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分段长度对平转连续梁转体段受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分段长度时转体段各截面上、下缘应力以及各节点累计水平和竖向位移。结果表明:不同分段长度方案对转体段的应力影响较小,但对位移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京市六环路跨丰沙铁路墩顶转体斜拉桥工程,对花瓶形桥墩的设计理论及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另外根据墩顶转体施工阶段桥墩的受力特点,对桥墩的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8):168-169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桥梁转体法施工与连续梁挂篮悬臂施工、预制架设法以及顶推法相比,对交通运输繁忙的既有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影响较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跨铁路立交桥转体现浇梁质量控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盘营客专跨沟海线铁路转体施工连续梁的施工实践,具体分析了转体施工中墩梁固结部位的受力情况,提出实际工程中的墩梁固结结构设计方案,对转体施工连续梁墩梁固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京张铁路(60+100+60)m连续箱梁上跨大秦铁路,采用墩顶转体的方法。为保证转体时受力可靠传递,梁部0号块截面的腹板、底板尺寸均有所增加;考虑到转动体系布置,墩顶参数也相应增大。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转动体系的支撑、牵引和平衡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操作。墩顶转体顺利实施,实践证明墩顶转体具有减少转体重量、降低工程难度及造价、缩短工期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合龙时实施顶推是优化矮墩及高温合龙连续刚构桥长期受力状态的重要途径。结合工程实践,探讨了对边主墩施加水平顶推力和墩顶侧向位移的计算过程,并详细介绍了顶推施工的控制指标。现场实测数据证明,预定的顶推力和墩顶位移设置合理,实测顶推力及墩顶侧向位移均在预期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连续刚构桥梁的结构受力分析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续钢构桥梁的结构受力特点分析,在结合连续钢构桥梁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连续钢构桥梁悬臂施工中的挂篮选型,墩顶0号块、悬臂浇筑段、边跨现浇段和合龙段的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主梁后浇结构层与墩顶梁端湿接头浇筑顺序以及墩顶负弯矩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是简支变连续梁桥施工的关键工序。文中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主梁后浇结构层与墩顶梁端湿接头浇筑的先后顺序以及墩顶负弯矩预应力张拉的先后顺序,进行详细分析,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变连续梁桥的结构受力、施工工序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为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9.
空心薄壁墩盖梁其自重大部分均由墩身结构承载,但两悬臂端需要搭设支架进行施工,根据悬臂端的长短情况有不同的施工方法,翁早大桥3#~5#墩盖梁属于短悬臂情况,详述其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横移法施工在临近既有线桥梁建设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对既有线路干扰小、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日兰高铁高上1号特大桥采用转体法上跨京沪高铁,两段35 m连续梁紧临既有线路。采用在距离京沪高铁30 m以外的位置进行浇筑前准备,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千斤顶横移,将支撑体系连同梁体钢筋模板一起横移至主墩区域后分段浇筑混凝土后进行转体。结果表明:在保证既有铁路正常通行的同时,转体连续梁采用横移法施工能有效的确保施工进度,极大地降低了既有线施工风险,对临近既有铁路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连续梁在顶推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体系不断转换,导致桥墩受力也不断变化,不仅要承受来自梁体的竖向压力还要承受较大的水平推力,致使桥墩出现裂缝,威胁施工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墩顶位移加以监测,以确保顶推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保证桥墩的正常使用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对某连续梁桥顶推施工全过程桥墩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对于桥梁合拢段施工环节来说.其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工序。当桥梁主梁悬臂浇注完成后应采取与边跨现浇段的合拢和中跨合拢段的现浇施工,从而尽快确保主梁由悬臂受力状态转变为连续整体。但事实上对于合拢段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温度自重以及施工荷载的作用等原因.都会造成悬臂梁端产生位移,从而直接影响合拢段与悬臂梁段的连接,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包树黄河特大桥工程在黄河凌汛期恰好处于最大悬臂施工阶段,为保证其安全度汛,对此种不利工况进行作用响应分析及安全性验算.采用计算土弹簧刚度来模拟桩-土摩阻效应,并采用Maxwell模型以模拟墩顶新型粘滞阻尼器的墩梁位移效应,建立了该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数值仿真模型.在流凌期间实测流冰荷载、洪水荷载及风载等作用组合下,计算分析了该桥最大悬臂阶段桥墩和主梁的线形变化和受力特性.结果表明,流冰荷载单独作用对该桥最大悬臂阶段桥墩和主梁线形和内力影响有限,同时在各荷载工况下桥墩及主梁线形和内力均满足桥梁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临近道路施工会通过改变在役桥墩桩基础桩-土界面的接触应力分布从而影响在役桥墩的墩顶位移特征这一问题,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某在役桥墩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描述临界道路建设过程中地基-基础-桥墩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此模型分别研究了道路开挖、铺筑及运营对墩顶水平、竖向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开挖后,随着开挖深度(H)增加,墩顶水平位移会不断增大,墩顶竖直沉降则会不断减小,随着道路至桥墩边缘距离(L)的增加,墩顶水平位移不断减小,竖直沉降反而不断增大;道路铺筑后引起的桥墩顶部水平位移较路基开挖有减小趋势,竖向位移却有增大趋势;新建道路在后期运营中,交通荷载引起的桥墩顶部水平位移相对较小,而竖直沉降较道路施工引起的位移明显增大;在得出的墩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变化曲线中,墩顶水平位移从靠近道路到远离道路的转折点在道路施工中有所变化;在路基开挖中,当开挖深度约为1.8m时,墩顶水平位移方向发生变化;在道路铺筑中,当开挖深度约为2.6 m时,墩顶水平位移方向发生变化;在后期运营中,当开挖深度约为3.1m时,墩顶水平位移方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刚构-连续组合桥悬臂施工合龙时,受诸多因素影响,需通过施加顶推力的方式对桥梁结构线型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成桥状态。以某(72+3×128+72)m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刚构桥顶推合龙工序,建立该桥施工仿真有限元模型,考虑温度变形和收缩徐变对墩顶变形的影响,对实际桥墩刚度及约束条件下的施工顶推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合龙及收缩徐变均会造成梁体工后缩短并引起墩顶位移,需在合龙前进行顶推;桥墩刚度及约束条件对顶推力均存在较大影响;综合考虑合龙温度、收缩徐变及桥墩刚度等因素确定的合理顶推力有效控制了梁体纵向变形,合龙误差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
某公路和水渠下穿既有京沪高铁桥梁,交叉处地面挖深较大,下穿高铁处均采用防护桩支护后顶进U型槽的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预制U型槽基坑布置于高速铁路影响区外;施工中高铁桥梁墩顶竖向、纵向和横向的最大附加位移值分别为1.49、0.99和0.75 mm, U型槽顶进至桥下设计位置时对桥梁墩顶竖向位移的影响最大;工程实施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累计影响小于原设计单桩容许承载力;分析结果满足《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跨径弯桥圆心角对其内力、位移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墩大跨径弯桥的安全性,对不同圆心角的典型弯桥在考虑大变形和材料非线性情况下,利用有限元法对刚构桥的墩梁内力与位移进行计算,分析了桥跨的内力、位移和非线性稳定荷载系数与弯桥圆心角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悬臂阶段主梁根部的弯矩随曲线圆心角增大而略有减小,但扭矩会快速增大;曲线圆心角越大,悬臂端竖向、横向位移和墩顶横桥向位移越大,在圆心角大于38°,非线性已很明显,悬臂端和墩顶位移会急剧增大;非线性稳定系数约为稳定特征系数的35%,随着弯桥圆心角的增大,其稳定系数会迅速变小;综合考虑,大跨径弯桥圆心角不宜大于38°.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连申线东台段航道整治桥梁工程新灶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最大悬臂施工工况模型,对长期中断施工状态下悬臂T构的位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断施工时间越长,温度荷载和混凝土的收缩对主梁结构变形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h型抗滑桩在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受力特征,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数值模拟悬臂段长度和锚固深度对h型抗滑桩结构的影响,并对上述两个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悬臂段长度和锚固深度。通过施工和运营期监测结果分析表明h型抗滑桩在该工程中的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中的运用实例,对高墩主梁连续刚构施工过程中配合比设计、临时设施(塔吊、电梯)设计、墩顶0~#块施工、悬臂挂篮施工、边跨现浇施工、合拢段施工等施工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技术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