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用材料及船用设备是确保船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内河造船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内河船厂产能和技术以及管理等原因,船用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基本上采取随行就市的方式,致使有些地方船用材料及设备的使用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规范船用材料及设备在内河船舶的使用,提高船用材料及船用设备在内河船舶的使用率,这是值得相关产业人员深思的课题;本文从广西内河船用材料和设备检验管理使用现状,试图探讨影响内河船用材料和设备装船和发展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船舶大气污染,促使船舶使用岸电和低硫油,推动我国船舶排放控制区设立工作,研究梳理国际相关先进经验,调查我国实施这些能源替代措施的实际情况。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出发,分析政策实施在经济、政策、制度及技术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强制性政策与激励性政策并行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岸电投资巨大和船舶换用低硫油保障基础不足是我国能源替代政策实施的主要瓶颈,建议解决途径为:通过政府公共投资和污染税种税收降低港口企业的岸电建设成本;依靠立法和财政补贴分类推动船舶企业使用岸电;利用经济和财政政策保障船舶低硫燃油供应与使用;通过立法加强船舶使用低硫油的海事和油品质量监管;内河船舶向沿海船舶采用的策略靠拢,逐步推动船舶采取能源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我国内河船舶污染事故事后赔偿的问题,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实施已迫在眉睫。从投保、承保、保费额度、赔偿等方面分析我国内河船舶污染损害保险目前开展的现状,从借助保险的市场经济手段有效防控船舶污染风险的角度入手,在充分参考国际船舶油污保险和我国环境责任险、机动车保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应急协作、快速理赔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河船舶污染损害保险"9+1"机制,以实现有效管控内河船舶污染风险的目标,为下一步我国内河船舶污染损害保险的具体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限排区政策要求,我国将推广低硫燃油的使用,并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其中,自2016年4月1日起,长三角区域将率先实施减排,船舶在长三角水域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靠岸停泊期间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m/m的燃油。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炼厂不生产船用燃料油,水上运输所需要的发动机燃料,大多由供应商调和而成,来源包括渣油、油浆、沥青、煤焦油、橡胶油等劣质燃油,船舶燃料油含硫量保持在3.5%。而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新要求,改用普通柴油替代燃料油,2018年含硫量要达到10PPM以下,对船舶在内江内河排放进一步严控,减少硫排放控制环境污染。而限排区政策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目标一致,也是重点要求沿海到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或普通柴油,以减少港口环境污染。据了解,船舶排放控制区将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改善我国沿海和沿河区域特别是港口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为全面控制船舶大气污染奠定良好基础。经初步测算,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后,到2020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硫氧化物和颗粒物将比2015年分别下降65%和30%。接下来,政府主管机构将加强对船用燃油供应单位的监管,即落实船用燃油供应单位备案制度、燃料装舱单和燃油样品保存制度。每批次采购燃油,燃油供应单位都应该留样封存并至少保存一年。燃油供应单位应按要求如实填写燃油供应单证,并连同油品质量检测报告至少保存三年。同时还将采取加强对到港船舶监管、发挥船舶检验机构作用、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等措施。此外,交通运输部出台了《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全面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绿色水路交通发展,对于船供油商的燃油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中国港口仍存在船舶发动机技术水平较低、船用燃料品质较差,港口技术水平滞后、管理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港口自身特点,有效控制港口大气污染排放迫在眉睫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由单一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光化  相似文献   

6.
<正>环保部正在制定船舶发动机排放标准,以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填补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空白。新标准是我国首次发布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标准。据环保部消息,鉴于我国港口和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形势,这也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的举措。目前,国际上对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均是以船用发动机为主体进行控制。通过型式核准、生  相似文献   

7.
正受减排技术等因素影响,船舶尾气处理方法依然存在许多难点,如何提高尾气处理效率,切实做到降低船舶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绿色航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随着以长江为代表的内河黄金水道的不断发展,我国内河港口吞吐量和货运量还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内河船舶保有量居高不下。我国内河船舶排放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油品质量较差,给内河沿线区域的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受减排技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船》2016,(3):5-8
受船舶污染、废气排放以及柴油供应压力等影响,我国发展船用LNG,实现近海与内河航运"绿色环保"已提上了议事日程。2015年,由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枣庄实华新能源有限公司牵头新建的山东省首批2艘内河LNG双燃料动力货船在枣庄市港航管理局的监护下顺利下水,实现了山东省内河航运清洁能源船舶"零"的突破,填补了山东省LNG应用于内河新建船舶领域的空白。针对这2艘LNG示范船进行应用和效益分析,总结发展LNG动力船舶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8修改通报)对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做了强制性规定,要求内河船舶应设置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系统,并具有《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本文从法规要求出发,简要介绍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的处理方法以及检验发证,为内河船舶正确选用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的配套设施、获得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限制内河船舶硫排放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东 《中国船检》2007,(10):94-95
二氧化硫是船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在高空被雨雪溶解,形成酸雨,酸雨可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给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从对人类影响的程度来讲,控制内河船舶的硫排放比远洋船舶更为迫切。然而,海上硫排放控制却走在了前面,控制区域不断增加,控制措施不断升级。在这种形势下,加快内河船舶硫排放控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作为有效措施之一就是限定船舶燃料油中的硫含量,因此,尽快完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定燃料油硫含量,引导船东选择符合规定的油品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1.
船舶废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正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大气污染防治,保障人民生活健康,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的现实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将船舶对大气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保障国际海洋和内河航运、内海航运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环境下,我国内河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内河通航恢复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船舶和港口污染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问题,提出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结合日常检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从法规要求出发,分析了哪些内河船舶需要船舶检验机构签发《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以及检验发证时需特别注意的问题等,为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设施的检验以及获得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部于2017年启动《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旨在建立内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及整合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规定,以解决我国内河船舶污染环境的严重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未颁布。对目前实践中内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亟须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提出该办法应重点修订的地方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水陆域条件是否符合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的要求,在我国内河船用LNG加注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现有船舶结构,对沿线主要省份船用LNG加注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并结合单个LNG加注泊位的年加注能力,得出三大内河沿线省份LNG加注码头总体密度布局方案。分析内河LNG动力船舶通航条件、内河船舶LNG加注方式,结合各地港口规划及发展现状,在分析各个候选站址的水陆域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得出内河LNG加注站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河港航事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还可以提升我国内河水上交通管理能力;但是,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货物运输港口已经成为水资源污染的重灾区,与我国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不吻合。基于此,本文以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当前存在的污染类型,阐述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提升我国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工作质量,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是世界上位居首位的内河经济产业带,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船舶作为贸易运输的重要载体,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长江水网上航行的柴油机动力船舶造成的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和噪声污染普遍存在,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新时代背景下,水运行业升级转型势在必行,急需创新内河船舶技术,研究和应用以清洁、环保为核心的电池动力绿色船舶技术,将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17,(11):23-28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沿江、沿海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在船舶港口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美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的最佳实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尽管《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和新《水污染防治法》已相继颁布实施,但我国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成效有限并难以取得突破。作者通过走访船舶、航运企业、港口码头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从业人员防污染意识不强,海事部门调查取证困难,以及缺乏便利的设施和服务等导致内河船舶防污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三大症结,提出了强化船员环保意识,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加强船舶污染监管的震慑力,立法规定内河船舶污染物全面禁排等四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物燃料作为发动机燃料,或可成为远洋运输船舶理想的燃料.随着海运需求量的增长,船用柴油机使用生物燃料混合物,会进一步减轻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加速航运脱碳进程,是满足国际航运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