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碰撞危险度评判模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理论,把目标船的距离、相对方位、最近会遇距离,至最近点时间,船速比,碰角等6个基本参数作为碰撞危险度的评判参数,建立起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船舶碰撞危险度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多船会遇研究现状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定义,并分别从三种会遇态势和避碰行动方式类型的角度对多船会遇局面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各种态势,以期对多船避碰及智能决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舶避碰决策过程中碰撞危险度计算方法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评估方法.该方法选取最近会遇距离、最近会遇时间、两船间距、相对方位角和船速比5个因素组成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影响因素集,确定因素集中各参数的隶属度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集中各参数的权值,由模糊集合理论构建碰撞危险度评估模型.对两船交叉相遇、对遇和追越3种不同的会遇情形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准确度更高,且对危险目标船具有更强的辨识性.  相似文献   

4.
船舶在互见中航行避让时,由于对各种条件的认识不同或当时的局面比较复杂,常常使船舶驾驶员产生判断上的失误,而导致两船或多船间的不协调行动,严重时产生碰撞。导致不协调行动的原因中,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即驾驶员的认识、判断和当时会遇的局面。为了能够真正做到防止互见中船舶不协调行为的发生,不仅要对会遇情况正确认识判断,还要根据局面的不同,采取适合于当时情况的避让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在狭窄水域船舶追越情况下的避碰问题,提出了一种狭水道追越局面下的船舶转向避碰模型.在航道规划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狭水道四元船舶领域进行重塑,构建符合航道内航行船舶最小船舶领域模型,进而确定船舶追越时的安全通过距离;其后,在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船舶转向避碰几何模型确定避碰行动目标,即最近会遇距离(DCPA)和最近会遇时间(TCPA),使得上述两个避碰行动指标满足避碰实际(DCPA值大于等于Ship Domain,TCPA值尽可能大).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追越避碰时,追越船追越运动轨迹符合航行实际,与被追越船保持的最小横向距离为80 m,与浅水区保持的最小横向距离为55 m.  相似文献   

6.
针对耙吸船在航道施工时与过往船舶存在的碰撞危险,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并建立影响因素评价模型,计算耙吸船会遇过程中以驾驶员综合素质、自然环境及综合距离等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各个因素对耙吸船避让会遇过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对会遇过程影响最大的是耙吸船的转向性能、船速以及驾驶员业务水平,其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情况;评价模型能定量判定影响因素大小,为耙吸船驾驶员规避碰撞风险提供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AIS信息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的评判理论,把影响船舶碰撞危险度的主要因素DCPA、TCPA、会遇两船间的距离、目标船方位、目标船舷角、会遇两船的航速比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权值等作为评判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参数,模糊量化各因素对碰撞危险度的影响,从而比较合理准确地确定船舶间的碰撞危险度.  相似文献   

8.
为在船舶交通服务模拟器中实现对港口监控的模拟,提高船舶交通服务操作员的培训效率,对真实的船舶交通服务中心进行仿真,采用计算船舶间最近会遇距离及最近会遇时间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源进行数据处理,运用VC++编程语言完成系统开发。港口监控中对辖区水域船舶的危险实现了实时预警。利用天津港真实AIS数据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辖区水域船舶的会遇态势及遇险情况。  相似文献   

9.
介绍使用吊机或吊船安装预应力空心梁板的实例,提出解决所遇问题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船舶避碰的决策问题是船舶自动避碰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多船会遇的实际情况和船舶避让行为特点进行碰撞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