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迎秋 《车时代》2011,(10):18-18
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反思自主品牌的发展。总感觉这些反思太肤浅、太简单,流于表面,有的甚至是官腔十足,令人反感。看到了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接受汽车商报记者专访所说的话,二下子觉得,这才是当前反思自主品牌应有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经验和反思是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学反思可提升项目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通过反思教学行为,不断自我发展,优化教学策略、掌握专业教学智慧技术,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激发内在动力,回归学生主体,以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当汽车行业全民动员大搞“自主品牌”的时候,也许我们更需要冷静理智地看待自主品牌的发展。必要的反思,是不可或缺的,尽管反思远远不能涵盖一个行业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万事开头难,自主品牌汽车在坎坷中艰难起步,在竞争中成长,市场并不会照顾后来者,所以存活下来的都是好样的。在这其中,成长的方式也有许多种,华晨中华选择了坚持原创之道。  相似文献   

5.
通过与国际资本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巨大的腾飞,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由于自主品牌滞后,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仍步履维艰。因此,反思其原因,寻找其症结,以求对症下药.跨越障碍。在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合资布局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的任务乃是,在全面合资的基础上,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加快自主开发技术能力的培养,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使中国汽车工业步入自主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管理系统内“人”是大家公认的宝贵财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许多企业为了发展不惜花重金聘请各类人才。但是,许多花重金请来的人才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人才的能动性问题。 人的素质和创造力是千差万别的,但人才成长的基本模式、结构和发展规律,还是可有规律可循的。 内因是成才的基础,外因是成才的条件,二者不可或缺。 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涉及到最佳坐标点的问题,找准自己的最佳坐标点,则有利于成才。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惊人的,领导要敢于去挖掘,善于去开发,合理利用激励原理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出来,那么管理的效力会大的惊人,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在自主品牌中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很多的问题和期许。在质疑声中不断成长的比亚迪,可以看得出其实是很想得到大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的人才饱和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受各方条件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例子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和社会氛围的问题。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创业机制和创业教育的引导缺失问题,以至于原本充满风险的创业过程更加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9.
晨风 《汽车情报》2008,(8):16-18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进入峥嵘成长岁月,但缺少中国元素却是民族品牌的软肋。  相似文献   

10.
《时代汽车》2005,(5):54-55
反思一,市场换技术的学费交得值不值?在享受引进绐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发展的快乐的同时,应该反思的是,20年过去了,市场出让了,但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么多的学费交得值不值?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最终目标,但今天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1.
《公路与汽运》2005,(4):3-3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是人才,不是知识产权,而是相关政策措施的尽快出台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明确规定支持自主开发,但是,由于对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未变,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缺少实质性支持措施,所以尚未真正起到引导汽车企业走自主开发之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期“车主说车”的执行周期,正逢新中国60周岁的生日。回望祖国60年的建设成就,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就包括了长城汽车。长城品牌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自主汽车品牌进步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缩影。虽然在很多方面自主品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态度决定一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城炫丽车主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见证。引用一位车主的话来说:看到了炫丽,我们可以相信,自主车型必然会用品质筑起品牌的长城。  相似文献   

13.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6,(34):13-14,27
2006年11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包括概念车和新车型在内的众多自主品牌汽车集体发力亮相,这是我困汽车工业界贯彻“自主创新”国策的一次检阅,是汽车工业竞争力提升的一次展示,表明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正在成长和成熟,自主创新正在提升和跨跃。  相似文献   

14.
魏岩峰 《中国电动车》2014,(12):233-234
本文研究自主学习的内涵,对师范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翁鉴轩 《轿车情报》2012,(4):116-121
作为一名中国人,期待自主品牌汽车超越洋品牌的渴望,是根深蒂固的。然而,由于汽车工业涉及面广,需要历史和技术的积淀,绝非一蹴而就,所以成长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安全》2011,(8):12-12
一般的来讲,所谓的企业的人才更多的是指管理人才,而对于一线工人则更注重于培训、教育,或者说,企业更多将一线工人看做是单纯的执行元素,一线员工也更多是被动参与企业的工作。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努力,技术水平仍然大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合资换技术的制度因素,同时也需要反思我们的公司文化是否彰显了包括一线员工在内的整体职员在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徐建一:员工素质提升工程为科学发展提供人才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目前,在2014年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会上,徐建一强调,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是一汽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汽固本强基的必然选择。从2010年正式启动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到现在,已经实施五个年头。深入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实现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高度统一,会为一汽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付于武 《时代汽车》2014,(10):20-23
第一问: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自主品牌路在何方?自主品牌受到了十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自主品牌已经历"十二连降",也许还未到谷底。对于汽车产业未来的形势,尤其是自主品牌,有乐观者,也有悲观者,但我们要做清醒者。所谓清醒,就是对于事物要有客观的判断。我国轿车的历史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来看,我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与百年的跨网公司相比,明显品牌实力不足。若再过二十年,当我们成长为肯壮年时,才会有资本与他们进行正而竞争或比赛。  相似文献   

19.
活动背景 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在积极反思。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对员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更为迫切,企业需要大量符合产业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于国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华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的破茧发力到一汽、上汽和东风等国内"三大"公司的"火速入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力量已经由"星星之火"发展到了"燎原之势"。展望已经到来的2007年,国内自主品牌是否能在合资军团的夹击下突破重围,取得长足的发展呢?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成长又将面临怎样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