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运输走廊形成机理及其界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镇空间布局方面深入地探讨了区域运输走廊形成机理,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OD流量来寻求区域运输走廊的“动态聚类法”,该方法在江苏省“十五”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空间运输联系反映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与城镇化进程和区域发展格局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省内客运联系增长速度显著快于省际,省域客运联系呈现内聚化态势;从各区域变化幅度看,内聚化态势围绕三大核心城市群由内而外逐步加强,并呈现较大的南北差异。省际客运联系呈现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中心—外围结构,从发展态势看,沿海城市群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凸显,中西部区域区内联系加强态势初步显现。研究显示:现状城镇空间不平衡特征仍较为突出,尤其南北分化问题凸显;未来城镇空间布局需突出沿海城镇空间的再平衡、促进中西部城镇空间的多中心集聚和加强南北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3.
许劼  刘冰 《城市交通》2018,(1):54-62
城际铁路在服务空间、行车速度、站距等方面具有与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显著不同的特征,它能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满足相邻城市间的当日往返出行。因此,城际铁路对区域城市群规模和城镇空间布局的发展产生独特影响。基于城际铁路的区域内部各城镇联系状态,分为中心与边缘、中心与中心、跨越的中心与边缘、边缘与边缘四种类型。以东京、旧金山湾区、长三角、京津为案例说明城际铁路对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城际铁路线网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城市群,并与城市群空间布局产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城镇空间格局与高铁走廊耦合高铁走廊是影响城镇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而与城镇空间格局相匹配的走廊建设也对高铁客流起到集聚效应,因此两者的耦合尤为重要。基于对国家城镇空间格局的认识,综合未来高铁走廊沿线集聚的人口、经济、商务和休闲出行需求等因素,评估全国高铁通道的潜在价值,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定义交通运输走廊.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分析了交通运输走廊的基本结构.将运输走廊看作生物种群,研究其自组织演化过程.在微观层次上提出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描述运输走廊个体演化的过程;在宏观层次上分析运输走廊的主要演化阶段.根据自组织理论,提出了交通运输走廊自组织演化机理:交通运输走廊与其依托的地域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组成多层次的超循环系统,通过自我发展和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方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原山区山高谷深,群山连绵,沟谷纵横交错。穿梭其间的山区公路,在清晰明了的山脉、水系指引下,或沿山顺水,或横穿山岭。具有独特而特殊地理位置和优势的河道溪谷走廊,从古至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各行各业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重点。虽然高原山区受构造运动、风剥雨蚀、河流切割的影响,河流溪谷交错成网,但勾通串联山岭城镇,符合人类对外交流的优质河溪走廊并不多,笔者从公路建设的角度,提出高原山区优质河溪走廊空间是线性工程建设的资源的观点,探讨工程建设走廊带空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供工程项目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沿江地区客运需求增长迅猛,城际间客运交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沿江地区城际快速轨道客运系统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研究了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交通发展等特征,提出了符合沿江地区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方法;通过分析沿江地区的空间节点、交通走廊,初步得出了沿江地区的轨道线网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沿江地区的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线网主要节点和所要联接的区域,并作为线网布局规划的基础,最终形成了线网布局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对调整优化城镇群空间布局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交通一体化发展提出的要求,从战略区位、社会经济格局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总结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特征,并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在运输结构、交通设施网络空间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分别从客运、货运以及体制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包括以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为导向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提升区域运输组织效率和一体化服务水平、加强区域规划统筹、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以及加强土地和资金等相关保障。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上述5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遍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近60年以来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交通互动发展的历程证明,城市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为了落实国家战略,突出区域协同,上海市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群是一种特殊的区域一体化空间组织模式,其内部各城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强大作用力。近年来,随着国家空间战略布局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人员和物资流动更加频繁,对城市群内交通设施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结合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竞合分析,从城市群交通方式组合、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换乘枢纽体系建设、城际公交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精准评估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行现状、科学辅助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规划、探寻运营组织中的潜在问题,通过对全市公共交通IC卡记录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与挖掘,从全网、走廊、断面等方面量化分析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和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住辨识模型,用于获取典型居住和就业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基于此分析通勤群体的出行时间、距离、范围、方向不均衡性以及换乘等特征,并通过群体出行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布局。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建议:建立多样化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换乘,注重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各行政区协同发展和鼓励就近就业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南中轴快速公交线路概况的基础上,从运行环境、服务水平、投资收益三方面分析了快速公交的实施效果。对南中轴常规公交线路分期分批进行调整后,走廊上的运行环境大为改善,走廊上的机动车流量和车速都有了明显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乘客节约了出行时间、满意度上升,公交车速度提高、延误下降、准点率提高、运输效率提高;企业投资收益明显,BRT的确是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第三种方式”。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建议,目的是为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和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加拿大的综合交通运输 加拿大的地域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运输业生产总值占全国20%左右.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构建起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管道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的较好衔接,使综合交通运输效能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加拿大成功地形成了三大国际运输走廊:即东海岸运输走廊,以蒙特利尔港、哈利法克斯港为主,连接欧洲、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西海岸走廊,以温哥华港为主,连接亚洲和太平洋岛国;南北运输走廊,主要通前,加拿大政府对公路运输的管理以各省、区为主.公路运输主要承担港口与火车站的集疏任务.汽车运输在美、加外贸运输中占相当的份额.  相似文献   

15.
公路运输与国民经济的适应性已经成为当今交通发展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方法以山东省为例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空间的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区域经济与道路运输的特性.从而为交通运输的适应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专题导读     
长江历来是连接中国东中西的重要纽带和经济组织的重要走廊,也是中国水网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内部交流的主通道,更是崇山峻岭包围的西南地区对外沟通的咽喉。自古以来,其便捷的航运交通使沿岸城市成为国家的交通要冲和区域经济交流的组织者,造就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安庆、九江、岳阳、宜宾等一批相互间经贸往来频繁又辐射全国的经济重镇。得天独厚的自然交通条件促进流域内的人口与经济要素聚集,形成了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承担重要使命、一直繁荣不衰的长江城镇带与经济带。改革开放前,长江是中国资源调配、计划经济组织的重要依托;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后,长江成为沿海城市经济组织、辐射内陆的重要组织通道;进入21世纪,长江又成为中国沿海产业转型、向内陆转移的主要支撑和沿海、西部双向开放面联系的重要纽带,进而也成为中国城镇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主要实验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旅客运输对于商品空间流动的影响,从而探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交通方式组合. 传统的空间均衡模型只考虑货运价格的因素,而忽略了商务旅客运输对于区域间贸易的作用. 本文在传统的空间均衡模型中加入旅客运输的约束,提出了客运支撑系数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包含旅客运输的空间均衡模型. 新模型克服了传统空间均衡模型缺点,考察旅客运输对于货物贸易的支撑作用,从时间花费角度说明客运可达性对于货物贸易的影响. 并结合算例,分析不同的交通方式组合对区域间贸易量和均衡价格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既需要便宜的货物运输方式,也需要快速、可达的旅客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旅客运输对于商品空间流动的影响,从而探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交通方式组合. 传统的空间均衡模型只考虑货运价格的因素,而忽略了商务旅客运输对于区域间贸易的作用. 本文在传统的空间均衡模型中加入旅客运输的约束,提出了客运支撑系数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包含旅客运输的空间均衡模型. 新模型克服了传统空间均衡模型缺点,考察旅客运输对于货物贸易的支撑作用,从时间花费角度说明客运可达性对于货物贸易的影响. 并结合算例,分析不同的交通方式组合对区域间贸易量和均衡价格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既需要便宜的货物运输方式,也需要快速、可达的旅客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 1996–2011 年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地带的公路交通发展, 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其相关关系.得出基本结论, 公路交通发展的空间布局差异显著, 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类似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 公路交通发展空间差异长期范围内呈增长趋势, 各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整体空间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 ;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低于交通建设发展的空间差异, 由于政策的引导, 近年呈现降低趋势, 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的差异, 影响程度将近 70%; 公路交通空间差异及区域经济空间差异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强公路交通发展区域均衡性能够降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1996–2011年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地带的公路交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其相关关系。得出基本结论,公路交通发展的空间布局差异显著,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类似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公路交通发展空间差异长期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各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整体空间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低于交通建设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于政策的引导,近年呈现降低趋势,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的差异,影响程度将近70%;公路交通空间差异及区域经济空间差异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强公路交通发展区域均衡性能够降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