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决岩堆体隧道施工经验缺乏和开挖进尺选择随意性的问题,结合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岩堆体隧道工程实例,基于筒仓理论,提出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核心土留设长度和不同岩堆体力学参数条件下的合理开挖进尺。结果表明:岩堆体隧道施工中,若不采取预支护或预加固措施,各开挖进尺下隧道掌子面安全系数均较小,掌子面存在失稳风险;留设核心土能明显提高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开挖进尺对围岩黏聚力敏感,这对岩堆体隧道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地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高速公路无可避免地要跨越采空区,这就可能面临采空区地表沉陷引起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破坏问题。因此,针对采空区路基路面的主要病害,开展采空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变形破坏理论和变形协调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采用粘弹性蠕变本构关系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破坏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ANSYS软件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分析采空区地表沉降特征,将地表沉降曲线分为三个区域:下凹区、上凸区、反弯区,并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地表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2)根据地表沉降曲线分区特征,建立采空区—路基—路面整体模型,分析路基位于地表沉降曲线不同特征区段时路基路面的变形破坏模式。(3)根据地表沉降曲线特征,结合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采宽、采厚、采深、煤层倾角、留设煤柱等因素对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及应力的影响,总结不同因素影响下路基路面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4)根据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及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设计标准,归纳总结了采空区一般处治方法,并基于协同作用原理给出了采空区路基路面变形协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煤田采空区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育新 《路基工程》2011,(5):130-132
主要介绍了煤田采空区预留煤柱段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方案设计,通过煤田采空区对预留煤柱的稳定性影响分析,结合注浆原则,制定了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的设计方案以及注浆质量检测方法和施工控制措施。并以此很好地指导了乌鲁木齐外环路东北段六道湾煤田采空区预留煤柱段基坑变形注浆治理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许多老矿区普遍存在着老采空区不良地基问题,从采空区顶板、煤柱、底板、地表残余变形等方面对桥梁下伏小煤窑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导出了桥梁下伏采空区覆岩失稳计算公式,提出了稳定性评价判据,并以榆绥高速青云村大桥下伏采空区为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采空区道路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通过对煤田采空区注浆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施工中注浆孔的布置形式、注浆施工顺序、注浆施工控制参数和注浆结束标准,以及注浆效果的检查方法。重点介绍了自下而上分段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和孔口封闭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很好地指导了煤田采空区预留煤柱段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积东风商用车公司几十年设备润滑管理经验,总结归纳出一套机械设量标准定额进行了分类计算和验证。期望通过油品用量标准定额的实施,推动设备润滑数据化管理,提高设备润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包括汽车在内的产品造型设计领域中存在的艺术审美与工程结构脱节的现象,文章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探讨了Class A标准与造型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Class A曲面标准与造型设计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而寻找规律达到用ClassA曲面的标准指导和约束造型设讯指出在Class A标准的约束下,不仅要保持造型设计基本的视觉审美特征,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使工业设计作为艺术与工程交叉学科的地位更加明确,并在实际工作中使汽车造型方案在富有创意的基础上更加适于工程结构及工艺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8.
杨旭  项彦勇 《隧道建设》2016,36(8):924-932
为了最大限度进行煤层开采并控制其对斜井结构的不利影响,需要估算合理的斜井保护煤柱尺寸。针对地层-斜井的5个不同横截面,采用经验公式法估算煤柱尺寸,并进行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斜井管片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特征,并给出合理的煤柱尺寸。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得到的煤柱尺寸小于根据经验公式得到的煤柱尺寸;2)随着回采工作面与斜井水平距离的减小,斜井结构首先轻微上浮,然后显著下沉;3)当斜井与开采煤层的竖向距离较小时,斜井结构因受到破裂岩层的下沉挤压作用而向远离开采工作面的方向变位;4)当斜井与开采煤层的竖向距离足够大时,斜井向开采工作面的方向变位;5)由于斜井穿越的岩层与煤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在不同岩层或煤层之间的交界面附近,斜井结构可能因应力集中而承载力不足,需要采取一定的改善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尚无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分幅施工的先例,也没有此种情况下明确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采取主体结构分幅施工,通过调研相关规范与文献,制定该地下车站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不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和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2类共7种工况下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潜势及车站结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变形潜势可分为安全、单指标预警、双指标预警、临界(一指标达到即可)、超限(一指标达到即可)等5个级别;对不均匀沉降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和长期均有利。对结构受力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有利,但对长期受力不利,推荐采用不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方案;砂质黄土条件下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不同施工工况变形潜势差异明显,左右半幅2种工况分别出现双指标预警和单指标预警的变形潜势等级。  相似文献   

10.
钢管混凝土支架注浆孔补强技术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钢管混凝土支架在井下注入混凝土时要留设注浆孔,为了弥补注浆孔周边钢管刚度,实施了加强板、插入注浆短管和封孔塞3项补强措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在弹性加载条件下钢管的应力分布特征,注浆孔导致孔口两侧的压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8.45;采用3项补强措施后,钢管注浆孔附近的压应力集中程度明显降低。通过数值分析并优化出补强措施:加强板为500mm×300 mm×10 mm,注浆短管为直径133 mm×8 mm,封孔塞直径为116 mm×40 mm。优化的补强措施有效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和补强措施的用钢量。  相似文献   

11.
曹利 《隧道建设》2015,35(1):16-21
为了探究房柱式采空区开采过程和隧道下穿采空区施工过程的相互影响,以巴准铁路敖包沟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与受力随施工步变化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隧道下穿房柱式采空区时,采空区开挖造成采煤柱压缩,采空区侧壁和煤柱发生较大水平位移,影响延伸至地表2倍采煤长度范围内;隧道下穿施工引起采空区底板与顶板竖向位移进一步增大,造成3倍开采深度范围内地表沉降;采空区、煤柱和地表变形随隧道开挖步变化规律相关性较高,且隧道拱顶受采空区底板变形的影响是引起失稳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保障了敖包沟隧道下穿采空区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olidWorks/Cosmos对失效自卸式垃圾车车厢立柱进行了静力分析,得到了失效部位的应力云图,找到了立柱失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立柱的结构进行改进,并运用该软件对立柱结构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立柱结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城,也是湖北省的水电城、旅游城。汽车产业、水电产业、旅游产业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集群效应明显。本文以十堰地区汽车、水电、旅游这三大支柱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综述了十堰区域三大产业现状,总结分析了制约本地区三大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并对这三大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桥墩形式对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禹高速公路杏沟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并考虑边跨支座处的弹性约束作用,建立了该连续刚构桥动力计算的整体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探讨了连续刚构桥采用钢筋混凝土四柱式桥墩、双薄壁空心墩、单薄壁空心墩及独柱实心墩时的动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4类桥梁自振频率依次增大,四柱式桥墩和双薄壁空心墩的桥梁振动以桥墩弯曲为主,单薄壁空心墩和独柱实心墩的桥梁振动以桥面弯曲为主;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由于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以及结构自振特性等不尽相同,4类结构的动力反应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夏丁  邸曙升  潘林  赵志新  陆劲昆  张建  吴昌生 《汽车工程》2021,43(2):248-252,295
研究了薄壁梁三点弯曲工况压溃力与材料强度和板厚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B柱轻量化设计方法。对于B柱下端,侧撞时发生压溃折弯,可近似等效为三点弯曲工况,且用高延性高强钢代替普通的强度较低的高强钢,进行B柱下端的轻量化设计。至于B柱上端,因其侧撞时主要发生刚性转动,可等效为静力学问题,施加侧撞等效静载力,将B柱上端划分成N段,利用Optstruct软件对各段板厚进行优化。最后以某车型为例,将B柱上、下端优化方案导入整车侧撞模型中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B柱关键部位的侵入速度和侵入量与原始设计几乎相当,证明该轻量化设计是有效的,优化实现了24%(1.9 kg)的轻量化效果,而其耐撞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optimum designs of center pillar assembly with advanced high-strength steel (AHSS)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steel for crashworthiness and weight reduction in side impacts. A simplified side impac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crash behavior of the center pillar assembly with efficient computing time. Thickness optimization aims to perform an S-shaped deformation of the center pillar toward the cabin to reduce the injury level of a driver in a crash test. Center pillar members were regarded as an assembly of parts that are fabricated with tailor-welded blanks, and the thickness of each part was selected as a design variable. The thickness variables of parts tha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were extracted as the main design variables for thickness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ith design of experiments. The optimization condition was constructed to induce an S-shaped deformation mode and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center pillar assembly. An optimum design was obtained after several iterations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Optimization was first performed with conventional steel and then with AHSS with the same procedure to optimize the crashworthiness of the center pillar assembly. After thickness optimization, optimum designs were applied to the full vehicle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of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with the simplified side impact analysis method. Then, the crashworthiness of optimum designs with conventional steel and AHS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full vehicle analysis. This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at AHSS can be more effectively utilized than conventional steel to obtain a lightweight design of an auto-body with enhanced crashworthiness.  相似文献   

17.
张亚军 《隧道建设》2007,27(1):84-8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独柱墩预应力盖梁将被广泛应用到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结合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工程狗子滩特大桥工程,详细介绍了托架支模技术在独柱墩预应力盖梁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