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历了2009午至2013年期间高达15.8%的年均增速后,中国天然气消费的扩张步伐显著放缓.2014午天然气消费量仅增长5.6%,2015年增速更是降至3.6%.受此影响,2015年中国LNG进口量有所减少.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中国天然气消费长期发展的质疑持续发酵,但是中国政府仍有计划大力提高国内天然气消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造船和海洋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在船舶和海洋平台制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不锈钢材料。在造船领域,自2004年我国首艘LNG船签约,2009年~2012年,世界LNG船建造市场中中国所建LNG船的比重不断增加。2011年,中国新增4艘LNG船,占世界LNG船新增订单量的8.0%;2012年,中国新增6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     
2012年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增长通道,但相比2011年,增速放缓且低于预期.201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将于2012年实现4%的增长.可是2012年10月,这一增长预期却被调降至3.3%,表明全球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有待时日.且经济增长呈现分化的特点.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乏力,在其内部也是不同凉热.美国2012年的经济表现犹如坐过山车,但仍算得上是发达经济阵营的亮点,保持了3年多的温和增长.而欧洲则自2009年以来已陷入二次衰退.日本也萎靡不振,在外贸环境恶化以及与中国关系紧张的影响下,2012年第二季度起也再陷衰退.新兴经济体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但增速比预期慢,出口明显受累.2012年世界贸易增速明显下滑,贸易争端频繁.  相似文献   

4.
日出东方     
有预测认为,2013年中国、印度和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2012年.这给航运业带来了希望,让不少人认为主要东西航线将再次成为拉动贸易增长的发动机. 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5%,印度经济将增长5.4%,而越南经济有望增长6%.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不仅在全球大豆贸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2012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800万吨,占据全球大豆贸易的61%和国内大豆消费量的80%),而且在最近的一段时期逐渐成为小麦和粗粮的进口商,进口量持续增长.尽管在2011-2012农业年度,中国的谷物(本文指小麦和粗粮)进口量相比国内谷物产量的比例只有3%,但快速增长的谷物进口量毫无疑问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观市2011     
全球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呈现“双轨”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P)预测2011年和2012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在6.5%的增长水平,略低于2010年7%的增速,其中增速最快的仍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2011年和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2.5%。但是影响经济复苏进程的主要风险仍然存在,例如部分经合组织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高油价以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迟迟未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7.
2009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各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1年,国内航运企业大概有70%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这个数字超过了80%."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航运企业的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原来没亏损的企业在2012年也出现了亏损的状况,2013年航运业将持续低迷.张守国说:"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关于振兴航运业的‘救助’方案可能会在2013年上半年出台,现在还在征求各方面意见." 据统计,中国远洋2011年亏损104亿元,去年三季度已经亏损64亿元,成为A股最大ST公司是板上钉钉之事.中国远洋的境况是中国航运业的缩影.在航运业低迷的背景下,一些船东面临着"不运等死、运了找死"的尴尬.  相似文献   

9.
南美经济保持活跃 南美地区经济在2003年之前几乎停滞不前,2004年之后则都保持了4%以上的较高增长率,2009年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下滑,但是2010年经济强劲复苏,GDP增速达到6.1%,是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尽管IMF在九月份做出的世界经济预测中下调了全球经济预测,但是却提高了对南美的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10.
南美经济保持活跃 南美地区经济在2003年之前几乎停滞不前,2004年之后则都保持了4%以上的较高增长率,2009年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下滑,但是2010年经济强劲复苏,GDP增速达到6.1%,是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尽管IMF在九月份做出的世界经济预测中下调了全球经济预测,但是却提高了对南美的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11.
徐迪 《中国港口》2009,(7):30-33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贸形势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入2008年我国经济出现减速,增速从年初一季度的10.6%下降至四季度6.8%,全年增速较2007年低约3个百分点。政府自2008年三季度开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后,2009年1季度,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5.9% 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和航运业都面临挑战,但是新加坡港在2012年仍取得不俗的增长,全年的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TEU,达到创记录的3160万TEU.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2008年达到2990万TEU,位居全球第一,但此后下滑,至2011年才恢复.新加坡港的船舶总进出港吨位在2012年也增长6.1%,达到创纪录的22.5亿吨,其中最主要的是油轮和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与港口原油吞吐量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国内原油减产,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炼厂原油加工量快速回升,原油加工贸易出口也趋活跃,2009年全年新增炼能5400万t,原油消费量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4.
少飞 《中国船检》2002,(11):34-36
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的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对外贸易,依赖于发达的海运业.港口作为联接沿海与内地、国内与国外的交通运输枢纽,对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港口新增吞吐能力3.2亿吨,90年代新增吞吐能力6亿吨,预计本世纪前10年新增吞吐能力将达7.3亿吨.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港口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然而近来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却使得这一产业遭受牵连.几年来,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历了各种起起落落,在2015年这一板块的发展发生了明显的方向性调整.全国乘用车产销增幅均大幅回落,进口量则更是一落千丈. 踩下油门,加速进口 中国乘用车进口量的第一次飞跃始于2009年.受到当时中央政府刺激政策的支持,国内汽车需求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加45%;2010年继续保持32%的增幅,全国乘用车销量总计达1810万辆.在此期间,中国乘用车进口也大幅增加,2010全年中国共进口了80万辆乘用车,而2008年该数字仅为40万辆.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     
世界银行6月12日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小幅下调,并且认为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将更加平稳,增速将更加缓慢.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2%,低于世行1月份时预测的2.4%和2012年的2.3%;报告同时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0%,也低于早先预测的3.1%.世界银行同时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7%,2014年预计为8.0%;发展中国家总体两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为5.1%和5.6%,均低于此前预测值.该行还估计,2013年发达国家经济预计可增长1.2%,低于1月份估计的1.3%增幅;2014年回升至2.0%.  相似文献   

17.
二手船市场 散货船 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关于国内航运企业购买弃船投入国内营运准入管理的公告>,以鼓励国内航运企业购买弃船.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在国内船舶制造企业中,出现了很多航运企业无力支付或拒付造船费用导致弃船的现象.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告,准许周内航运企业在补办新增运力核准手续后购买弃船(客船除外)投入国内营运,受此项优惠措施的物件为2009年3月31日前开工建造的船舶,优惠措施期限为2010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港口建设处于高峰期,根据交通运输部《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中国内河及沿海建设完成投资1404.88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内河建设完成投资397.89亿元,同比增长18.9%;沿海建设完成投资1006.99亿元,同比增长20.3%.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440个,新增吞吐能力24585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2714万吨.内河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209个,新增吞吐能力8418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3986万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已经过去了5个月,但是中国r经济在2009年的走势究竟如何,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的确,由于4月份经济数据依然不能让人乐观,因此产生不同看法也是正常的。笔者现就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经济的走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至今,中国船队的船舶艘数已经增长近半.在最近七年里,25%的中国船队新增船舶是通过二手船购买获得,这也使得中国船东成为全球第二大二手船买家.然而近年来,中国船东的二手船购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