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及采用排气再循环同时降低碳烟和NOx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可以实现无烟燃烧,NOx降低30%,未燃碳氢和CO排放有所下降,采用排气再循环(EGR)在不增加未燃碳氢、CO和CO2、恶性发动机热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及采用排气再循环同时降低碳烟和NOx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可以实现无烟燃烧,NOx降低30%,未燃碳氢和CO排放有所下降。采用排气再循环(EGR)在不增加未燃碳氢。  相似文献   

3.
为了同时减少NOX和颗粒排放,利用数值模拟,发动机试验和燃烧观察的方法对一种新的柴油机燃烧概念进行了研究。这种概念是以多次喷射预混合燃料为基础的,并在装有共轨式喷油系统的单缸机上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4.
排气再循环对增压真喷式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ISUZUL6TC型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气再循环试验,分析研究了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不同的EGR系统,以及在不同负荷下ECR率对其排放特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ECR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复合燃烧特性和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试验及其分析,具体阐述负荷、转速、替代率、柴油供油特性、引燃油量、进气混合气浓度和供油提前角等因素对双燃料燃烧CO、HC和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特别指出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的主要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排气再循环对增压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ISUZUL6TC型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气再循环(EGR)试验。分析研究了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不同的EGR系统,以及在不同负荷下EGR率对其排放特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EGR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燃料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喷射率分布是降低直喷式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试验研究。阐述引燃喷射和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说明抑制初期燃油喷射率和提高后期燃油喷射率是降低NOx及烟尘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标致雪铁龙集团与法国的IFP联合研制 4行程自动着火可控燃烧汽油机 ,这是一台按照柴油机原理而使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研制的发动机不需要使用催化装置 ,其排放不超过欧Ⅳ标准对于汽油机的排放限值。与原汽油机相比 ,该发动机的CO2 排放降低 10 %~15 % ,CO和N2 O的排放降低 6 0 %~ 80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标致雪铁龙/IFP联合研究新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柴油发电机组广泛使用的135系列柴油机普遍存在的燃油消耗率高,排放差的问题,开发了了种四角缩口ω紊流型燃烧室燃烧系统。在2135G型柴油机上的试验表明,在不改变原机进气系统的条件下,利用燃烧室的特殊结构在压缩行程后期可产生很强的挤流和紊流,加快了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速度,缩短了扩散燃烧过程,使柴油机的燃油经,烟度及NOX排放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柴油机氮氧化合物的生成机理和降低NO排放的几个措施,指出了机油在降低柴油机排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用SOOT作为评价机油适应性的指标,强调应追求发动机排放指标,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方茂东  李军  冯屹  王益民  马杰 《汽车工程》2000,22(6):393-396
本文指出了快速老化和评价试验条件对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利用某国产催化转化器和SANTANA200Gsi轿车试验,研究了快速老化试验时间对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采用超燃温度、CO/NOx交点处转化率以及装在汽车上按照工况法试验时的转化率等指标的变化来描述催化转化器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快速老化约30h时性能具有较强代表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缸柴油机上利用空气射流涡流的方法可以减少燃烧过程后期的烟尘浓度。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在直列6缸直喷式柴油机上配置一个空气射流涡流发生器,各种试验证明:空气射流涡流的方向,时间等参数对降低烟尘和微粒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日本产D-13型柴油机上利用空气射流涡流发生器可减少微粒排放总量的37%,NOx含量不变,而烟尘和颗粒明降低。  相似文献   

13.
安装催化系统是降低车用柴油机尾气排放污染物筒单有效的好方法;氧化系统能有效地减少SOF、HC、CO、PNA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但关键在于其活性物质对硫酸直斩盐化性和涂层,载体对硫酸直斩存储与释放性;对于NOx的还原,目前尚处于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负荷中增压柴油机的工作特点,通过试验和分析,合理地选用中国产基础油和添加剂,并用大量试验数据分析了基础油和添加剂间的感受性及添加剂之间的配伍性。同时本文还考察中国产CD级复合剂和美国EXXON公司生产的Paramox-390复合剂对国产基础油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初期燃烧不稳定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利用缸压和单循环采样测试系统对柴油机起动初期单个工作循环的燃烧和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是影响柴油机起动过程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低的冷却液温度导致柴油机起动初期燃烧不稳定性增加,失火和不完全燃烧循环较多,从而导致HC排放升高,而且冷却液温度低造成的滞后燃烧会产生较高的CO排放。冷却液温度升高后,失火循环消除,同时着火延迟期明显缩短,最高燃烧压力升高,HC和CO排放显著降低,NOx排放升高,表明燃烧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6.
汽油车点火系对尾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国 《汽车科技》2000,(1):40-41,59
叙述了汽油车燃烧反应过程中尾污染物CO,NOx和HC产生的机理,以及点火系统点火正时,点火能量,点火电压对尾气成分的影响,指强制性撩放标准是促进电控燃油喷射点火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气压力和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燃机高海拔(低气压)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大气压力和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性能与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气压力降低,柴油机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缸内平均温度大幅升高,燃烧始点推迟且持续期延长,后燃严重,燃烧过程未能及时释放热量,动力性能和燃料经济性下降明显;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最高燃烧压力增大,燃烧始点提前且持续期略有延长,燃烧重心略微前移,燃烧放热率减小,且大气压力越低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越明显。在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提高柴油机冷却液工作温度,可以明显减少冷却液散热量,提高柴油机的热-功转换效率,显著改善柴油机的高原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柴油机热负荷升高幅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18.
宋崇林  韩笑 《汽车技术》2000,(11):20-22
研究了热重分析中不同升温速度对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和无定型碳的热反应温度区间的影响,提出了热重分析柴油机微粒中SOF的方法及条件。试验表明,该方法和测量条件可准确测定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速闪光摄影技术,对高压喷射喷雾体空间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一个计算高压喷射喷雾体发展的数学公式;在正确描述高压燃油喷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预测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准维燃烧模型,此模型改进了燃油喷射模型及碳烟的生成与氧化模型,考虑到燃烧区的区间传热和缸内工质的对流辐射传热,对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燃烧与排放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缸内各区的燃烧与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20.
改善重型车用增压中冷电控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学东  刘巽俊 《汽车技术》1995,(1):10-14,30
介绍了一种重型车用涡轮增压中冷,电控直喷,可变进气涡流的柴油机,给出其部分性能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燃烧室尺寸和喷油系数参数(喷孔直径,喷油压力,喷孔锥角及喷油定时)对柴油机主要排气污染物NOx和碳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