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X1标的填石路堤,通过对填石料进行不同松铺厚度、不同碾压工艺进行压实试验,并进行压实质量评定,提出了适合X1标填石的松铺层厚、碾压工艺和质量评定标准,为大规模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邵怀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采用冲击压实技术压实土石混填路基的问题,选取试验段进行了不同虚铺厚度路基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试验研究,提出了虚铺厚度、冲压遍数、冲压沉降率、填料最大粒径等施工控制参数。其中不同虚铺厚度填料有相应的最佳碾压遍数,并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提出了最佳的虚铺厚度及其碾压遍数,并建议施工控制以沉降率为主要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石武客运专线ZXDK6+332.66~ZXDK6+854.4段路基过渡段填筑工艺性试验研究,阐述了最佳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以确定填料最佳摊铺层厚度及松铺系数,最佳压实方法及合理的压实遍数。试验结果表明:以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为前提,压实功能一定时,确定最佳摊铺层厚度为35cm和最佳含水量为5.0%~7%,压实方法及遍数为压路机静压2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收光1遍,碾压8遍,可以较好地控制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和堆放密度,减少初平和人工整形时间,以最少的碾压功耗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4.
多土类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快速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多土类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的现场快速预测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在预先设定压路机吨位、振动频率和碾压速度下,通过采集不同工况下沉降测试块的沉降差,建立了压路机碾压轮迹沉降差与压实度之间的回归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运用经验公式可根据现场测量沉降差对多土类土石混填路基的压实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振动压路机压实速度与混合料压实效果之间的关系,基于共振理论分析处于运动状态的压路机激振器与被压材料产生共振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采用Burgers模型对压实过程中不同碾压阶段混合料的塑性应变和弹性应变进行研究,建立振动压路机的最佳速度数学模型,得出最佳速度与设备尺寸参数、振动参数、铺层材料特性参数及压实过程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主要参数对最佳速度的影响变化规律,得出最佳速度与被压材料铺层厚度、压路机的钢轮直径、振动频率等参数正相关曲线,最佳速度与铺层压实度、弹性模量等参数负相关曲线;以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用设备参数(如f=45 Hz,D=1.4 m,q=50 k N/m)和典型的材料参数(如H=0.06 m,E=50 MPa)为例,在满足相对于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为94%的规范设计要求时,确定的振动压路机最佳压实速度为4.0 km/h。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铺与压实,确定了填石路堤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参数,以及沉降差控制标准.施工中采用分层填筑的施工方法,避免不同性质的材料混填,严格按照试铺时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等工艺施工,并采用沉降差检测指标进行检测等,是保证填石路堤压实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以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路基试验段工艺性试验施工实际为背景,通过试验段填筑施工工艺性试验研究,阐述了最佳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以确定填料最佳摊铺层厚度及松铺系数,最佳压实方法及合理的压实遍数。试验结果表明:以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为前提,压实功能一定时,确定最佳摊铺层厚度为39 cm,碾压遍数为7遍,可以较好地控制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和堆放密度,减少初平和人工整形时间,以最少的碾压功耗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大坝填筑料的设计填筑标准和现场碾压试验,了解分析其压实特性,核实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总结并探讨了黏性土料最优含水率、最佳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振动压路机的压实动力特性,通过现场试验,测试了18 t振动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路基产生的动应力,分析了距离压路机不同深度处在不同碾压次数条件下的动应力规律,结果表明,一次碾压过程中达到75%最大动应力的作用次数为10~12次,碾压8次后,竖向应力基本趋于稳定,不随碾压次数增加而增加,为保证上层碾压层的压实效果,下层模量应达到一定的模量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填料水泥改良室内试验结果,选取6%水泥改良黄土路基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及检测试验研究.通过水泥改良黄土时效性试验,确定以3 h对应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最终压实检测指标;采用不同压实工艺对不同厚度改良黄土填料进行压实试验,得出选定水泥改良黄土路基填料松铺系数为1.1~1.2,松铺厚度为20~30 cm,最优含水率为12%,最佳的碾压方式为静压1遍、弱振1~2遍、继续静压2~3遍.路基沉降长期观测及工后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在满足压实系数0.95的条件下,水泥改良黄土路基本体的平均沉降率为0.24‰,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路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铁路罐车容积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针对铁路罐车容积测量不确定度进行研究,分别建立罐内测量法数学模型和罐外测量法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和评定,得出当包含因子取2时,采用罐内测量法和罐外测量法检定的铁路罐车容积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6×10-3和2.9×10-3,符合“JJG140—1998铁路罐车容积”中当包含因子取2时“铁路罐车容积扩展不确定度小于4×10-3”的要求,表明我国铁路罐车容积的检定采用罐内测量法、罐外测量法是可行的。提出开展容量比较法、注水称重法的研究和研发铁路罐车容积自动测量装置,以完善铁路罐车容积的量传体系,与国际接轨,提高铁路罐车容积的计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施工振动对房屋结构安全影响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振动打桩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土体振动分析,提出了施工振动对邻近房屋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的4种方法。结合民用房屋结构安全性鉴定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振动对邻近房屋结构安全性影响的鉴定基本原则。通过一个工程鉴定实例应用,验证了施工振动对邻近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影响鉴定基本原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客运专线的建设,提出了机房建设应进一步统一规范,提高中继站的保障能力,规范防雷施工、综合接地系统的工艺标准,优化RBC的工作环境,及提高轨旁设备抗击打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为打造中国高速铁路百年精品工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路基砂土湿化变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砂土从干燥状态浸水后会发生湿化变形的特性,从既有高速公路路基钻取砂土试样分别进行干土样和湿土样的三轴试验对比分析,得到砂土湿化变形前后其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砂土经过湿化后其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将降低,并提出在工程养护中应做好路基及路面的排水处理,防止出现路基砂土湿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水泥基吸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铁路噪声的频谱特性,针对高性能水泥基吸声材料的制成工艺、吸声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高性能水泥基吸声材料以水泥作为主要胶结材料,以膨胀珍珠岩为骨料,采用二维压力挤压成型。其基本配合比采用胶结剂∶孔结剂∶骨料∶水=5∶1∶45∶2.5(体积比)。利用水泥水化初期的可塑特性,通过孔结剂调整水泥基胶结体的孔隙特性,使高性能水泥基吸声材料形成多孔且在一定集域中连通的类絮状结构,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大于0.8,达到了一等吸声制品的要求,同时其力学、耐候和耐久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最重要并且最应持续的工作是赋予这些建筑与城市以生命,即赋予历史以生命。没有生命的事物不会长久地存在。一个城市的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那么,该城市就具有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座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恰恰正是这座城市发展资源中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这些为基本出发点,青岛"里院"建筑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是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既是为了遵照国际准则办事,与WTO接轨,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我国建筑企业自身竞争能力,节约建设成本,并逐步融入国际建设市场而颁布的国家标准。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此文站在投标人的角度,探讨进行工程量审核应关注的要点,提出几点针对工程量有出入时的报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铁路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在输送大量旅客和货物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传染病借助铁路传播和扩散的机会。因此,研究并总结铁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从而制定适合铁路的技术处理预案,对全国传染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运[2006]82号对JT-C系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做出新的规定。但在设备检验中,发现对ZPW-2000闭环电码化车站中列车进出站时(包括特殊进站时)载频切换信息码使用、机车信号灵敏度等测试指标存在不同理解。本文分析了设备检验与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竞赛评判由于受各种已知或者未知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导致数据缺损的情况出现。本文从分析评委的判分与选手的真实排名存在一个高度的线性相关入手,采用了线性回归的方法填补了缺损的数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据集,再采用群组特征根法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论文进行排序,最后用计算机模拟验证这种算法较缺损数据简单求和的算法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