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潜艇周围影响超低频通信的电磁噪声来源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潜超低频通信信号的接收会受到很强噪声的干扰.为有效抑制噪声,结合实测数据,对潜艇周围海洋环境中的超低频电磁噪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潜艇超低频噪声受航速的影响较大,而与航向、深度等其他因素的关系不大.指出舰船电磁场的存在,尤其是强度较高的轴频电场和工倍频电场为其主要来源,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成因产生的电磁噪声的信号分布、频谱特征及对潜艇超低频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舰船建造阶段电磁兼容性工艺、施工是保证水面舰船电磁兼容性的重要环节,论文提出了舰船建造阶段电磁兼容性工艺要素,提出了试验阶段电磁兼容性试验测试要求,通过实船有关电磁场场强测量,可以分析、评估、验证总体设计有关电引爆武器和燃油加注处的电磁安全性,对舰总体电磁兼容性改进设计提供支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潜艇总体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潜艇总体设计的优劣。以往潜艇的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主要依据经验和标准,一方面容易导致潜艇平台总体电磁兼容性的欠设计或者过设计;另一方面无法针对性的指导潜艇平台指定区域新系统、设备的研制。相对于其他舰船平台而言,潜艇平台的电磁环境具有独特的区域化分布特点。针对潜艇平台这一特性,提出了潜艇分舱分区域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体系和流程,以及分舱分区域设计和控制程序,可为今后潜艇开展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3,(4):16-19
潜艇专项试验对于武器装备的正式装备至关重要,试验过程中临时设备的上艇势必对原有电磁兼容性能构成影响,为有效降低试验过程中出现试验设备和装艇设备之间发生电磁干扰的概率,本文结合潜艇某专项试验的电磁兼容工程实践经验,以总体电磁兼容设计及试验过程监控为重点,总结提出了潜艇专项试验中电磁兼容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5.
艇载通信天线电磁辐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与仿真分析、评估通信天线大功率发射对艇上人员、装备的影响并及时采取防干扰措施,是潜艇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应用矩量法(MoM)对艇载通信天线电磁辐射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伽略金近似方法,采用分域基函数展开模式,建立艇载通信天线电磁辐射数值计算模型,求解得到振子天线的电流分布,并与实测结果相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仿真分析结果为潜艇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标准控制法进行潜艇总体电磁兼容设计存在过设计或欠设计的不足,为克服其不足,根据潜艇平台电磁环境所具有独特区域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分舱分区域控制的总体电磁兼容设计与控制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7.
围壳区域的辐射电磁环境是总体设计的重要性能指标,仿真预测是获取电磁安全性数据、预报天线布局方案可行性以及指导优化设计的必要手段。本文建立Suboff潜艇几何模型,并对艇体不同下潜状态时的辐射方向图、辐射近场分布、表面感应电流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可为潜艇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电磁兼容评估是舰艇工程管理和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电磁发射数据则是电磁兼容评估分析的基础.本文结合某型舰艇工程电磁兼容评估对电磁发射数据的需求,针对电磁发射数据文件结构特点,提出了数据文件对应的测试信息的格式要求,利用配置文件信息提取技术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实现了多家检测单位不同格式数据文件的提取、输出和电磁发射数据的统一管理,很好地解决了评估分析所需的数据输入问题.  相似文献   

9.
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舰船科学技术》2014,(7):103-107
舰船上装备大量的电子信息系统和武器,电磁环境十分复杂,舰船电磁兼容问题十分突出。研究建立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舰船电磁兼容性量化评估,对提高舰船电磁兼容性,充分发挥其作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包含五大类19项指标的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提出的多层次加权求和综合方法对舰船电磁兼容性进行计算和验证,对舰船电磁兼容性能进行量化评估,为准确掌握舰船电磁兼容性状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CST电磁仿真软件应用于金属腔体电磁兼容问题的研究中,利用该软件构建物理模型,并对金属腔体内的电磁环境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为金属腔体电磁环境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可以作为相关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