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期导读     
《时代汽车》2012,(2):10-10
中国入世已经10年了,这10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成绩尤其明显。2001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为206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达到18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该怎样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这个成绩呢?有部分人将这个成绩计到中国入世的头上,认为入世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2.
王晶 《上海汽车》2009,(11):1-2,7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仍逆势增长,显示“中国例外”效应,令世界惊叹。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重心逐步转移,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将扮演全新的、更加重要的角色。转型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将登上新一轮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保业的发展,依赖于恢宏磅礴的中国经济的腾飞,借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跳出行业看行业,虽然我们也深知我们小行业的地位。但是,中国被喻为全球汽保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提到弯梁摩托车人们就会想到大阳,这不仅仅是大阳DY100弯梁摩托车作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鼻祖,为中国摩迷带来的全新体验,更是因为大阳弯梁始终是中国弯梁摩托车的领跑者,是中国弯梁摩托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会计准则问题,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最重要的是改革和创新。它影响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现代会计准则应与时俱进,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行管理和创新,中国的会计准则只有不断完善,才能促使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早日实现经济全球化的目标。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好良好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6.
悠悠60年,茫茫一甲子。转眼间,中国摩托车产业走过了60年的路程。一路走来,天在变,景在变,甚至同行之人也.在变,然而,中国摩求人对中国摩托车产业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信念,那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情怀却—直未曾改变!为此,中国摩托人殚精竭虑,众志成城,书写着中国摩托车事业一个又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快培养中国本土跨国公司,已成为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培育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意义,剖析了培育中国跨国公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培育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轿车情报》2008,(4):34-34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达59万辆,同比增长72.5%,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八大汽车出口国。来自有关方面的消息称,包括奇瑞、华晨等在内的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到目前为止,奇瑞汽车已累计出口汽车20万辆,轿车出口量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第一,领跑中国轿车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华汽摩配》2010,(1):54-55
总裁致辞:汽车改变了世界,中国汽车正在改变世界汽车业格局,那么是谁在改变中国汽车?是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是敢于挑战国际竞争、不断创新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是千千万万有中国汽车情结的汽车人,正是我们大家的不断进取和通力合作,推动了中国汽车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时代汽车》2009,(10):18-29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新中国“汽车大国”的梦想一度那么遥不可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汽车工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起步格外艰难。随后,上海大众、北京吉普等首批汽车工业领域合资企业成立,与外商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在中国不再是不可触及的禁区。而这些企业,如今已成为改写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中坚力量。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自主品牌轿车如今也已逐渐成熟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 汽车工业的变迁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最近举办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和向好做出重大的贡献,“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汽车产业将是一个不能动摇的支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在祖国60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边回忆那些曾经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车型,一边去为逐渐成熟的自主品牌汽车喝彩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760年的历程,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创造了许多辉煌:2012年中国产销量均超过1900万辆,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工业总产值5.29万亿,汽车保有辆达到了1亿2000万辆,占全球汽车总保有量的10%;中国汽车整车企业近百家,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如今,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增速放缓,成本急剧上升,中国汽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已步入了重要的转折期,下一个10年,中国汽车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本期专题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汽车的强国之路,听听汽车行业意见领袖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车市备受关注,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必争之地,所有跨国公司均已悉数摆阵中国。中国车市也不负众望,连续呈现高速增长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3.
陈岚 《轿车情报》2008,(6):28-28
自进入中国以来,凯迪拉克就以自己的步伐逐渐前进。邀请中国的市场负责人、中国的工程师一起参与开发流程,都是凯迪拉重视中国市场的表现。从全新CTS到凯雷德Hybrid,我们看到了凯迪拉克这个豪华车品牌在中国的加速发展。借北京车展之际,我们对凯迪拉克品牌总经理Jim Taylor进行了专访,向他了解了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4.
“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手掌心,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手背,只有它们都健康成长,中国经济这一拳头才能更有力”,有人这样描述中国不同类型企业的各自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南公路工程》2012,(1):208-208
《公路工程》(ISSN1674—0610,CN43—1481/U)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网人网期刊,是中国交通行业综合技术类科技期刊。由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主办,1975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专业刊载道路工程、桥涵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理论与工程技术应用最新成果,全面报道交通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及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车于中国人,从特权与暴富的象征,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而这一变化的起点在1978年,这个过程看上去并不漫长,但亲历其中的人们,却深切体会这一过程的艰难与不易、快乐与激情。本刊寻访了7位亲历中国改革开放后汽车行业发展的人士,他们有参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制订者,有最早民营车厂创始人,有中国最早二手车经销商……他们个人人生中最好的光阴都是与中国汽车联系在一起的,那些关于汽车的中国式记忆,就算有些曲折有些阻力有些汗水,都是向上而生的,与中国一起上升!而他们与车的故事,并没有讲完,一切都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14,(14):20-20
最近,福特中国宣布对林肯中国总裁的任命。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福特为林肯下半年进入中国市场做的重要准备。而在去年年底,第六代野马在中国市场首秀,为该车入华开始做铺垫。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常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客为尊,也是自尊。全球最佳行政轿车懂得这个道理,为中国市场设计出长轴距版。可以说它是为中国而来,为中国而变。  相似文献   

19.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产品得以进入世界各国,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影响的加大。问题也随之产生,企业、行业、国家开始思考中国制造转型的问题,国家通过宏观管理政策改变单纯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中国制造保持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轿车情报》2011,(7):76-76
Q:您认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有哪些?米其林就此采取了哪些本土化的措施?夏逸夫先生:中国市场的特性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驾驶员面临的路况比较复杂,我所得到的数据是,中国每个司机至少遇到过一次以上由于路况不佳而导致轮胎损坏的情况;第二点,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第三。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轮胎车主,中国消费者相对还不成熟,我们得到的数据显示,中国所有轿车中80%的车主是首次购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