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达成协议,将为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提供两台Azipod~(?)破冰型吊舱推进系统(图1),为新建破冰船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其节能性和操控性,支持我国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事业。这艘新建的多功能科考破冰船设计排水量为13 000吨级,具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防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华  杨宇超  卫涛  刘东 《船舶》2017,28(5):1-8
针对当前我国在极地船舶防寒设计技术方面较为薄弱的现状,通过梳理相关规范对于防寒设计的要求,明确船舶在低气温区域航行时,遭受积雪和冰冻等影响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理清船舶防寒设计需要考虑的各类对象,研究分析各类防寒措施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并且明确了涉及推进操作以及人员与船舶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对象和常规工作相关的设计对象之间应用防寒措施的区别;基于上述研究形成了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相对完整的防寒设计方案,为我国后续新造极地破冰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断上升的全球气温导致两级冰层加速消融,南北两级的战略价值也日益凸显。推进系统作为极地破冰船核心装备之一,对于提升破冰船的破冰性能和航行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介绍影响破冰船航行的极地环境条件,分析不同国家破冰船的分类及特征,总结破冰船吊舱推进系统的发展及特点,展望吊舱推进系统在破冰船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我国新型破冰船推进方案的选取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6.
秦琦 《中国船检》2014,(6):68-73
今年初,中国科考船"雪龙"号成功营救出困在南极的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过程颇为艰险曲折。随着媒体报道的聚焦,极地科考破冰船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据美国海岸警卫队2013年6月的统计,目前功率在10000hp及以上的破冰船全球共服役78艘,在建4艘,计划建造13艘,总计95艘。在这些具有破冰能力的船舶中,具有科考能力的船舶即科考破冰船共有24艘(包括在建或计划建造)。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俄罗斯为第一阵列,拥有的科考破冰船分别达到5艘、5艘和4艘。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上科考破冰能力最强的国家,拥有2艘重型破冰船(功率在45000hp以上)、l艘中型破冰船(功率20000~45000hp)、l艘轻型破冰船(功率10000~20000hp)。另外,正在新建一艘。其他国家的科考破冰力量基本为2艘或l艘中型或轻型破冰船。如果将欧洲主要国家的科考船和破冰船研发力量统一考虑,那么欧洲的大功率科考破冰船开发能力当属世界领先,可以列入第一阵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破冰船在极地海洋资源开发、科学考察、极地求援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极地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冰厚度对破冰船的航行安全和破冰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及时准确获取海冰数据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深入研究海冰厚度估算原理,提出基于crysoat-2卫星测量数据的改进海冰厚度估算算法。  相似文献   

8.
冰载荷下的船舶运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极地航道的开辟以及极地海洋能源开发的需要,海冰与船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极地船舶航行与作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破冰过程的几个典型阶段,对冰载荷对船舶的作用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考察了破冰船在不同的海冰密集度、冰厚以及船舶不同航速情况下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嵘 《船舶》2023,(1):72-79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南北两极地区资源与权益活动的争夺进一步升温,极地越发成为关注热点。中国“十四五规划”及国家新的极地战略方针,对新的极地装备提出了迫切需求。文中介绍了“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近几年的航行情况,并结合我国南北极考察使用需求,提出了我国亟须建设极地重型破冰船的迫切要求;同时选取国外典型极地重型破冰船,分析了最新动力推进系统配置特点,提出对我国重型破冰船的破冰能力、防寒能力及动力形式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保证极地双向破冰船的破冰航行能力,需重点开展该类船舶的艉部线型设计。[方法]通过调研大量现役极地船舶和梳理现行规范,研究吊舱推进单元的冰载荷作用模式以及冰在船舶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而开展吊舱推进式极地船舶艉部线型的关键设计特征参数分析与适应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艉封板倾角将直接影响破冰时船体作用于海冰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可适当增加该倾角以有效引导海冰的弯曲断裂;W型艉封板横剖线型可以调和流场优化与碎冰外排效率之间的矛盾;吊舱安装底座可以发挥一定的破冰作用,但将影响吊舱流场;艉鳍对船尾流场和碎冰外排也存在较大影响。[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吊舱推进式极地船舶艉部线型的适应性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船舶,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意义重大。(1)极大拓展我国极地。相较"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的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具有以2~3 kn航速、连续破1. 5 m冰+0. 2 m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内和国外目前先进破冰技术和学者们对破冰技术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整理,重点介绍新涌现的极地破冰船的破冰技术,并对未来破冰船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极地破冰船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航海》2018,(5)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命名下水。其船长122.5米,宽22.3米,7.85米,排水量约13 990吨,自持力60天,载员90人,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0.2米雪的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雪龙2"号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并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并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船舶机动能力比"雪龙"号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4.
《珠江水运》2011,(18):7-7
8月3日,国家海洋局网站发布消息称,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己获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完成立项。新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将与现有的“雪龙”号组成我国极地考察船队。  相似文献   

15.
破冰船是世界各国推进极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世界在役极地破冰船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典、丹麦等国家。其中,俄罗斯是全世界拥有破冰船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极地作业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极地能力建设也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美、俄极地破冰船技术更新和能力建设情况的梳理,研判未来破冰船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破冰船装备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洋科考、极地航道、极地资源探索等重要的国家需求,破冰船对于我国极地方针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世界主要破冰船数据,按照注册冰级对现有破冰船进行分级,阐述世界各国破冰船发展规模,并对各类推进系统及主推进器在破冰船上的应用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自主研发破冰船推进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船舶在极地海域航行时,将面对恶劣的冰载荷工况,冰-桨的相互作用致使船舶推进系统产生转速降,系统同时产生较大的扭矩波动,动力推进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论文以某重型破冰船电力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电力推进系统转速-时间仿真模型和扭振时域动态响应计算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冰载荷激励力矩作用时电力推进系统在不同调速控制策略下的电机转速降及轴系扭矩动态响应,通过全转速分析得到不同调速控制策略下电机转速降和轴段最恶劣冰载荷扭矩幅值随初始转速的分布规律,并对推进系统在各冰载荷工况及各冰厚条件下的螺旋桨破冰性能作出了预测,结果可为冰区电力推进装置的设计及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型破冰船是各国落实极地战略的重要依托装备,平台方案的大型化使得重型破冰船通常不仅具有较强的破冰或海冰管理能力,还兼顾执行引航拖带、调查测量、救援救助等多重任务。为更好地开展重型破冰船的方案论证和多方案寻优,本文通过构建重型破冰船总体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基于国外重型破冰船使命任务与对应总体技术方案的分析,探讨评估流程以及具体评分方法的合理性。评估结果直观给出各国重型破冰船的综合能力量化比较,体现了不同国家重型破冰船的设计理念差异。研究结论可作为进一步开展标准化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从而支撑重型破冰船自主设计技术方案的多视角论证和方案比较。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与"雪龙"号不同,"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不仅如此,"雪龙2"号还是全球首艘智能极地科考破冰船,拥有一套集智能机舱、智  相似文献   

20.
《航海科技动态》2012,(3):40-4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即将增添“生力军”。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翁立新介绍,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目前已完成概念设计,项目进展顺利,新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下水“服役”,与“雪龙”号一起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