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艇》1998,(12)
镇江市环保设备厂 该厂是生产环保产品的专业厂。 1976年我国第一台油污水分离装置在该厂试制成功。 该厂生产的油污水分离装置曾获得交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和1985年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 CYF和CYF—B系列油污水分离装置匀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的型式认可。本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和工矿企业非乳化型含油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对经过机械分离的船舶舱底含油乳化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料液流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对膜组件渗透通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分离水水质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经过反清洗后膜组件渗透通量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3.
ACM高分子材料水润滑推力轴承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水润滑推力轴承以水代油作为润滑介质,有助于提高轴承机械效率、减少滑油污染。在水润滑推力轴承试验台上,开展ACM高分子材料推力轴承性能试验研究,探讨在不同试验工况下推力瓦端面摩擦系数、温度、水膜压力随轴承载荷、轴转速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ACM推力瓦的摩擦系数为0.01~0.18,单位时间磨损量为0.383μm/h;最高温度为42℃,出现在靠近推力瓦外径和出水边的位置;最大水膜压力为1.6 MPa,且水膜压力随轴转速的升高而下降,随轴向载荷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综述船舶油污水的来源、分类及水质水量特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船舶油污水原位处理技术、装备和工艺的发展趋势,发现船舶油污水水质复杂、波动范围大,乳化油是处理的难点;水量主要由船舶吨位决定,但也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传统的重力分离、粗粒化和过滤等油水分离技术对乳化油的处理能力有限,而电凝聚、磁破乳分离、膜分离和吸附技术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并且一定程度上具有操作简便、分离快速、占地较小、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符合原位处理装备对技术的需求,但仍需在材料制备、装备研发、工程化应用方面重点攻关.原位处理工艺的构建应从船舶油污水的水质特征、处理难度、技术特点以及排放标准出发,耦合新型材料并引入高效破乳分离技术,进一步提高处理效能,简化工艺路线并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超亲水材料具有优良的亲水疏油性能,有望应用于溢油处置领域,在原油环境下开展不同流道、不同孔径的不锈钢网和超亲水材料的分离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超亲水材料的分离性能明显优于不锈钢网,在单级分离情况下,经超亲水材料分离后出水口的含油量均降低至50 mg/L以下,出油口的含油量则保持在85%以上。对于优化流道后的双级分离,不同孔径超亲水材料的分离效率均在99.9%以上,分离后溢油回收物的浓缩倍数处于12~19之间,当第二级超亲水材料孔径为9μm时,出水口含油量降低至1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研究立柱对对转式全回转舵桨敞水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雷诺平均方法与k-ω湍流模型,对不同立柱型式的对转式全回转舵桨进行模型尺度和实尺度下的水动力性能预报,研究流场特性并监测后桨伴流,分析优化前后立柱尾部的流动分离现象。[结果]结果表明,立柱前缘削薄并整体前移的优化方案,使得整个舵桨的敞水推进效率提高1.01%;立柱采用扭曲设计且切面引入拱度的优化方案,使得敞水推进效率提高1.15%。另外,模型尺度的立柱尾部流动分离比实尺度的严重。[结论]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立柱可以改善立柱尾部的流动分离现象,提高后桨吸收前桨的尾涡能量,增加后桨流入量,对于提高对转式全回转舵桨的推进性能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浮力调节系统是控制水下滑翔机潜浮状态及滑翔速度的关键组件。为了深入研究浮力调节系统,[方法]通过对水下滑翔机及其浮力调节系统的理论分析和CFD计算,以获得浮力调节量这一重要的设计参数。研制了具有出油和回油两通路的浮力调节系统、采用高压柱塞泵实现在深水环境下向外出油、低能耗齿轮泵实现在浅水环境下回油的浮力调节系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对出油和回油特性及其能耗进行实验测试。[结果结果]结果表明:在2.5 MPa压力环境下,浮力调节系统出油过程正常;在大气压力环境下,浮力调节系统的回油过程正常,所研制的实验装置可模拟水下滑翔机实际运行环境的海洋压力。[结论]研制工作可为浮力调节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排气烟羽辐射是舰船红外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排烟参数对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对发展舰船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气体辐射逐线法模型求解含气体的辐射传递过程,计算得到不同排烟温度和流量条件下的红外辐射图像,并分析排烟参数对辐射亮度、光谱辐射强度和3~5μm波段的总辐射强度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排气烟羽在4.18和4.43μm处具有明显的强度峰值,而在4.26μm处具有明显的强度谷值。[结论]排气烟羽的红外辐射特征受排烟温度的影响较大,受排烟流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CCS《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对平台油污水系统的防污染要求,详细阐述了甲板以上各个机械处所和各舱室的油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过程。整个系统可有效的排出水密舱室内生成的舱底水,且能实现在应急状况下,对水密舱室的有限进水快速排除。通过油污水分离装置,可将平台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类油污水达标分离与排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改善传统电磁吸波材料的吸波特性,基于阻抗匹配理论设计一种具有高吸收率的电阻膜吸波体。[方法]吸波体采用周期排布的电阻膜图案-介质基板-导体接地板结构,其电阻膜单元由耶路撒冷十字单元与外围的方环单元组合而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吸波体在2.9~5.1 GHz的频率范围内对电磁波的吸收率超过90%,峰值吸收率可达99.4%,且具有宽角度吸收与极化不敏感特性。[结论]所设计的吸波体对于人工电磁周期吸波体的宽带吸波体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02,19(3):19-19
利用高效膜法进行海水、苦咸水淡化和污水处理解决当今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下降的问题将在我国变成现实。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制的“高效膜法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在膜的分离功能和氧化稳定性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前,该所与葫芦岛玉柴北方膜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开发高效膜法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反渗透为主的膜技术已成为中小规模工业给水处理的主导技术,产生了很大的综合效益,其核心技术是制取高脱盐、高透水和高耐氯的反渗透膜和膜组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MEPC107.(49)规则,检验新研制的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性能,通过对YSF—1.0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进行三种油溶液检验试验以测量其出水含油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有船用燃烧油的溶液经油污水分离装置处理后出水中含油质量浓度不大于6 mg/L;对0#柴油其出水质量浓度不大于5 mg/L;对MEPC107.(49)规定的"C"溶液其出水中含油质量浓度不大于10 mg/L。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Yusuf Chisti-Murray Moo Young模型的含油废水MBR反应池的设计,研究了曝气量及反应器结构对膜间平均错流流速的影响,并据此选定MBR曝气量及反应器下降流过水断面积分别为200m3/h和3.9m2,获得的膜间平均错流流速为1.25m/s。工程实践表明,膜组件的操作负压稳定在0.02MPa以下,远低于化学清洗时的操作负压控制标准0.05 MPa,解决了中空纤维膜应用于含油污水处理中膜污染严重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模块散热性能,文中数值模拟研究了激光器模块的温度场,分析了焊料导热系数及其厚度、热沉导热系数和半导体制冷器冷面温度对芯片有源区温度及模块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料厚度在2~24μm范围内,无高阻层形成,模块散热性能稳定,而当焊料厚度大于24μm后,有源区温度迅速升高;随着热沉导热系数的增加,有源区温度呈指数形式下降,且当其导热系数小于1200 W/m·K时,温度降低更显著;半导体制冷器冷面温度与有源区温度呈比例系数为1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彭澎  司凤荣 《船电技术》2005,25(3):55-59
研究了在ePTFE基材上吸附Nafion离子溶液制成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单电池特性,透气性,水合作用和水的迁移性能.复合膜的透气性比Nafion112高,但是并朱因此降低电池性能,同时可以看到电池性能在膜厚度降低时得到提高.复合膜的水合作用和水的迁移性能与基材上Nafion的担量及膜的厚度有关,随担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温度的变化速率大于Nafion112.  相似文献   

16.
岩体裂隙水力隙宽在岩体渗透性及水-力耦合特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地下水封洞库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安全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一种地下水封洞库压水试段岩体裂隙平均水力隙宽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基于钻孔压水试验与钻孔影像,结合岩体渗透系数张量计算方法进行综合确定。以某地下水封洞库为研究对象,将提出的压水试段裂隙平均水力隙宽确定方法应用其中,获得该洞库岩体裂隙平均水力隙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12μm和115μm,主要分布范围是12~45μm之间,期望为27μm,标准偏差为46。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确定方法基本满足工程精度,可在相关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丰富有限水域试验场声传播特性的系列研究,开展沉积层面貌和温度主导的声速变化对试验近场、远场传播损失的影响特性分析。[方法]采用Matlab和VB共同编程软件Ac TUP,基于FFP的数值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不同沉积层凹陷形状、凹陷大小、凹陷数量、凹陷分布、斜坡类型、斜坡角度和温度主导声速变化的传播损失曲线。[结果]结果表明:沉积层面貌对试验场声传播特性影响较小,排除了天然有限水域沉积层凹陷未知的面貌对大型复杂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声学试验的影响;温度主导的声速变化对试验场近场的声传播特性影响较小,对远场的传播损失较大,总体上,远场传播损失是随声速的增加而增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在有限水域试验场中进行声学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阳极氧化法制备消氢催化剂金属载体,以磷酸为电解液考察了温度、氧化时间、氧化电压、电流最大密度以及水封处理对氧化膜表面的影响,用SEM表征方法对多孔氧化铝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膜厚度达13.4 μm.孔径达100 nm.将Pt-Pd负载在自制的载体上制成消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在常温、氢气浓度1.1%~1.3%、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合理地评估作战试验中水面舰艇的作战效能,面向复杂的战场环境,开展水面舰艇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方法]首先,以作战试验项目设计及试验想定为牵引,分析舰艇平台作战试验项目的内容,研究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对抗强度和电磁环境的量化分级标准;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复杂战场环境影响因子的作战效能评估改进方法,并以某型水面舰艇对空方面作战试验效能评估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是有效的。[结论]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复杂战场环境对不同作战单元作战能力的影响,能解决舰艇作战效能评估方法中贴合复杂战场环境实际不足的问题,可为舰艇装备作战试验的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气水的高效分离是陆上和海上油田在油气生产、输送、存储中关注的问题,复合式分离方法是近期的发展方向."十五"期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中列入了该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自2001年开始的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新型复合式分离器研制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首先通过文献总结、专利调研和国内现场考察,提出了集重力、离心、膨胀于一体的复合式分离方法,采用以实验为主,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的研究路线.2003年力学所建成了模拟油气水分离的实验装置.2004年对离心和重力膨胀的关键部件--螺旋管、梯型管等进行了不同粘度、不同流速、不同油水配比条件下的油水分离实验.得到了螺旋管回转半径、开孔数量、孔径、方向,T型管垂直管的高度、数量、管径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配合直管和螺旋管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上述重要分离部件的设计准则,然后按工业使用分离器处理量的1/10缩尺比例,2005年设计制造了高效的复合式油水分离器.3月底,长4.5m、宽2.2m、高2.5m,全部由不锈钢制成的样机在力学所安装完毕.在粘度1~1500Mpa s,油水混合液流速变化范围为0.2~1.5m/s,油水配比为10%~90%范围内进行了分离器的实验室样机试验,达到了分离后油中含水率小于1%的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将设计全尺寸的复合式分离器,用于陆上油田工业现场试验以考核它的最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