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齿轮齿条的强度是关系整个平台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强度校核非常必要.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采用参数化方法与数值插值法相结合,建立了某自升式修井平台升降系统齿轮与齿条三维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接触有限元法分别对正常升降、应急升降及平台预压载荷工况下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弯曲应力、Von Mises应力与接触应力.从而为齿轮齿条升降装置进行可靠性分析及疲劳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邱世欣  赵胜涛  胡楠  王玮 《船舶》2012,23(5):48-51
齿轮齿条的强度是关系整个平台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强度校核非常必要,而对齿轮齿条进行强度分析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施加在齿轮齿条上的载荷。通过建立平台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平台爬升齿轮齿条所受载荷,将上述载荷施加在有缺陷的齿轮齿条模型上,计算出齿轮齿条的极限磨蚀或腐蚀量,并将此极限磨蚀或腐蚀量作为判断目标平台齿轮齿条失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森  张磊 《船舶工程》2020,42(5):118-122
针对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自主设计研发了400英尺及以上作业水深的自升式平台电动齿轮齿条传动升降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爬升齿轮进行了重点设计及强度分析。通过DNV及相关规范与有限元结果对比的方法对升降装置关键部位在风暴自存工况下进行强度校核,分析其结构强度性。根据方案设计生产升降装置样机,并对试验样机并进行了载荷试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为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设计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建  徐军  洪超 《船舶工程》2017,39(4):54-56
分析升降系统爬升齿轮与桩腿齿条的啮合原理,解释自升式平台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齿条磨损问题,为升降系统锁紧装置锁紧块齿形设计提供依据。针对齿条磨损特点设计锁紧块齿形,并分析锁紧块齿形强度影响因子。该齿形既避开齿条齿面磨损区域,又能与磨损较少的齿面接触,保证载荷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5.
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应变测量与有限元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富生  柏垠  滕青  张东红 《船舶工程》2014,36(2):103-106
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承受重载,受力情况复杂。在抬升装置实验台上进行应力测量,在ANSYS下建立整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强度分析。对比结果,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是有效的。为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减摇鳍是一种特种减摇装置,它在船舶减摇装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对低航速减摇鳍在水中运动所受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其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减摇鳍在低航速状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并利用Matlab拟合出低航速减摇鳍的动态升力模型。最后,对拟合出的动态升力公式进行验证。结果分析表明:拟合出的动态升力公式可以很好的反应减摇鳍在低航速海况下进行主动拍击过程所产生的升力,可以为舰船在低航速海况下设计减摇控制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三峡升船机试通航期间发现的齿条缺陷对运行的影响,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含有夹杂物及蚀坑的齿轮齿条接触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解析解及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不同缺陷对齿轮齿条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齿条内夹杂物及齿面蚀坑对齿条受力有不同影响。该方法对齿条内夹杂物含量控制、齿轮齿条运行维保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救助船舶靠泊码头或其他船只时,减摇鳍装置自动收鳍保护。通过对减摇鳍原理及电路图的分析,并从船舶实际情况出发,对减摇鳍收鳍保护报警完成了改进。本文综述减摇鳍装置收鳍保护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减摇鳍机械装置设计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组成减摇鳍机械装置的液压机组、执行机构和鳍组件三大部分,并从这三大部分对减摇鳍机械装置的设计作了一个基础性分析.减摇鳍装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流体、机械、液压、电子和计算机等学科.其机械装置作用、功能的实现取决于液压动力系统设计的合理和可靠.  相似文献   

10.
减摇鳍装置结构拓扑优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两种常用拓扑优化方法的原理与特点,并以核心零件十字头为例,探讨拓扑优化在减摇鳍装置结构设计中应用的一般过程.改进后的十字头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重量减少了近40%,且应力分布更加平均.结果表明,拓扑优化能很好地实现减摇鳍装置机械结构的等强度、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鳍/被动水舱联合减摇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综合分析减摇鳍与被动减摇水舱两种减摇装置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考虑某些特殊用途的船舶以及一些大型的军用舰艇在全航速下对船舶平衡要求较高的情况,采用了一种优良的全航速下的减摇方案--减摇鳍与被动水舱联合减摇装置.这种减摇装置将减摇鳍与被动水舱有效结合,有效地克服了减摇鳍与被动水舱的缺点,同时也放宽了对鳍静特征数的要求,这对于装有不可收放式减摇鳍的船舶具有实际意义.针对上述联合减摇装置建立了船舶/减摇鳍/水舱的数学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对一实船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鳍/被动水舱联合减摇方案与其它减摇装置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这种装置弥补了减摇鳍和减摇水舱具有的缺点,为船舶减摇提供一种减摇的方法.同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装置的功能,达到一定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陶林 《船舶工程》2007,29(4):24-27
合理选择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响应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的性价比.从理论上分析减摇鳍装置的相位误差对减摇效果的影响,并应用这些理论确定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的响应要求.  相似文献   

13.
焦侬 《机电设备》1997,(4):20-21,37
通过新老收放式减摇鳍装置在结构和技术性能上的比较分析,论证了研究开发新型收放式减摇鳍装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减摇鳍是船舶的新型减摇装置,在大风浪天气下能够改善船舶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救助船舶在恶劣的海况下提供较为稳定的海上救助环境。本人对某救助船舶JQA-7型减摇鳍装置的转鳍故障进行分析,剖析故障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排除,对故障处理方法提出建议。1 减摇鳍装置组成与控制原理1.1 基本组成减摇鳍装置主要由执行机构、鳍、液压机组和电控设备等组成,见图1。转鳍系统由电控系统、电液控制阀、油泵变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目前市场上升降式推进器升降机构在传动效率、空间占用上的不足,提出一种齿轮齿条型升降机构。该型升降机构齿轮齿条传动副可通过电机直接驱动,具有传动效率高的特点。通过少齿数与变位设计,可减小传动机构整体结构尺寸。通过增加双齿传动与带轮传动,既能增加综合重合度提高传动稳定性,又能实现误差补偿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通过Adams软件对齿轮齿条传动副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双齿与齿条啮合过程,验证文章对齿轮齿条传动副机理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该型升降机构在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某船减摇鳍摇臂断裂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摇鳍是提高船舶耐波性的一个重要装置,也是减小船舶横摇的主要装置。为了提高减摇鳍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文章结合维修实践,通过对某船减摇鳍摇臂受力分析,逐一排查可能造成摇臂断裂的深层原因,对设备的优化设计、维护保养、运行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文针对服役于港珠澳大桥修建工程的某型抛石整平船的非标、超大模数、重载低周循环作用的齿轮齿条传动爬升机构,基于弯曲强度理论、实测数据、疲劳理论规范及仿真计算软件,在国内外海洋工程领域首次开展了磨损后的齿轮齿条结构弯曲强度及疲劳损伤度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类似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升降系统齿轮箱爬升齿轮和桩腿齿条中心距偏差会影响齿轮齿条啮合侧隙的问题,设计一种可调心的齿轮箱。通过将齿轮箱前后轴承套设置为偏心套结构,实现齿轮箱调心,使齿轮齿条啮合侧隙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并实际应用于电动齿轮齿条升降系统项目。  相似文献   

19.
刘鸪然 《机电设备》2006,23(6):I0034-I0036
利用螺旋锥齿轮数控铣齿机,取消滚刀不但可以加工圆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还可以加工圆柱齿轮.该方法是通过刀盘一面旋转,一面平移可形成产形齿条(媒介齿条)的原理来实现的.为此,引入产形齿条固连坐标系和刀盘固连坐标系.当刀盘绕固连坐标系x轴旋转时,形成圆锥面;斜齿圆柱齿轮则是圆锥产形齿条作平移,圆柱齿轮作转动时的包络面.同时,导出了该方法的圆锥的锥面方程,斜齿轮啮合方程和齿面方程.准双曲面齿轮是非曲直齿轮传动中最复杂的,准双曲面齿轮工艺锥参数和加工调整计算都涉及两个相错圆锥的相切接触条件,现有文献都从空间立体几何用图形分析,涉及变量多,方程组求解困难.该文根据相切接触条件用纯解析的方法,易理解,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20.
陈刚  何斌 《船舶工程》2012,34(4):81-84
在分析了自升式海洋平台升降系统结构与原理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升降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装配,然后将其导入动力学分析软件形成数字样机.通过引入齿轮与齿条接触力对整套升降系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并参照实际的几何参数、物理特性、约束等信息完成动力学分析,最后以曲线图反映升降系统在给定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考虑齿轮与齿条接触力使得仿真结果更加准确,验证了海洋平台升降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