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失控后运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船舶操纵理论,结合苏通桥桥区水域的具体水文、气象以及航道条件,确定船舶失控后的各种运动参量,判断失控船舶是否能够安全通过大桥,并为船舶操纵和管理人员提供行动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桥梁布设在通航水域的桥墩以及通航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船舶的航行,划定桥区水域对指导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当前桥区水域法规中船舶航行限制,分析划定桥区水域的影响因素;以桥梁涉水桥墩对航道内在航船舶的影响为依据,基于船舶领域理论设计了桥区水域宽度和纵向长度计算方法,可依据桥梁特点及航道水域特征对桥区水域进行划定,实现桥区水域划定的一桥一策;利用该方法对长江某大桥的桥区水域进行划定。结果表明,与传统桥区水域划定方法相比,该划定方法能够在保障船舶桥区航行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对航道内正常航行船舶的约束,同时可避免岸线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长江航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船舶通航密度的加大、桥梁数目的激增、船-船、船-桥碰撞风险的加大等,使现有船舶安全通航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现有长江通航安全理论的分析,指出了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综合船舶操纵理论及船舶水动力干扰理论,提出了船舶临界失控区概念,并对船舶临界失控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确定桥区水域范围是保证通航船舶和桥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如何划分桥区水域的大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以港珠澳大桥为研究对象,从桥梁的有效航宽、拖轮施救时间和船舶失控危险区域三个方面计算了桥区水域尺度.通过对各种工况的计算比较,得出港珠澳段桥区水域尺度为桥梁两侧各2 n mile.  相似文献   

5.
苏通大桥桥区水域船舶通航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结合实测得到的苏通大桥桥区水域的船舶流量数据,运用船舶领域理论,论证苏通大桥施工期主通航孔上、下行全天通航能力,为保证现场施工和船舶通航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船舶领域这一基本理论是研究船舶通过能力的基础。通过对内河桥区船舶领域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桥区船舶的通过能力。论文对以往交通领域船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它们的共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桥梁通航孔船舶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海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两岸及其周边地区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大桥的建设改变了当地的船舶通航环境,通航孔宽度影响船舶自由航行。因此,有必要对桥区水域船舶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基于航海操纵模拟器,模拟船舶紧急制动距离,运用排队论的相关理论,分析大桥通航孔船舶通行能力,为建立桥区通航管理规则,合理规划过桥等待锚地提供参考,以利于保障桥区水域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国锋 《中国水运》2010,334(8):18-19
港内水域发生船舶失控极具危害性,容易造成航道堵塞、船舶碰撞等重大交通事故。本文主要通过对一年来XX港内发生的船舶失控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XX海事局开展的船舶主辅机集中检查情况,探索和研究了通过加强船舶监督检查,减少船舶在港发生失控事故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苏通长江大桥桥区水域因水流急,流态复杂,事故险情频发,已成为海事管理机构监管的重点.此文针对苏通长江大桥桥区通航风险,分析该水域的通航特点,并结合当前所做上作,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供进江船舶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吕霞  邓烨 《珠江水运》2022,(1):78-80
防范船舶碰撞桥梁是水运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江高等级航道为例,分析了跨河桥梁水域通航安全风险隐患,提出防范船舶碰撞桥梁必须综合施策,以确保桥区水域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内河桥区水域船舶通航的安全性,提高通行效率,以长江武汉大桥水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对该水域的船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基于欧式距离与最小方差法的聚类方法分析,认为过桥船舶可依据主机功率的不同进行划分。在长江船舶定线制的框架下,结合栅格法与蚁群算法建立武汉大桥水域的航道规划模型,对基于船舶行为特征的船舶航线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船舶安全、高效航行的前提下,能有效帮助海事管理部门对武汉大桥水域船舶航线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桥区水域发生船桥碰撞带来的危害,提出改进被动式桥区水域船舶安全助导航服务,建立桥区主动助导航服务系统即桥区船舶防碰撞综合助航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综合利用无线通信、互联网、信息等技术实现对过往桥区船舶主动提供综合助航信息服务,避免碰撞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明忠 《水运工程》2020,(1):107-112
跨海大桥桥区航道是典型的船舶航行受限水域,船桥碰撞安全风险大,桥区航道智能助航技术有助于提高桥区航道安全保障水平。分析了桥区航道通航风险因素以及水文气象分布规律,按通航规则将水域划分为预警、警戒、航道等不同区块,构建了桥区航行的船舶动态领域风险辨识模型。研发了自主检测船舶动态并向其播发防撞预警信息的装置,以及自动管理和运行软硬件设施的桥区航道船舶避碰智能助航系统。该系统已应用在福建省平潭海峡大桥桥区航道,有效改善了桥区水域的航道通航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4.
陈本良 《中国水运》2010,(10):32-33
文中分析了桥区水域船舶安全航行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给我国未来跨海通道建设后的航标管理提供借鉴,考察美国、欧洲的跨海大桥水域航标布设情况,考察发现:国外对桥区水域的船舶定线制设置比较谨慎,但设置的船舶定线制水域基本覆盖整个桥区水域;航标配置总量较少,多布设在航道转向水域或暗礁水域,航路间距也较大,未出现在桥梁轴线两侧密集布设航标的情形。加强航标布设,协助船舶尽快适应改变后的通航规则,提高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水平,是跨海大桥建设后的通常做法。  相似文献   

16.
船舶的失控险情和事故,对长江水域的沿江码头、航行和停泊的船舶以及水上桥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极易引发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本文分析了船舶失控的确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郑律 《江苏船舶》2021,38(2):10-12
针对船舶间水动力干扰问题,研究停靠方式对船舶水动力性能影响.首先,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创建WIGLEY型船与驳船船模水动力分析网格;然后,使用HydroSTAR软件进行水动力计算,比较两船并靠和丁字靠作业工况时的水动力性能,得出WIGLEY型船在不同浪向情况下6个自由度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充分利用驳船遮蔽作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赵仓龙 《水运工程》2014,(7):127-131
我国内河水域新建桥梁在对主墩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船舶正常通航,海事部门要求实行单向通航。因此,主墩施工期间桥区水域可能出现船舶排队等候过桥的现象,船舶等候过桥势必增加桥区水域复杂的通航环境,目前海事部门规定桥区水域(单向通航)航行的船舶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通过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对桥区水域(单向通航)通航船舶之间安全距离进行量化研究,探讨出桥区水域船舶之间安全距离计算方法。为海事部门制定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维护桥区水域良好的通航秩序和船舶过桥安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拟建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二期工程为例,针对实行“各自靠左”分道航行规则、码头布置在桥梁上游左岸侧最不利情况下,进行了码头船舶靠离泊水域研究。结合船舶靠离泊航路设置及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相关成果分析得出,码头与桥梁的间距除不得小于码头设计船型长度的4倍外,码头最下端与桥区水域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倍代表船型长度,拟建工程船舶上行靠泊作业才能满足在桥区水域外横驶过江靠泊的要求。船舶离泊下行需进行两次横驶掉头才能满足规范要求,但从通航安全而言,原地掉头下行对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更小,建议《内河通航标准》下一步修订时对桥区河段进行修改,与桥区水域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内河并列桥梁桥区水域船舶领域模型与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船舶领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内河并列跨河桥梁通航孔布置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该桥区水域的船舶领域模型。利用该船舶领域模型,可计算得到代表船型船舶的通过能力,从而为桥梁建设、通航安全管理及海事纠纷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