求极高,且模具的制造周期又长,一般为4~6个月,从而给增强尼龙螺旋桨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带来困难。本  相似文献   

7.
四、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的实船试用情况对于船用螺旋桨来说,除了前述材质和成形质量问题外,还有一个性能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推进性能。因此实船测试着重于对航速和实船应用情况的考核。1.实船测试实船测试主要是考核增强尼龙螺旋桨,与对象船的匹配情况,及其与原锰黄铜螺旋桨的性能比较。主要进行航速测量和系泊试验(因系泊时,螺旋桨受力远比航行时大)。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船舶螺旋桨转动行为受到噪声数据的影响,从而减慢船体的实际前行速率,提出基于有限元特征值的船舶螺旋桨噪声数据分类算法。通过定义基本噪声数据的方式,掌握噪声值的边界扩散情况,完成基于有限元特征值的船舶螺旋桨噪声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噪声误分率数值,联合已知的采样权重系数,得到准确的分类子簇参量结果,实现船舶螺旋桨噪声数据分类算法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过采样型分类算法相比,有限元特征值能够增强分类算法对于船舶螺旋桨噪声数据的实际处理能力,从而使得船体前行速率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六十年代末已开始试制增强尼龙船用螺旋桨,近几年来它已在拖船、冷藏船、救生艇、沿海渔船、交通艇、挂机农船(主机功率为12~250马力)上得到应用,其直径为450~1608毫米,使用情况良好。增强尼龙螺旋桨虽问世不久,但由于它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和经济耐用等优点,而受到用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船舶螺旋桨进流补偿导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螺旋桨的进流品质对螺旋桨效率与船舶推进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螺旋桨的进流补偿导管是以改善螺旋桨进流为主,从而改进船舶的推进性能,它本身亦产生附加推力,有节能效果,视船型和方形系数不同达5~11%。本文介绍江海直达1000吨沿海货船“闽海102”采用补偿导管的模型试验和实船试航结果。  相似文献   

11.
科海拾贝     
《航海》1994,(5)
日前,日本钢管造船公司研究开发成功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来降低船舶阻力——新型的“NOPS”偏心螺旋桨船。 这种“NOPS”船型主要是在艉部破坏原有的涡流结构,利用螺旋桨向一侧偏移,使合成涡流的方向与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可达到提高螺旋桨推力的目的。由于单螺旋桨一般均采用右旋,因此,“NOPS”型船的螺旋桨均向右舷偏移。 这种“NOPS”船型具有的功能:一、在一定航速下有利於船舶选用较大的方形系数C_b;二、节能可达3%~9%;三、不需要改变船体原来的线型和结构设计方案;四、操纵性几乎与普通中心螺旋桨船相同。但机舱布置和轴系设计需稍作修改。 目前,这种船型已成功地应用於大型油轮(VLCC)和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船舶推进中功率、力等各物理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正确使用船舶主机防止其超负荷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文章分析了螺旋桨的推力与船舶航行阻力的动态平衡过程.推导了螺旋桨转速、船舶的航速、螺旋桨的相对进程以及螺旋桨所消耗的功率等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当螺旋桨的相对进程一定时,船舶的航速与螺旋桨的转速成正比,螺旋桨消耗的功率与其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而当螺旋桨的转速一定时,随船舶航行阻力系数的增大,船舶的航速将减小,螺旋桨消耗的功率将增大.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螺旋桨的转速发生变化时,船舶的航行经济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螺旋桨稍涡空泡引起异常振动及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桨作为船舶推进的重要设备,空泡现象几乎不可避免且成因十分复杂,本文研究该船在未更换螺旋桨的情况下,顺利解决了由“稍涡空泡”引起的异常振动和噪声问题,为最终解决螺旋桨“空泡”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伯平 《船艇》2005,(4):55-56
船舶在水中航行时遭受到阻力,为保持一定的航速,必须供给船舶一定的推力以克服它所受到的阻力,推力是来自船上专门设置的一种设备,此设备称为推进器,推进器运转时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由船舶动力装置供给,所以推进器的作用是将船舶动力装置所提供的能量转化成克服水阻力、推船前进的推进功率,推进器的种类很多,有风帆、明轮、喷水推进器、z型推进器、直叶推进器及螺旋桨等。由于螺旋桨构造简单,重量较轻,效率也较高,因而被绝大多数船舶所采用。螺旋桨和船体、主机在船舶航行中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联动机”,由主机供给能量,使螺旋桨旋转…  相似文献   

15.
螺旋桨作为船舶动力系统的主要构成,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船舶的航行。船舶螺旋桨的推力和转矩计算是螺旋桨性能研究的重点,也是螺旋桨设计与优化的研究基础。本文基于螺旋桨的相关理论,建立推力以及扭矩的计算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螺旋桨的推力以及转矩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基于Matlab的船舶螺旋桨推力与转矩仿真计算能够满足螺旋桨性能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船舶航行过程中的推力、扭矩、转速、航速、耗油量的测量调节计算系统(即五参数综合节能技术方案研究),运用数学模型建立该计算系统与船体、主机、螺旋桨之间特性参数的影响相联系。对于定螺距桨,乃是通过主机转速的调节,使整个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即风、浪、流的变化对船舶运动的影响。经对诸参数优化组合分析,从中选取最低能耗的航行参数。  相似文献   

17.
旅大市水产局大连老虎滩修船厂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经过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于1970年底试制成功尼龙螺旋桨(如图),经1971年初试用后,于1971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截至1972年5月初为止,已有420多只20马力尼龙螺旋桨出厂。目前生产的尼龙螺旋桨仅20马力一种规格,螺旋桨直径620毫米,重5公斤。  相似文献   

18.
湛江造船工程学会于7月11日举行了“08学术交流会”。会上对海军高级工程师阮周星的“船舶工程中几项值得关注的技术”;广东海洋大学严谨老师的“船舶推进方式的演化与几种新型螺旋桨介绍”;海大吴光林老师的“船用螺旋桨理论研究方向简述”;海大刘勇老师的“舰船推进的未来发展方向——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以及海大刘业东老师的“基于FTA柴油机遥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等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常规船舶螺旋桨物理动力特性仿真在多桨环境下仿真特性分析精度较低的不足,提出了多桨船舶螺旋桨物理动力特性仿真研究。基于多桨船舶螺旋桨物理动力特性仿真平台的搭建,引入多桨动力特性仿真算法,完成多桨船舶螺旋桨物理动力特性仿真模型的构建;依托多桨船舶螺旋桨推进动力特性、受阻动力特性分析,实现了多桨船舶螺旋桨物理动力特性仿真。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动力特性仿真较常规特性仿真方法,仿真特性分析精度提高54.45%,适用于多桨船舶螺旋桨物理动力特性仿真。  相似文献   

20.
螺旋桨史话     
螺旋桨,安装在船舶尾部,隐匿在水面下,日以继夜不间断地旋转着,产生强大的推力,推动“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豪华邮轮以31节航速环游世界;推动“大西洋”号超级油轮满载四十万吨原油横渡大洋;推动HM.2型气垫船在广州——香港航线往返穿梭航行;推动“海神”号核潜艇完成水下环球航行;推动“尼米兹”核动力航空母舰以35节航速在大洋中游弋。你可曾知道,螺旋桨——现代船舶最主要的推进器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