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介绍了电机驱动系统的EMC特性,阐述电机驱动系统的EMC问题及其干扰机理,回顾电机驱动系统EMC预测分析方法,总结了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抑制技术,指出建立精确的EMC仿真分析模型,通过EMC方案设计与系统优化,研究工程实用的电机驱动系统EMI抑制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EMC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仿真软件PSA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美国汽车仿真软件 PSAT的系统功能 ,PSAT可以仿真传统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性能 ,并且具有与车辆实验台进行实时数据通讯的功能。该文对我国开发自己的电动汽车仿真软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线控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建模问题,论文应用Car 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了整车模型的搭建与仿真分析。确定了线控转向系统中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将Car Sim中的内燃机模型修改为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模型,并将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嵌入到Car Sim中去,搭建了线控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整车模型。选取方向盘角阶跃工况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线控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美国电动汽车仿真软件 ADVISOR的系统功能 ,ADVISOR可以仿真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多种汽车的性能 ,并且能与其它多种软件共同仿真。本文对我国开发自己的电动汽车仿真软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建立纯电动汽车能量消耗数学计算模型,研究了整车阻力、能量回收、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气系统、充电系统等6个方面对能量消耗的影响,从仿真分析和试验分析两方面研究了纯电动汽车能量消耗优化的措施,可以针对性地改进车辆能量消耗,提升整车续驶里程,为纯电动汽车各系统的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属于非线性、时变系统,不易求得其系统数学模型,常规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策略效果不佳,所以论文对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仿真研究。首先对夏季车室热负荷进行计算,在Matlab软件下的Simulink中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在Simulink中的Fuzzy Logic Controller模块中设计系统的模糊控制器。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变参数仿真,通过改变乘员舱人数、车速、车室外温度、车室内温度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车内温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设定温度且波动幅度不大,符合纯电动汽车空调对响应时间、超调量、变负荷能力的性能要求,与传统的PID策略相比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电能传输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电动汽车电池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无线电能传输原理,设计了符合实际应用条件的耦合结构,确定了耦合结构的基本参数。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耦合系数变化规律以及磁场强度分布特点,计算了传输功率与效率,并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出改进建议。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道路行驶条件,为耦合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并为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导轨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美国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的系统功能,ADVISOR可以仿真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多种汽车的性能,并且能与其它多种软件共同仿真。该文对我国开发自己的电动汽车仿真软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线控转向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驾驶稳定性和操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操纵稳定性研究分析,总结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电动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了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包括车辆动力学特性、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等。接着,对不同电动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操纵稳定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包括仿真模拟、试验台架和实车试验等。最后,对未来电动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操纵稳定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多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是电动汽车发展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多电机驱动系统的协调控制及可靠性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由多台轮毂电机驱动及线控技术为特征的分布式四轮独立驱动(4WID)电动汽车,介绍了其驱动系统在电子差速、主动安全控制、多电机转矩协调、容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多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研究尚存的问题,并探索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在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imulink与carsim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助力特性较好地协调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于众多车型,代表未来动力转向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EPS的分析,初步设定了用于该EPS的激他式直流电动机方案。通过建立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在MATLAB中实现了该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选择方案的正确性。指出所选择建立的电动机模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分析中电动机模型的建立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研究在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开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及不同的系统控制设计方案,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较优的燃料电池汽车转向系统设计方案。研究结果对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燃料电池电动客车(Fuel Cell Electric Bus,FCEB)的动力系统结构。基于Matlab/Simulink和ADVIDOR软件,建立后轮驱动的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仿真模型。通过实例进行整车动力性能仿真。试验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后轮驱动的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PowerAssistSteering,简称EPAS)的系统原理,然后以某中型商用车为对象,利用ADAMs软件构建了该车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分别对三种不同的助力方式进行了仿真计算,确定了三种助力方式的优缺点,并为后续电控开发提供了电动助力转向MAP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MC9S12XS128单片机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介绍了其主要硬件电路模块的组成和软件总体设计,并对所设计的EPS控制器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电助力转向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月标电流,实现闭环助力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详细介绍混合动力各个系统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了东风混合动力中卡在Simulink环境下的前向仿真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整车功能仿真,并在实车台架上进行了验证,仿真的模型在调试阶段有效缩短了实车调试时间,说明了混合动力控制仿真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B+C”双电源纯电动客车驱动系统,即以能量型超级电容(C)为主要储能元件,辅以一定量的功率型锂电池(B);根据车辆运行工况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驱动系统均衡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对系统及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一种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动力总成关键部件进行匹配计算。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进行二次开发,嵌入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对整车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仿真分析,为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的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 controller for a dies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a V-cycle development approach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hardware and infra program of the Hybrid Control Unit (HCU)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hardware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circuit simulation; while the infra system is written with assemble language. Time sharing mode, buffer sharing mode and multi-task schedule method are used to ensur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ra program design. Based on multi-thread technology, hardware in loop test system is also designed. The hardware in loop and bench test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and communicate in real-time. Circuit simulation, HCU, infra program and hardware in loop test form the effective V-cycle development platform to design a hardware system for a diesel HEV controll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